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目的对1例新生儿重型α地中海贫血案例进行报告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新生儿重型α地中海贫血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儿为早产儿、小于胎龄儿、低体重儿,肤色苍白,呼吸浅促,胎盘增厚,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湿罗音,全腹胀明显,肝肋下8.5 cm可扪及肿大,左足明显水肿。辅助检查提示中度贫血、黄疸、重度代谢性酸中毒、电解质紊乱、心包腔积液、先天性心脏病(卵圆孔未闭、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高压)、肝脏弥漫性增大。血红蛋白分析:Hb Bart’s83.0%,Hb H 1.4%,Hb Epsilon 1.9%,Hb Gower 13.7%,Hb Portland 10.0%。地贫基因检测:基因型为--SEA/--SEA。孕母有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病史,产前胎儿B超提示心包积液,胎心监测提示胎心减慢。结论患儿临床表现、体征及辅助检查符合Hb Bart’s胎儿水肿综合征(重型α地贫)特征。  相似文献   
2.
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检测对乙型肝炎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HBV-LP)检测对乙型肝炎诊断及判定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复制的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和HBV-LP;用荧光定量PCR方法 检测HBV-DNA.结果 179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中PreS1Ag、HBV-LP和HBV-DNA总的检测阳性率分别为65.92%、79.33%和72.07%,HBV-LP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PreS1Ag检测阳性率,与HBV-DN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eAg、PreS1Ag和HBV-LP与HBV-DNA总的检测符合率分别为67.04%、78.20%和89.38%,HBV-LP明显优于HBeAg和PreS1Ag.129例HBV-DNA阳性血清标本中,HBeAg、PreS1Ag和HBV-LP阳性检测符合率分别为58.13%、80.62%和97.67%,后者显著高于前二者.88例HBeAg阳性组和99例HBeAg阴性组中HBV-DNA、HBV-LP和PreS1Ag的检测阳性率分别为93.75%、95.00%和85.00%及54.55%、66.67%和50.51%,HBV-LP明显高于PreS1Ag(P<0.01),与HBV-DN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BV-LP与HBVM及HBV-DNA有良好的检测互补性,是乙型肝炎诊断及HBV-DNA复制判定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3.
<正>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症"。是产妇死亡四大原因之一的产科疾病。为避免病情加重或因合并产科指症,常需要急症剖腹产终止妊娠,剖腹产术中护理配合是保证母婴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我院手术室自2009年1月至2012年4月,在325例妊高征剖宫产术进行的护理配合中,未发生一例并发症,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深圳市罗湖地区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状况及耐药性,为探索病原体分布及耐药率变迁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珠海银科药敏试剂套装进行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总体支原体感染、解脲脲原体和人型支原体混合感染均呈上升趋势,单纯解脲脲原体感染逐年下降,单纯人型支原体感染逐年上升。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和罗红霉素为支原体感染耐药前3位抗生素,并且其耐药率明显增高。结论深圳市罗湖地区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及耐药状况日趋严重,逐年增加的人型支原体感染可能是支原体感染耐药性增多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根据使用高压注射器静脉注射对比剂皮下外渗的原因及外渗后皮下组织损伤的特点,寻找理想的预防和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CT增强扫描对比剂外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均于2-4d左右局部肿胀、疼痛和水泡消失,未发生无菌性炎症和组织坏死。结论及时采取护理措施是CT增强扫描中预防、处理对比剂皮下外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外周血雌二醇水平和CD4^+CD25^+Treg细胞在反复自然流产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30例反复自然流产患者,90例正常妊娠女性(早、中、晚孕女性各30例)以及30例正常非孕女性外周血雌二醇水平;三色流式细胞术检测上述研究对象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数量。结果早、中、晚孕组外周血雌二醇水平均明显高于非妊娠对照组(t值分别为7.42,13.66,14.69;均P〈0.05),并且孕周越长雌二醇水平越高;反复自然流产组明显低于正常非妊娠组(t=4.11,P〈0.05)。