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研究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和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细胞的拉曼光谱特征,建立使用拉曼光谱非标记鉴别两种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新方法,为临床实验研究提供基础。方法:分别收集4例M3和3例M5患者的白血病细胞,使用Horiba Xplora拉曼光谱仪获取拉曼光谱,从每例患者采集30至50个白血病细胞光谱。结合应用主成份分析法(principle component analysis,PCA)、判别函数分析(discriminant function analysis,DFA)和系统聚类分析对两类细胞的光谱进行分析和建立诊断模型,进而对M3和M5细胞的光谱进行鉴别,应用交互验证方法对诊断模型进行验证,同时结合透射电子显微镜下白血病细胞超微结构分析拉曼光谱的特征。结果:M_3和M_5细胞的拉曼光谱差别显著,M_3细胞在波数622、643、757、852、1 003、1 033、1 117、1 157、1 173、1 208、1 340、1 551、1 581 cm~(-1)等处的谱峰强度明显大于M_5细胞;鉴别诊断建模的总体分类准确率达100%(233/233),交互验证的分类准确率达97%(226/233)。结论:拉曼光谱分析结果显示,M_3细胞的生物大分子水平显著高于M_5;根据PCA-DFA及聚类分析建立的拉曼光谱诊断模型能够准确区分上述2种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细胞,其结果与白血病细胞超微结构相符。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三焦针法对痴呆小鼠皮质和海马CA1区神经元线粒体结构的影响。[方法]选取雄性SAMP8小鼠30只(随机分成模型组、非穴组、穴位组)和10只SAMR1小鼠(正常对照组)。持续治疗30日后,采用电子显微镜对小鼠大脑皮质顶叶和海马CA1区进行观察。[结果]R1组皮质顶叶和海马CA1区超微结构正常;SAMP8模型组小鼠神经元部分线粒体肿大、部分变性、部分脂肪化和坏死;SAMP8三焦针刺组线粒体肿大减少,少数线粒体变性,脂肪化和坏死;非经穴针刺组线粒体少数介于两者之间。[结论]三焦针法能有效改善SAMP8小鼠大脑皮质和海马CA1区神经原线粒体病理性损伤。  相似文献   
3.
透射电镜在急性髓系白血病诊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透射电子显微镜(电镜)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诊断分型的临床符合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793例AML患者经电镜、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流式细胞术、分子生物学和染色体核型等方法分型结果,比较电镜及其他检测方法对AML分型与临床诊断的符合率,分析电镜对AML分型的优势.结果 6种检测方法AML分型符合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电镜检测(63%)、细胞化学分析(59%)、细胞形态学分析(52%)、流式细胞术分析(47%)、染色体核型分析(26%)和分子生物学检测(23%).电镜检测对M1、M2a、M4、M5、M6、M7、t(8;21)和t(15;17)亚型的符合率分别为39%、34%、17%、74%、50%、73%、87%和89%.结论 电镜对AML分型的临床符合率明显高于其他方法,其中对t(15;17)、t(8;21)、M7、Ms和M6有很强诊断筛查作用,对M1、M2a和M4分型与临床诊断符合率较低.  相似文献   
4.
巨核细胞是生成血小板的重要细胞,人们对巨核细胞成熟和血小板生成认识经历了漫长过程。1890年Howell首次观察了骨髓巨核细胞,1906年Wright提出血小板来源于巨核细胞,确立血小板生成理论;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用对巨核细胞的形态学进行了认真研究;八十年代以来,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发展促进人们对巨核细胞发育和成熟机制的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血细胞自噬在血液病中的分布特征及其可能病理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3 277例血液病患者电镜标本,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血细胞自噬现象,分析血细胞自噬在血液病中的分布特点,结合临床检测和诊断结果分析其病理机制.结果 检出15例患者伴有成熟粒细胞或有核红细胞自噬现象,其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6例,急性白血病2例,再生障碍性贫血、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地中海贫血、缺铁性贫血、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和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各1例.15例患者中粒细胞自噬11例,有核红细胞自噬4例.9例伴细胞凋亡,6例伴细胞溶解,5例伴细胞巨幼样变.结论 血液病成熟粒细胞和有核红细胞自噬多见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细胞凋亡、巨幼样变和溶解等病态造血可能诱发细胞自噬.  相似文献   
6.
