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1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腧穴热敏化壮医药线点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腧穴热敏化壮医药线点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30例。结果:治疗8周后,总有效率96.7%;治疗后主要症状体征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或P0.01);治疗后CRP、ESR、RF均较治疗前低(P0.05)。结论:腧穴热敏化壮医药线点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正骨关节炎是一种常见于老年人的关节退行性疾病,多见于负重关节,如膝关节,表现为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关节腔积液、关节畸形,最终可导致慢性残疾。关节滑膜增生常合并出现关节腔积液,反复行关节腔穿刺虽然可在较短时间内缓解关节腔积液导致的一系列症状,但感染几率增加,关节正常结构受损;长期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虽可控制滑膜炎,减轻滑膜增生,但会增加老年患者心血管、消化道的损伤风险。笔者运用本院院内制剂祛风活络精配合双氯芬酸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对类风湿关节炎(RA)血清肿瘤坏死因子仪及白细胞介素1β的影响,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选取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90例,随机分为药线治疗组30例,空白线灸组30例,西药对照组30例,药线治疗组和空白线灸组分别采用壮医药线、空白苎麻线点灸,同时配合西药治疗,采用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3组患者的血清TNF-α和IL-1β。结果:药线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TNF-α、IL-1β有显著性差异(P〈0.01),药线治疗组治疗后TNF-α、IL—1β较空白线灸组和西药对照组治疗后也有明显降低(P〈0.05)。结论: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可降低RA患者的血清TNF-α、IL-1β水平,这是其可能的治疗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瑶医药饼外敷联合加味茵陈宣痹汤内服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瑶医药饼外敷联合加味茵陈宣痹汤内服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秋水仙碱片治疗,1周后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疼痛评分、关节压痛评分、关节红肿评分、关节活动障碍评分、血尿酸和血沉的指标变化和综合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关节疼痛及压痛、关节红肿及关节活动障碍的减轻程度及血尿酸值和血沉值的下降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瑶医药饼外敷联合加味茵陈宣痹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有明显的临床疗效,优于西药治疗,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安全可靠,是一种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正清风痛宁缓释片口服联合正清风痛宁注射液关节腔灌洗治疗湿热蕴结型老年急性痛风性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湿热蕴结型老年急性痛风性膝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30例给予正清风痛宁缓释片口服,2片/次,日2次,正清风痛宁注射液关节腔灌洗,2日1次;西药对照组给予秋水仙碱片口服,1片/次,日2次;中药对照组给予痛风定胶囊口服,3粒/次,日3次。均于治疗14d后评价各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并检测血沉、C-反应蛋白、尿酸、疼痛VAS评分、关节压痛、肿胀程度评分。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西药(71%)及中药(73.3%)对照组(P0.05);治疗后各组的ESR,CRP,UA水平、疼痛VAS评分、关节压痛、肿胀程度均不同程度下降,而治疗组下降程度显著低于各对照组(P0.05)。结论正清风痛宁注射液关节腔灌洗联合正清风痛宁缓释片治疗湿热蕴结型老年急性痛风性膝关节炎损伤小、恢复快。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热敏化取穴进行壮医药线点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90例,随机分为壮医药线治疗组30例,空白线灸组30例,西药对照组30例.壮医药线治疗组和空白线灸组分别采用壮医药线、空白苎麻线点灸,常规取穴和根据腧穴热敏化方法取穴,同时3组患者配合西药治疗.结果 药线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关节肿胀、压痛和晨僵有明显缓解,反映RA活动的炎性指标CRP、ESR、RF、PLT也有显著下降.同时药线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关节肿胀、晨僵和CRP、ESR与空白线灸组和西药对照组治疗后的相应指标比较也有显著性改善(P <0.05或P<0.01).结论 壮医药线热敏化取穴点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初步探讨桂中地区类风湿关节炎(RA)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方法从广西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收取RA患者128例,采用SPSS(11.0)建立数据库及统计研究其中医证候在年龄、性别、病程、发病年龄、关节炎的临床症状、类风湿因子(RF),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计数(PLT)等方面的分布规律。结果 RA的不同证候在年龄、病程、病情活动情况、实验室指标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结论桂中地区RA证候以湿热阻络最多见,且病程短,病情重,且多见于疾病活动期,ESR、CRP与其相关,PLT与痰淤互结型相关,可作为指导临床辨证用药及判断中医药疗效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的变化及其与病情活动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比较RA 活动组36例、缓解组15例和正常对照组20例的血小板参数变化,分析36 例活动期RA 患者血小板参数与病情活动指标(ESR、CRP)的相关性.结果 活动期RA患者的PLT和PCT明显高于临床缓解期(P< 0.05)及正常对照组(P<0.01),MPV明显小于临床缓解期及正常对照组(P<0.05),而临床缓解期患者的PLT和PCT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PD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LT、PCT、MPV与RA 病情变化有关,可作为判断RA 疾病活动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青藤碱对痛风性关节炎(gouty arthritis,GA)模型大鼠关节滑膜悬液中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其对GA的治疗机制。方法:采用尿酸钠诱导建立大鼠GA模型,于造模7 d后将符合关节炎指数4分的5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双氯芬酸钾组、青藤碱低剂量组、青藤碱中剂量组、青藤碱高剂量组,每组各10只。双氯芬酸钾组将药物用蒸馏水溶解至所需浓度灌胃给予25 mg·(kg·d)~(-1),每天1次;青藤碱低剂量组、青藤碱中剂量组、青藤碱高剂量组分别于大鼠左后肢大腿上1/3外侧肌肉处注射青藤碱注射液25 mg·kg~(-1)、50 mg·kg~(-1)、100 mg·kg~(-1),每天1次;正常组、模型组大鼠则用上述方法给予1 m L·kg~(-1)生理盐水,肌肉注射。比较各组大鼠给药前后关节肿胀度,检测各组大鼠关节液白细胞计数及IL-6含量。结果:从致炎后模型组大鼠关节开始出现关节肿胀,以给药第7天后最为明显,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大鼠踝关节肿胀程度逐渐加重,青藤碱高剂量组在致炎后第14天肿胀度减轻,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大鼠关节液中的白细胞数升高显著,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双氯芬酸钾组及青藤碱各组中大鼠关节液中白细胞数量减少,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关节滑膜悬液中IL-6含量显著增多,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他药物组中大鼠关节滑膜悬液IL-6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双氯芬酸钾组比较,青藤碱高剂量组大鼠关节滑膜悬液中IL-6的含量略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藤碱具有抗痛风性关节炎作用,作用机制与减少炎性物质渗出,抑制白细胞聚集及炎症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瑶药包热敷熨疗法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IL-1β、TNF-α的影响.方法:将类风湿关节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30例,2组均予美洛昔康片15 mg口服,1次/d;甲氨蝶呤片10 mg,1次/周.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瑶药包热敷熨治疗,1次/d,20 min/次.共治疗2周.2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采集静脉血4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IL-1β、TNF-α浓度.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IL-1β、TNF-α浓度均有下降,治疗组对IL-1β、TNF-α的抑制作用优于对照组.结论:瑶药包热敷熨能有效降低血清致炎因子IL-1β、TNF-α的浓度,从而缓解RA患者的关节炎症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