早、中、晚孕组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数均明显高于正常非妊娠组(t值分别为2.22、8.9、5.91,均P〈0.05),中孕组明显高于早孕组(t=6.31,P〈0.05),晚孕组略低于中孕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反复自然流产组明显低于正常非妊娠组(t=8.07,P〈0.05)。结论外周血雌二醇水平和CD4^+CD25^+Treg细胞数量减低可能下调母胎免疫耐受功能,参与介导反复自然流产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射线作用于机体,使生物大分子及细胞发生激发和电离,导致DNA损伤,引起血象变化和染色体畸变是普遍公认的。但血象变化与细胞遗传学的关系研究较少。为探讨血象变化与细胞遗传学的关系,对490名射线工作者进行了调查。1对象和方法11对象以从事射线工作人员为...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2012-2016年深圳地区感染性腹泻沙门菌耐药状况及分子型别特征,为沙门菌感染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深圳地区四家医院的137株沙门菌,传统血清学方法鉴定沙门菌血清型,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菌株药物敏感性,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鼠伤寒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作分子同源性分析。结果 137株沙门菌可分为30种菌型,鼠伤寒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是本地优势菌型。菌株对链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耐药最为严重,对青霉素类、头孢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呈逐年增高的趋势。49株鼠伤寒沙门菌经脉冲场凝胶电泳可获得38种带型,相似度65.5%~100%,TY18为优势带型;27株肠炎沙门菌经脉冲场凝胶电泳可获得9种带型,相似度61.8%~100%,EN7为优势带型。结论感染性腹泻来源沙门菌耐药状况比较严重,菌株PFGE带型多样化,呈高度散发,部分带型与其耐药谱之间具有一定的聚集与关联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交叉引物恒温扩增(cross-priming amplification,CPA)技术在初诊疑似肺结核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深圳市龙华区慢性病防治中心就诊的初诊疑似肺结核患者2408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痰液标本分别采用萋-尼抗酸染色(acid-fast stain,AFS)法、BACTEC MGIT 960(简称“MGIT 960”)液体培养法及CPA技术对治疗前痰液标本进行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检测,以MGIT 960液体培养法为参照标准,评价CPA诊断效能。结果: AFS法、MGIT 960液体培养法及CPA技术MTB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89%(214/2408)、27.99%(674/2408)及15.49%(373/2408),不同方法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4.619,P=0.000),其中MGIT 960液体培养法明显高于CPA技术和AFS法,而CPA技术高于AFS法,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0.572、 292.158、 49.046,P值均=0.000)。以MGIT 960液体培养结果为参照标准,CPA检测MTB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符合率分别为52.37%(353/674)、98.85%(1714/1734)、94.64%(353/373)、84.23%(1714/2035)及85.84%(2067/2408),而AFS法分别为31.45%(212/674)、99.88%(1732/1734)、99.07%(212/214)、78.94%(1732/2194)及80.73%(1944/2408),其中CPA技术的敏感度[52.37%(95%CI:47.21%~59.64%)]明显高于AFS法[31.45%(95%CI:26.87%~35.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290, P=0.000)。CPA技术与MGIT 960液体培养法检测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0.592),而与AFS法一致性较差(Kappa=0.395)。涂阳培阴率为0.08%(2/2408),培养污染率为5.40%(130/2408),而CPA检测无效例数为0。结论: 初诊疑似肺结核分枝杆菌感染CPA技术阳性检出率和敏感度明显高于AFS法,且一致性好于AFS法,同时操作简单、快速、经济及无污染,对肺结核早期诊断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蒋淑萍 《华夏医学》2014,27(5):110-112
动脉瘤(cerwbral aneurysm,CA)是因先天性、感染性、动脉硬化等原因使动脉壁中层和外层软弱缺损形成的囊状膨出,颅内动脉分叉处是动脉瘤的好发部位。瘤体的破裂是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的主要原因。近年来随着医学的迅速发展,脑动脉瘤采用血管内可脱性弹簧圈(GDC)栓塞治疗已成为主要方法。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对脑动脉瘤采用可脱性微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62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手术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