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3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应用排队论理论和方法分析门诊化验服务效率,提出优化资源配置方案。方法(1)利用Microsoftl软件分别对周一、周三、周五上下午门诊采血窗口患者到达情况及工作人员服务时间分布进行分析:(2)建立排队模型,用TooIPark4.0软件分析流程效率:(3)按原卫生部“三好一满意”活动对门诊排队量化指标的要求,提出流程再造和资源配置方案。结果(1)门诊化验采血窗口患者到达情况服从hiSSOll分布。其入(患者平均每分钟到达率)为3.09人次/分钟、1.80人次/分钟、2.91人次/分钟、1.70人次/分钟、2.40人次/分钟、1.73人次/分钟;(2)采血服务时间服从负指数分布,窗口平均服务率为0.91人/分钟:(3)排队模型对流程效率的分析,除周一上午化验采血窗口劳动强度大(p=87%)、服务效率低(系统空闲率为2%,等待概率为72%)外,其他时间均能满足原卫生部对门诊排队量化指标的要求。结论(1)应根据不同时段.调整和配置相应的资源,周一上午采血窗口应增加1个服务台:(2)采用排队论的理论和方法评价门诊流程效率,提出优化门诊流程绩效是可行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标本不同保存方式对25项常规生化项目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采集32名志愿者静脉血,每人10 mL分装于2支分离胶促凝管中,分别置于室温24~25℃和2~8℃冰箱冷藏保存,并于0、2、4、6和8 h后检测,将结果同0 h时结果比较。制备22支儿童混合血清,每支分装8份,1支当日检测,其余置于-80℃冰箱冷冻保存。之后每隔1周检测1份。据第1批留取标本1周后采用同样操作制备检测第2批标本,2周后制备检测第3批标本。将3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室温下在不同保存时间的乳酸脱氢酶(LDH)和游离脂肪酸(NEF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DH、NEFA水平随保存时间延长而升高。2~8℃冰箱冷藏保存不同时间的尿素(UREA)和NEF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NEFA水平随保存时间延长而升高,但其升高程度低于室温,UREA水平则随保存时间延长而降低。-80℃保存时各项目变异均在可接受范围内。结论在室温24~25℃和2~8℃冰箱冷藏保存下,除UREA、LDH和NEFA外,离心后分离胶储存管标本在8 h内常规生化项目结果变异基本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分离后儿童血清-80℃冰箱冷冻保存7周,生化结果基本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3.
蔡艳英  王艳  李启亮  宋文琪 《西部医学》2010,22(11):2151-2153
目的评价Beckman Coulter LH750型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嗜酸性粒细胞测定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LH 750型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法、白细胞分类计数法进行检测对比。精密度测定:分别用仪器法和目测法对3份不同嗜酸性粒细胞水平的样本进行计数,计算平均CV值进行比较。结果 195例对比实验结果表明,LH 750型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利用电阻抗、高频传导、激光散射(VCS原理)联合检测法对嗜酸性粒细胞的分析具有较好的准确性。仪器法与目测法对3份嗜酸性粒细胞不同水平的标本重复计数的批内平均CV值分别为3.88%和5.94%,显示出仪器法的精密度明显高于目测法。结论应用LH 750型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嗜酸性粒细胞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精密度及较快的速度,与人工法比较差异不大,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可满足临床诊断、治疗及疗效观察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末梢血样本在室温下放置时间对血常规测定的影响。方法42例门诊患儿末梢血经乙二胺四乙酸二钾抗凝,置室温(18~25℃)分别于即刻、5 min、10 min、20 min、30 min、60 min采用Sysmex xs-800i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测定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末梢血常规参数(WBC、RBC、Hb、HCT、RDW)及白细胞分类参数在各时间段测定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LT在5~60 min测定与即刻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末梢血常规测定在5~60 min结果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北京地区儿童卡他莫拉菌的耐药现状。