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5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6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7篇
肿瘤学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对脑胶质瘤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调控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胶质瘤U251细胞,分别用浓度为0 μmol/L、50 μmol/L、100 μmol/L、150 μmol/L白藜芦醇继续培养48 h,参考Lipofectamine2000TM说明书将pcDNA3.1/CD44(CD44过表达)、pcDNA3.1(过表达对照)等质粒转染胶质瘤U251细胞并培养24 h进行后续实验。利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利用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RT-PCR和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CD44、CyclinD1、CDK4、MMP2和MMP9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白藜芦醇明显抑制U251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P<0.05),而且呈浓度依赖性(P<0.05);所以,用150 μmol/L白藜芦醇进行CD44干预实验。白藜芦醇明显抑制U251细胞CD44、CyclinD1、CDK4、MMP2和MMP9的mRNA和蛋白表达(P<0.05),而且呈浓度依赖性(P<0.05)。CD44过表达明显抑制白藜芦醇对胶质瘤U251细胞增殖和侵袭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 白藜芦醇抑制胶质瘤细胞增殖和侵袭,其机制与下调CD44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鲎试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方法从非预期的结果中寻找误差的原因,针对原因采取干预措施.结果鲎试验检测结果的准确率从88%提高到99%.结论找到鲎试验检测结果误差的原因,是提高鲎试验准确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尽一切力量运用教育、技术、管理,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从根本上确保神经外科患者安全。方法采用回顾性工作方法,对护理安全缺陷进行原因分析、总结,并提出应对措施。结果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圆满完成工作任务,提高临床应急处理能力。结论我们在每位医护人员临床护理工作中均要不断加强专业知识以及技能学习,并从思想上重视护理安全,自身行为规范不断加强以及各项规章制度的严格执行才能为患者提供安全且优质的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5.
垂体腺瘤是常见的良性肿瘤,人口发病率为1/10万,约占颅内肿瘤的10%,近年来有增高的趋势[1].随着显微外科的发展,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已成为手术治疗垂体腺瘤的首选方法[2].它具有手术路径短、创伤小、手术用时少、无明显手术疤痕、不影响美观、康复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易被患者接受,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我科自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共收治32例垂体腺瘤患者,均采用经鼻蝶入路手术切除垂体腺瘤,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脑转移瘤1448例临床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肿瘤患者生存时间延长,脑转移瘤的发病率明显上升,但总体预后还很差,关于治疗模式的选择还存在很大的争议。本文总结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脑转移瘤患者临床资料,分析疾病特点以及与预后相关的各种可能因素,旨在为脑转移瘤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1984年1月至2010年7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治疗经影像学或病理诊断的脑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所有可能与患者预后相关的因素,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原发灶的诊治情况,有无脑外转移灶,原发灶与脑转移瘤诊断的间隔时间,诊断依据,临床表现,病灶大小、部位、数目,治疗方法,KPS评分等。根据上述资料,将患者纳入RPAⅠ、Ⅱ、Ⅲ级3个亚组,进行生存分析。结果:共收集到1448例脑转移瘤患者,男性953例(65.8%),女性495例(34.2%),诊断为脑转移瘤时的中位年龄为55岁。原发灶中,肺癌1173例(81.0%)、乳腺癌84例(5.8%)、结直肠癌43例(3.0%)、肝癌23例(1.6%)。457例(39.8%)患者在诊断脑转移瘤之前存在脑外转移灶,原发灶与脑转移诊断的平均间隔时间为8.7个月。898例(62.0%)患者诊断依据为颅脑MRI,524例(36.2%)为颅脑CT,26例(1.8%)为PET-CT。944例(65.2%)患者的转移灶位于幕上,其中额叶及顶叶最为常见;单发病灶522例(36%),201例(13.9%)具有两个病灶,621例(42.9%)具有两个以上病灶。临床表现中,头痛呕吐378例(26.1%),运动感觉障碍364例(25.1%),精神变差或体重下降230例(16.0%),无症状203例(14.0%)。379例(26.1%)患者接受了全脑放疗联合化疗,110例(7.6%)接受了单纯全脑放疗,23例(1.6%)全脑放疗后联合手术,42例(2.9%)联合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107例(7.4%)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854例患者具有完整的生存随访资料,中位生存时间为9.5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累计生存率分别为71.7%、42.5%、12.6%。RPAⅠ级264例(30.9%)、Ⅱ级377例(44.2%)、Ⅲ级213例(24.9%)3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1个月、10.5个月和6.5个月,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脑转移瘤常多发,转移灶多见于幕上,头颅MRI是主要的诊断方法;原发灶以肺癌最多见;RPA分级在评估脑转移瘤患者预后中有重要意义;坚持在循证医学指导下的个体化治疗的原则,有希望改善脑转移瘤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检测垂体腺瘤中六氧-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的表达,了解MGMT在不同类型垂体腺瘤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 方法 收集2011年10月至2012年8月在我院经病理证实的垂体腺瘤患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肿瘤组织中MGMT的表达,并分析其在不同类型、不同功能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差异。 结果 共138名患者纳入本项研究,其中大部分病变为无功能瘤(71%)和垂体大腺或巨大腺瘤(92.8%);43例(31.2%)病变为侵袭性垂体腺瘤,12例为复发性垂体腺瘤(8.7%)。79例病变判断为MGMT低表达,其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垂体腺瘤的大小、是否复发或侵袭生长无明显相关。MGMT在泌乳素瘤中低表达率明显高于无功能瘤组(P=0.025)和生长激素瘤组(P=0.043)。 结论 MGMT的表达与垂体腺瘤侵袭性、有无复发无明显相关;其在泌乳素瘤中的低表达率明显高于其它类型垂体腺瘤,提示替莫唑胺可能是难治性泌乳素瘤的另一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预防性维修是一种主动维修,其主要目的是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降低维修成本。文章从医疗设备预防性维修的定义、意义、组织架构、对象、内容、周期、评价等方面着手,介绍了上海长海医院医疗设备预防性维修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儿童及青少年胶质瘤组织中核苷酸交叉互补基因1(ERCC1)、B细胞特异单克隆鼠白血病毒整合位点基因1(BMI-1)的表达与胶质瘤放疗敏感性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0年1月-2006年2月初诊接受手术、单纯放疗或同期放化疗、由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病理确诊为胶质瘤的儿童及青少年患者肿瘤石蜡标本85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ERCC1、BMI-1蛋白的表达,统计分析二者与胶质瘤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放疗疗效、术后总生存率的关系.结果 ERCC1、BMI-1蛋白在85例胶质瘤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32.9%(28例)、37.6%(32例);BMI-1在高级别胶质瘤中的表达显著高于低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BMI-1、ERCC1高表达患者放疗有效率明显低于低表达患者(P=0.020,0.024).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ERCC1、BMI-1蛋白高表达患者术后总生存时间短于低表达患者(P=0.028,0.006).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病理级别、术后行为状态评分、放疗疗效、BMI-1的表达是青少年儿童脑胶质瘤患者独立的预后因素(Pa<0.05).结论 ERCC1、BMI-1蛋白表达与胶质瘤放疗疗效相关,BMI-1蛋白高表达与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及预后相关,是青少年儿童胶质瘤患者的独立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0.
垂体腺瘤是常见的良性肿瘤,人口发病率为1/10万,约占颅内肿瘤的10%,近年来有增高的趋势[1]。随着显微外科的发展,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已成为手术治疗垂体腺瘤的首选方法[2]。它具有手术路径短、创伤小、手术用时少、无明显手术疤痕、不影响美观、康复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易被患者接受,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我科自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共收治32例垂体腺瘤患者,均采用经鼻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