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2.
[摘要] 目的 分析儿童结直肠幼年性息肉(JP)临床特征及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该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5月柳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40例JP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1例,女9例;年龄7个月~12岁,中位年龄5岁。均为结直肠单发JP。对其临床特征和治疗预后进行总结。结果 40例JP生长部位在直肠23例(57.50%),乙状结肠12例(30.00%),降结肠3例(7.50%),横结肠1例(2.50%),升结肠1例(2.50%)。息肉直径≤0.5 cm者2例(5.00%),0.6~1.0 cm者17例(42.50%),1.1~2.0 cm者15例(37.50%),>2.0 cm者6例(15.00%)。直径最小为0.5 cm,最大为5.0 cm。山田分型为Ⅳ型19例(47.50%),Ⅲ型11例(27.50%),Ⅱ型9例(22.50%),Ⅰ型1例(2.50%)。40例标本中有17例(42.50%)提示有慢性炎症改变,18例(45.00%)见小脓肿形成,未发现不典型增生及息肉恶变情况。本组患儿除2例术后10 d内偶有少量便血外,其余均无感染、穿孔及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2个月后临床症状均消失。9例轻度贫血患儿术后2个月复查血红蛋白均恢复正常。22例术后复查肠镜,未见复发。结论 儿童结直肠JP好发于直肠、乙状结肠,EMR+金属夹治疗JP安全性高,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调查对象为当地医院经用RPHA(反向间接血凝法)检测HBsAg阴性的960名献血员,再经ELISA(酶免疫吸附法)检测,检出HBV五项标志阳性304例,其阳性率分别为:HBsAg5.94%、HBeAg4.89%、抗-HBe9.06%、抗-HBs11.15%,抗-HBe11.56%。总感染率为31.67%。  相似文献   
4.
检测煤中总氟含量,用得较多的预处理方法是高温燃烧水解法和碱熔融法。为选择其优,我们对两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国内部分地区已从腹泻病患者大便及健康动物的粪便标本中分离培养到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血清型菌株。长江三峡库区至今未见报道。1999年1月,我们从猪粪标本中分离培养到了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血清型菌株,并经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研所...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新生小鼠缺氧模型,观察缺氧后大脑中认知相关脑区主要神经细胞类型在发育期的变化特征。方法:新生2 d的仔鼠在10%氧环境连续饲养5 d,之后放回正常氧环境,并在发育阶段不同时间点取材。利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比较小鼠缺氧后胼胝体(CC)和运动皮质(M1)中少突胶质细胞密度、成熟少突胶质细胞的比率、髓鞘蛋白水平的变化,以及前扣带回皮质(ACC)、海马(Hippo)、感觉皮质(S1)中兴奋性神经元、抑制性神经元的表达变化。进一步比较ACC中不同类型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的密度变化特征。同时,还检测了缺氧对突触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免疫荧光定量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缺氧小鼠CC、M1中髓鞘蛋白表达水平,成熟少突胶质细胞的比率均降低;ACC中兴奋性神经元的数量无显著差异,而ACC、Hippo以及S1的γ-氨基丁酸(GABA)标记的抑制性神经元的数量显著降低;ACC中小清蛋白阳性(PV+)神经元、生长抑素阳性(SST+)神经元和血管活性肠多肽阳性(VIP+)神经元的数量均显著减少;缺氧小鼠ACC中囊泡...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heregulin-β1(HRG-β1)对糖酵解的诱导作用及其诱导的糖酵解在乳腺癌细胞MCF7迁移中的作用。 方法 用PBS (对照组)或HRG-β1处理MCF7细胞12、24和48 h,或HRG-β1+草氨酸盐(oxamate, OX)联用处理MCF7细胞24 h,收集培养基测定葡萄糖消耗量和乳酸生成量,收集细胞用Western blot检测乳酸脱氢酶A(lactate dehydrogenase A, LDHA)蛋白的表达。用PBS(对照组)、HRG-β1或HRG-β1+OX联用处理MCF7细胞48 h,划痕实验检测伤口愈合率以反映细胞的迁移能力。结果 HRG-β1处理MCF7 细胞12、24和48 h 组的葡萄糖消耗量、乳酸生成量和LDHA蛋白水平增加均在24 h达最大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HRG-β1诱导组比较,HRG-β1+OX联用组的葡萄糖消耗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乳酸生成量降低( P<0.01), LDHA蛋白表达量减少( P<0.05);MCF7细胞划痕48 h后,对照组和HRG-β1+OX联用组的伤口愈合率相当( P>0.05),均低于HRG-β1诱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结论 HRG-β1通过上调LDHA诱导糖酵解从而促进乳腺癌细胞MCF7的迁移。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脂氧素A4(LXA4)对脂多糖(LPS)诱导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及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NF-κB信号通路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实验Ⅰ:取生长状态良好的小鼠BV2小胶质细胞,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30):对照组(C组)、LXA4组、LPS组和LPS+LXA4组(LL1组)。实验Ⅱ: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小胶质细胞分为2组(n=30):LPS+LXA4组(LL2组)、LPS+LXA4+SIRT1抑制剂EX527组(LLE组)。C组正常培养;LXA4组和LPS组分别加入LXA4(终浓度100 nmol/L)、LPS(终浓度100 ng/ml)孵育24 h;LL1组和LL2组于LPS处理前1 h加入LXA4(终浓度100 nmol/L), 其余处理方法同LPS组;LLE组于LXA4处理前30 min加入EX527(终浓度为5 μmol/L), 其余处理方法同LL2组。采用qRT-PCR法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CD32、精氨酸酶1(Arg-1)、CD206以及IL-1β、IL-6、TNF-α和IL-10的mRNA表达, ELISA法检测上清液IL-1β、IL...  相似文献   
10.
三峡地区产志贺样毒素且具侵袭力大肠杆菌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本文对一种新致泻性大肠杆菌 :产志贺样毒素且具侵袭力大肠杆菌 (ESIEC)进行了调查研究。共检测不同来源的标本 90 8件 ,检出ESIEC菌株 10 4株 ,检出率为 11.45%。调查证实ESIEC菌株广泛存在于人体、外环境及动物体内 ,以腹泻患者检出率最高达 32.43 %。对 68株ESIEC菌株用irp - 2探针杂交阳性 8株占11.7% ,进一步用irp - 2基因PCR鉴定阳性 5株占 7.4 % ,表明ESIEC是一类新的致腹泻的病原微生物 ,广泛存在于三峡地区 ,对ESIEC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