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13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免疫介导的造血抑制是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简称AA)的主要病理机制。自Finlay首次报道环孢霉素A(C_sA)治疗AA获得成功至今,C_sA已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不同类型的AA。笔者用C_sA加雄激素治疗AA 24例,现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中男17例、女7例,年龄8~61岁,其中慢性AA(CAA)17例,重型AA Ⅰ型(SAA-Ⅰ)3例,重型AAⅡ型(SAA-Ⅱ)4例。 1.2 治疗方法 C_sA(瑞士Sandoz公司产品)4~8mg·kg~(-1)·d~(-1),连续静脉滴注10天,每月1次;或口服4~6 mg·kg~(-1)·d~(-1),疗程3个月以上。在C_sA治  相似文献   
2.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CD34抗原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CD34抗原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中的表达,探讨其与某些临床特征及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AML患者骨髓白血病细胞CD34抗原及髓系与淋系抗原的表达.结果53例初治AML中CD34阳性表达22例,占41.5%.CD34抗原表达与FAB分型无明显相关,但在M3亚型中表达明显低于其它亚型.其它各髓系抗原表达在CD34+组与CD34-组无显著性差异,淋系抗原表达CD34+组明显高于CD34-组.染色体核型异常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CD34+组与CD34-组在年龄、性别、初诊时血红蛋白浓度、白细胞与血小板计数、肝脾淋巴结肿大等均无明显性差异.CD34+组完全缓解率为40.91%,明显低于CD34-组的67.75%.结论CD34+AML对常规化疗效果差,检测CDa4抗原对预测AML疗效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尽快证实供者骨髓是否植入,具有实践和理论意义。染色体标记在骨髓移植后2—3用左右可证实植入。而红细胞酶或抗原通常要延迟至90天左右,这与受者红细胞延留和移植后的早期频繁输血有关。本文通过两种不同的淋巴细胞酶,即磷酸葡萄糖变位酶(PGM)和肌酸激酶(AK)同功酶的测定,作为早期证实供者骨體植入和建立嵌合体较为完整特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患者 ,男 ,18岁。因反复发热 ,伴头昏、乏力 1个月余 ,于2 0 0 1年 10月 2 6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 1个月余无明显诱因出现反复发热 ,伴头昏、乏力 ,当地医院给予抗感染、对症等治疗 ,效果欠佳 ,且症状进行性加重 ,查外周血发现幼稚细胞 ,骨髓象提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为进一步诊疗转来我院。患者既往体健 ,无肝病及胃肠病史。查体 :贫血貌 ,皮肤无瘀点、瘀斑 ,左侧腹股沟可触及两个直径约 0 .5cm的淋巴结 ,质地中等 ,无压痛。胸骨压痛 ,双肺无异常。心率 12 0次 min ,律齐 ,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 ,无压痛 ,肝、脾肋缘…  相似文献   
5.
患者 ,男 ,80岁。于 1 974年 8月 1 6日体检时发现白细胞增高 (2 8.0× 1 0 9 L) ,经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确诊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复习初诊骨髓片示 :粒系增生明显活跃 ,原始粒细胞 0 .0 2 0 ,早幼粒细胞 0 .0 2 0 ,中幼以下粒细胞为主 ,占 0 .72 0 ,嗜酸粒细胞 0 .1 0 0 ,嗜碱粒细胞未见 ,淋巴及红系明显受抑 ,血小板及巨核细胞增多 ,全片巨核细胞 >50 0个。患者 1 974年以来曾多次住院诊疗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均提示CML (慢性期 ) ,且嗜碱粒细胞无明显增高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明显降低或阴性 ;体格检查及B超检…  相似文献   
6.
作者对131例恶性非何杰金淋巴瘤单用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和强的松(CVP)或与阿霉素联合(CVP-A)化疗,并总结疗效。131例中男61、女70例;年龄16~81(中位数57)岁。初治者112例,余19例接受过1种药物化疗或放疗。病理学按 Rappaport 分类标准,107例为淋巴细胞淋巴瘤,24例组织细胞淋巴瘤。按 Rye 分期,初诊时75%以上为Ⅲ或Ⅳ期。用 CVP 或 CVP-A 方  相似文献   
7.
骨髓肥大细胞含量增加已在淋巴增生性疾病、以及最近在白血病和白血病前期综合征(preleukemicsyndrome,PLS)中观察到。作者采用半定量方法,对20例 PLS 的22份骨髓标本肥大细胞含量作了评价,并与21例缺铁性贫血骨髓进行比较。发现前者骨髓肥大细胞较对照组显著增加,从而对 PLS 具有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11q23异常恶性血液病的临床和细胞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评估11q23异常与恶性血液病的临床,血液学和预后的相互联系。方法 采用骨髓直接法和(或)培养法制备色体标本,用R显带技术,对6000例恶性血液病进行核型分析。结果 6000例恶性血液病中发现28例有11q23异常,发生率为0.47%。异常类型有7种:t(4;11)(q21;q23)10例;t(11;19)(q23;p13)5例;t(9;11)(p12;q23)2例;t(10;11)(p15  相似文献   
9.
1 病例介绍患者 ,男 ,35岁 ,农民。因反复不规则发热 3月余入院。患者曾于 1 998年 3月 2 0日因不明原因发热 ,伴轻度畏寒、头痛 ,住当地卫生院按“病毒感染”治疗 ,6d后好转出院。此后又不明原因高热 ,体温40℃左右 ,并先后两次住当地市医院诊疗 ,曾查骨髓及胸片均未见异常 ,  相似文献   
10.
脾功能再认识及其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脾脏在血液系统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然而真正对脾脏全面了解还很不够。近年来,对脾功能开始加以重视,报道有所增多,取得了一些新进展,涉及到基础与临床,如生理学、组织病理学、免疫学、血液学、肿瘤学以及内外各科等诸方面。现就其主要内容,作一综合介绍,借以提高对脾脏的再认识。一、脾脏结构及微循环[1~5]:脾脏为一贮血和破血之脏器,从而带来组织学特点,其结构分为红髓和白髓。扫描电镜下,在脾白髓中T淋巴细胞套包绕着中央小动脉,形成“动脉旁淋巴鞘”(Periarteri—a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