方法 于 2 0 0 2~ 2 0 0 3年对北京地区儿童鼻咽部的 2 2 2株卡他莫拉菌进行 8种抗生素药敏试验和 β内酰胺酶检测 ,并对不同来源的卡他莫拉菌的耐药性及两种不同药敏检测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上呼吸道感染儿童组分离的卡他莫拉菌与健康儿童组相比 ,耐药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除头孢呋辛外 ,两种药敏检测方法判定结果的一致率均达 90 %以上。结论 北京地区儿童携带的卡他莫拉菌 β内酰胺酶阳性率很高 ,对氨苄西林、二代头孢菌素呈高度耐药 ,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高于以往报道。目前建议采用英国抗微生物化疗学会的纸片扩散法和琼脂稀释法对该耐药性进行综合性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北京地区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儿童的微量元素和血铅含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对13 929名儿童进行末梢血铜、锌、钙、镁、铁及铅的检测.按照儿童发育情况分为幼婴组、婴儿组、幼儿组、学龄前组、学龄组、青春发育期组;每个组又分成男、女两组.分析比较不同年龄组和不同性别之间的微量元素分布及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 末梢血铜、钙、镁在不同年龄组及各年龄组的不同性别间分布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末梢血锌含量水平随年龄增长逐渐增高,平均含量为(81.71±15.91)μmol/L,分布水平在各个年龄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在婴儿组、幼儿组及学龄前组存在性别差异;儿童缺锌率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总缺锌率为13.7%;在幼儿组、学龄前组及学龄组的男、女缺锌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末梢血铁含量随年龄增长逐渐增高,平均含量为(8.28±0.78)mmol/L,在婴儿组以后分布水平存在年龄差异,学龄组以后存在性别差异;儿童缺铁率随年龄增长呈明显的下降趋势,总缺铁率为12.9%;在幼婴期、学龄期及青春发育期组男、女缺铁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铅水平随年龄增长逐渐增高,平均血铅水平为(59.97±26.52)μg/L;各年龄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幼儿组以后存在性别差异;儿童铅中毒随年龄增长呈增加趋势,总的铅中毒率为8.2%;各年龄组儿童铅中毒率呈男性高于女性,男童铅中毒率随年龄增长基本呈直线上升趋势.除幼婴组和婴儿组外,其他年龄组男、女铅中毒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学龄前、学龄期和青春发育期组男、女差异更为显著.结论 北京地区儿童钙缺乏已基本纠正,但锌、铁缺乏较为明显,血铅水平普遍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Sysmex XS-800i型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计数的准确性进行评价.方法 ①准确性测定:分别用仪器法和目测法计数210份抗凝静脉血的嗜酸性粒细胞数,并将两者的结果进行比较.②精密度测定:分别用仪器法和目测法对3份不同嗜酸性粒细胞水平的样本进行计数,每份标本重复计数20次,计算出CV值进行比较.结果 210份抗凝静脉血仪器法计数的嗜酸性粒细胞结果[(578±493)×106/L]与目测法结果[(578±513)×106/L]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t=0.014,P>0.05);相关系数r为0.989.仪器法与目测法对3份嗜酸性粒细胞不同水平的标本重复计数的批内平均CV值分别为3.32%,7.76%,显示出仪器法的不精密度明显低于目测法.结论 用Sysmex XS-800i型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计数嗜酸性粒细胞是一种较准确、快速的方法,可满足临床诊断、治疗及疗效观察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是引起婴幼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最主要的病毒病原。血清学证据显示,几乎所有2岁以下的儿童均感染过RSV。RSV是引发毛细支气管炎的主要病原。可引起婴幼儿尤其是新生儿较高的死亡率。随着抗RSV特异性药物研究的迅速发展,临床迫切需要一种快速、敏感的RSV早期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 PDCA 循环法在改进检验报告单信息完整率方面的应用。方法运用 PDCA 循环法对检验报告单信息缺失现状和原因进行分析,由医院多部门联合组成整改小组,制定整改计划,分别组织宣传、操作培训和信息系统改进,并对改进结果持续监测,评估改进效果,发现存在问题后进入下一个 PDCA 循环。结果通过采用 PDCA 循环法持续改进,检验报告单上医师信息和临床诊断信息的完整率分别达到100%,采样人和采样信息完整率达到90%以上。结论PDCA循环法可有效改进医院实验室质量管理问题;在医疗质量改进过程中,深入的原因分析、多部门通力协作、全员重视和参与是有效改进的关键;信息系统在医疗质量改进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