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3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瑞芬太尼伍用异丙酚气管插管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瑞芬太尼伍用异丙酚不用肌松药行气管插管的可行性及对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84例全麻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接受瑞芬太尼1,2,3μg·kg-1和异丙酚2 mg·kg-1静脉诱导后气管插管,观察声门暴露情况、声带的开放程度、窥喉及气管插管和注气时的反应,于诱导前、后及插管后1,3,5,10 min分别记录SBP、DBP、MAP和HR的变化.结果:瑞芬太尼1~3μg·kg-1伍用异丙酚2 mg·kg-1诱导后,声门开放良好者分别为56%,88%,100%,气管插管条件优良者分别为43%,72%,96%.2~3μg·kg-1组比Ⅰ组能提供更优良的插管条件(P<0.05).诱导后及插管后SBP、DBP、MAP、HR各组均有下降(P<0.01),3组间比较3μg·kg-1组下降幅度较1μg·kg-1和2μg·kg-1组显著(P<0.05).结论:瑞芬太尼2 μg·kg-1伍用异丙酚2mg·kg-1不加用肌松药行气管内插管,不仅能提供良好的插管条件,而且对心血管系统反应的影响相对轻微.  相似文献   
2.
将4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随机分为A、B两组各40例,均于体外循环(CPB)下行缺损修补术,分别将6%羟乙基淀粉130/0.4和6%羟乙基淀粉200/0.5用于CPB预充,监测CPB前和CPB后60min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r)、血小板数量(PLT)、Ⅷ因子、VW因子。结果CPB后60min两组APTT均高于CPB前,B组显著高于A组(P〈0.05),PLT、Ⅷ因子、VW因子均低于CPB前,B组明显低于A组(P〈0.05)。认为6%羟乙基淀粉130/0.4用于CPB预充对患儿凝血功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
深静脉血栓(DVT)形成是骨关节成形术的重要的并发症,高龄、长时间制动等是DVT发生的重要因素,而凝血功能的改变是DVT形成病理基础之一~([1]).膝关节成形术的病人多为老年人,采用的麻醉方法有全麻和硬膜外麻醉,全麻所用药物对于凝血功能有一定影响,硬膜外麻醉也对于凝血功能有一定影响,选择不同的麻醉方式对于凝血功能的影响是不同的~([2,3]).  相似文献   
4.
肝星状细胞(HSC)激活分泌大量细胞外基质(ECM)沉积在肝内引起肝纤维化.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可促进ECM合成,导致肝纤维化[1].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39岁。因发热伴纳差、腹胀8天,尿黄3天,于2008年9月3日入院。患者入院前8天,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40℃,伴食欲不振、腹胀,饮食量减少为原来的二分之一,就诊于村卫生所,给予退热对症治疗,病情无好转;3天前,患者出现尿黄,就诊于我院。既往体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儿童四肢手术过程中应用气囊止血带对血压、脉搏的影响。方法:对144例患儿分别观察止血带放松前、放松后1、3、5min的血压、脉搏及全身情况。结果:下肢手术者放松止血带1、3min血压明显下降,心率显著加速(均P〈0.01),5min后逐渐恢复,发生“止血带休克”3例。上肢手术者血压、脉搏变化不显著(均P〉0.05)。结论:放松止血带后可导致血压下降、脉率加快,以下肢手术者为著。提示在放松止血带前采取加快补液速度,对症适量用药,尽量减缓松止血带速度等措施,以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将6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阿魏酸钠组(S组)和对照组(C组)各30例.两组均于体外循环(CPB)下手术,S组于CPB预充液中加入阿魏酸钠注射液8 mg/kg,C组加入等量醋酸林格液.观察两组心脏复跳、辅助循环、心血管用药情况及CPB前(T0)、结束(T1)、术后6 h(T2)、术后24 h(T3)血清肌钙蛋白(cTnI)、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变化.结果 S组心脏复跳率明显高于C组,辅助循环时间及心血管用药明显少于C组,cTnI和CK-MB水平明显低于C组.认为CPB预充液中加入阿魏酸钠可减轻心肌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8.
摘 要 目的: 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抗纤维化疗效。方法: 100例HBeAg阳性的慢性乙肝患者,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180μg,皮下注射,每周1次,疗程48周。观察其治疗12周、24周、48周时血清HBsAg定量、HBeAg定量、ALT复常率、HBV DNA阴转率、瞬时肝弹性测定数值。结果: 患者在治疗12周、24周、48周时血清HBsAg定量、HBeAg定量逐渐下降,HBV DNA阴转率增加,ALT复常率提高,瞬时肝弹性测定数值逐渐下降,各治疗节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HBsAg定量、HBeAg定量与瞬时肝弹性测定之间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26、0.782(P<0.05)。结论: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在慢性乙肝患者的抗病毒、抗纤维化治疗中,疗效确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布托啡诺对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的影响.方法 90例L5~S1L4~5椎间盘突出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布托啡诺1 mg组(A组)、布托啡诺2 mg组(B组)和对照组(C组).分别经硬膜外给予0.5%罗哌卡因15 Ml+布托啡诺1 mg、0.5%罗哌卡因15 Ml+布托啡诺2 mg和0.5%罗哌卡因15 ml+生理盐水2 Ml,观察感觉阻滞平面达T10的起效时间、麻醉作用时间、最高感觉阻滞平面和不良反应.结果 感觉阻滞平面达T10的起效时间B组明显快于A、C 2组(P<0.05或0.01),最高感觉阻滞平面B组明显高于A、C 2组(P<0.05),麻醉作用时间B组也明显长于A、C 2组(P<0.01).3组患者麻醉期间恶心、呕吐、瘙痒、头晕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元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布托啡诺2 mg可明显缩短硬膜外罗哌卡因起效时间,延长麻醉镇痛时间、提高阻滞平面,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不同进展阶段的表达和定位情况,探讨其与肝纤维化及炎症的关系。方法对260例乙肝患者肝组织BFGF、TGF-β1行免疫组化定量分析,并与肝脏纤维化分期及炎症分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肝组织BFGF、TGF-β1随肝脏纤维化加重而表达增加,各组与对照组比较及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二者与炎症比较,各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两两比较无差异(P〉0.05);肝脏BFGF、TGF-β1之间呈正相关,r=0.895(P〈0.05)。结论肝组织BFGF、TGF-β1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与炎症无确切相关性,BFGF及TGF-β1可作为评价肝纤维化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