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特重烧伤患者自体皮源匮乏,只有开发新的皮源才能缓解这一难题.目的:在微粒皮移植的基础上稍作改进,拟观察薄中厚超微粒头皮移植修复特重烧伤患者的临床效果.设计、时间及地点:自体对照观察,于2005-01/2008-01在唐山钢铁公司医院烧伤科、唐山工人医院烧伤科、山西省烧伤救治中心、唐山路北红十字医院、唐山二五五医院烧伤科及唐山市第二医院烧伤科完成.对象:选取特重烧伤患者102例.平均烧伤面积为体表总面积的(60.55±3.21)%.Ⅲ度烧伤面积为体表总面积的(51.74±2.98)%,手术面积为体表总面积的(52.19±5.44)%.方法:每例患者选取较为对称、创面性质相同且采用不同厚度头皮微粒移植的2处Ⅲ度烧伤切痂创面进行对照,分别记为薄中厚超微粒头皮移植组及常规微粒头皮移植组.薄中厚超微粒头皮移植组移植薄中厚超微粒头皮,供受皮区面积比为1:20;常规微粒头皮移植组移植正常头皮微粒,供受皮区面积比为1:10.主要观察指标:应用网格计数法统计头皮移植后3,4,5周末的创面愈合率.结果:移植后第3,4,5周末两组创面愈合率基本相近(P均>0.05).结论:薄中厚超微粒头皮移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大面积特重烧伤的方法,与传统常规头皮微粒移植相比,在供皮面积相同、受皮区面积增加1倍的情况下创面愈合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20 0 1年 1月— 2 0 0 2年 11月 ,我院烧伤科救治重度烧伤并发吸入性损伤 ,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患者 12例 ,应用呼吸机合理进行机械通气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2例均为男性 ,年龄 17~ 39岁 ,平均 (2 8.5± 3.2 )岁。烧伤面积 :70 %~ 97.5 %体表烧伤面积 (TBSA) ,平均 (80 .5±3.6 ) %TBSA。烧伤原因 :钢水烫伤 5例 ,瓦斯爆炸烧伤 3例 ,电烧伤并发火焰烧伤 2例 ,火焰烧伤 2例。均并发吸入性损伤。全组患者均有严重呼吸困难 ,R >30 /min ,缺氧 ,发绀 ,呼吸道分泌物多 ,肺部听诊单侧或双侧可闻及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CQI)措施在提高门诊患者对门诊导诊护理满意度中的应用。方法详细介绍了CQI在提高门诊患者对门诊导诊护理满意度中的应用,包括找出目前存在的问题、确立目标、制定相应的质量改进方案、评估效果、总结归纳、发现新问题,并不断进行CQI循环。结果实施CQI后,按满意度评分90分为满意统计,实施CQI前后满意度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按70~90为较满意统计,实施CQI前后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50~70分为基本满意统计,实施CQI前后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50分为不满意统计,实施CQI前后满意度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持续质量改进是一个不断、渐进的过程,在测量实施的过程中不断发现新的问题并继续改进。遵循持续质量改进原则有助于实现门诊患者对门诊导诊护理满意度的优质管理。  相似文献   
4.
自控镇痛(PCA)具有止痛效果确切、持续时间长、对全身影响小、利于患康复等优点,因而得到普遍推广和应用。2001年1月~2003年7月,我们观察了l000例术后应用PCA的患,镇痛有效率为92.2%,263例出现了疼痛以外的并发症。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乳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呈年轻化上升趋势.化学药物治疗作为乳腺癌治疗的一种有效手段,特别是作为手术后辅助治疗,它可以杀死生长中的肿瘤细胞,可以减少或防止术后肿瘤复发或转移,提高乳腺癌的疗效,使晚期乳腺癌有治愈的可能[1].但是化学药物可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毒副反应及组织脏器损伤,所以在化疗过程中必须精心护理.本文通过对120例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实施护理干预,对保证化疗的正常进行和减轻患者痛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自2007年4月以来,我科对乳腺癌患者应用经外周浅静脉置管于中心静脉(PICC)进行化疗,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资料与方法  1986~1994年,我院腹部手术4 5 16例,年龄8~74岁,平均(34.5±3.6 )岁。其中,男310 8例,女14 0 8例;择期手术180 1例,腹部感染2 6 6例,感染率14 .8% ,其中急诊手术130 7例,腹部感染2 6 2例,感染率2 0 .0 %。1995~1999年,我院开始腹部手术后,应用抗生素彻底冲洗的方法,具体方法:关腹前采用庆大霉素或丁胺卡那霉素与甲硝唑混合溶液冲洗腹腔,关闭腹膜后切口同样冲洗,干纱布拭净创面,缝合切口,术后按具体病情口服、肌注、静脉应用抗生素。该组30 4 0例,年龄(34.7±3.5 )岁,其中男2 0 2 8例,女10 12例。择期手术16 35例,感染6 1…  相似文献   
8.
选择特重烧伤患者106例,平均烧伤面积为体表总面积的(76.45±3.61)%,Ⅲ度烧伤面积为体表总面积的(51.74±2.98)%,手术面积为体表总面积的(58.79 5.43)%.每例患者选取较为对称、创面性质相同且采用不同层头皮微粒移植的2处Ⅲ度烧伤切痂刨面进行对照,实验组移植二层头皮微粒:对照组移植正常头皮微粒.两组术后第3,4,5周末的创面愈合率基本相近(P均>0.05).二层头皮微粒移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大面积特重烧伤患者的方法,与传统正常头皮微粒移植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背景:采用微粒皮漂浮的方法行微粒皮移植已成为近30年来修复特重度烧伤创面经典术式,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然而,采用皮浆涂抹的方法行微粒皮移植也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对此两种疗效办法的对比尚无报道.目的:观察皮浆移植法行微粒皮移植的临床疗效,并与常规微粒皮漂浮移植法进行对比.方法:选取特重烧伤患者72例,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每例患者选取较为对称、创面性质相同的2处Ⅲ度烧伤切痂创面进行对照.皮浆移植组采用皮浆涂抹的方法行微粒皮移植,微粒皮漂浮组采用微粒皮漂浮的方法行微粒皮移植.应用网格计数法统计微粒皮移植后3,4和5周末2组创面愈合率.结果与结论:移植后第3,4和5周末扩张比在12.5:1以下的2段,两组创面愈合率基本相近(P0.05),提示微粒皮漂浮与皮浆移植均为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的良好方法.扩张比在12.6:1以上的2段,微粒皮漂浮组明显优于皮浆移植组(P<0.05或P<0.01),表明当扩张比超过12.5:1的情况下,有必要选用微粒皮漂浮法行微粒皮移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医院烧伤患者创面感染情况,探讨烧伤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以期为临床控制和预防烧伤创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278例住院烧伤患者创面病原菌感染进行检测,统计分析创面感染率与患者就医时间、烧伤面积及患者既往抗菌药物使用之间的关系;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78例烧伤患者中发生感染145例,感染率52.2%;145例患者创面分泌物共培养出病原菌307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18株占38.5%,以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分别占18.9%和16.0%;革兰阴性菌160株占52.1%,以鲍氏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分别占18.6%、15.6%、10.4%,真菌29株占9.4%,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占5.5%;伤后就医时间>6h后,创面感染率明显升高,创面感染率随烧伤面积的增大而增高,而对于既往经常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其创面感染的概率明显高于从未使用过抗菌药物的患者。结论及早就医、及时处理创面、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或更换抗菌药物,适时给予营养支持和免疫治疗等措施均有助于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