格列卫治疗20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格列卫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效果和不良副作用。方法:CML慢性期(CP)患者口服格列卫400mg/d。CML加速期、急变期(BC)患者口服格列卫400mg-600mg/d。结果:11例CML-CP患者均取得血液学完全缓解(HCR)。9例CML-AP和CML-BC患者4例取得HCR(37%)。7例CML-CP患者在3个月~6个月内4例取得遗传学完全缓解(56%)。CML—CP患者Ⅲ级白细胞(WBC)减少1例,血小板(BPC)减少2例。CML-AP和CML-BC患者,4例发生Ⅲ级-Ⅳ级WBC减少和BPC减少。而非血液学不良副作用,无Ⅲ级或Ⅳ级以上的毒副作用。结论:格列卫治疗CML-CP具有较高的HCR和细胞遗传学反应,CML-BC患者亦可取得较好的血液学反应。格列卫不良副作用发生率低.尤其CML-CP患者为安全。而CML-AP和CML-BC患者治疗期间,需加强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5'-核苷酸酶(5'-NT)在不同类型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非白血病患者和正常人中的分布特点。方法:分离100例不同白血病、3例MDS患者、9例非白血病患者和6例正常人骨髓有核细胞,以5'-单磷酸胞嘧啶核苷(5'-CMP)为底物进行细胞组织化学反应,电镜半定量分析5'-NT阳性细胞率和阳性指数。结果:5'-NT阳性反应产物主要位于有核细胞胞膜。急性髓系白血病(AML)M1、M2a、t(8;21)、t(15;17)各组细胞阳性率和阳性指数依次降低,阳性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阳性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1、M2a、t(8;21)、t(15;17)和M5患者5'-NT阳性细胞率和阳性指数均显著高于MDS、非白血病患者和正常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者5'-NT阳性细胞率和阳性指数高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LL、MDS、非白血病患者和正常人的5'-NT阳性细胞率和阳性指数低,组间及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白血病患者胞膜5'-NT表达与白血病细胞分化程度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三焦针法对痴呆小鼠皮质和海马CA1区神经元线粒体结构的影响。[方法] 选取雄性SAMP8小鼠30只(随机分成模型组、非穴组、穴位组)和10只SAMR1小鼠(正常对照组)。持续治疗30日后,采用电子显微镜对小鼠大脑皮质顶叶和海马CA1区进行观察。[结果] R1组皮质顶叶和海马CA1区超微结构正常;SAMP8模型组小鼠神经元部分线粒体肿大、部分变性、部分脂肪化和坏死;SAMP8三焦针刺组线粒体肿大减少,少数线粒体变性,脂肪化和坏死;非经穴针刺组线粒体少数介于两者之间。[结论] 三焦针法能有效改善SAMP8小鼠大脑皮质和海马CA1区神经原线粒体病理性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对NK样T细胞淋巴瘤/白血病的认识?方法报道1例NK样T细胞淋巴瘤/白血病患者,并复习文献,总结该病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特点。结果患者以发热、皮肤疱疹起病,肿瘤细胞主要分布于皮下小血管周围和血管腔内,免疫表型呈CD3(+),CD8(+),CD4(-),CD5(-),CDl0(-),CD19(-),CD57(-),CD56(+),穿孔素(+)和颗粒酶B(+),T细胞受体1重排阳性。经糖皮质激素治疗一度好转,但很快复发,进展为NK样T细胞白血病,病程1年,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NK样T细胞淋巴瘤/白血病非常少见,具有独特的临床、组织病理学和免疫表型特征,对现有治疗不敏感,预后恶劣。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