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5篇
  2012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正>本文为回顾性研究,遵守《赫尔辛基宣言》,经过兰州大学第二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免除受试者知情同意,批准文号:2023A-169。患者女,60岁,因“右上肢麻木无力三个月,加重一周”于2018年5月至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就诊。专科检查:神志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 GCS)15分,查体合作,自动体位,言语清晰,记忆力、理解力、定向力检查未见异常。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LMX1A基因启动子在胃癌细胞中的甲基化状态。方法运用甲基化特异聚合酶链反应(MSP)法检测30例原发胃癌和癌旁组织中LMX1A基因的甲基化水平。甲基化修饰后亚硫酸盐测序聚合酶链反应(BSP)分析胃癌细胞MKN45细胞LMX1A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状态。提取细胞RNA,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LMX1A基因mRNA在不同浓度的DNA甲基化酶抑制剂5′-杂氮-2′-脱氧胞嘧啶(5-aza-dC)处理MKN45细胞后,LMX1A基因mRNA的改变情况。结果原发性胃癌的甲基化异常检出率是33%(10/30)。LMX1A基因在MKN45细胞中存在高甲基化状态,MKN45细胞经5-aza-dC处理后LMX1A基因mRNA表达明显上调。结论 LMX1A基因在原发性胃癌中存在甲基化异常,说明LMX1A基因甲基化异常可能参与胃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本研究拟探讨结构MRI特征及T1WI增强图像直方图分析在鉴别非典型脑膜瘤(atypical meningioma,AtM)和血管瘤型脑膜瘤(angiomatous meningioma,AnM)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组织病理证实的AtM(n=40)和AnM(n=30)的临床、影像和病理资料。使用MaZda软件在轴位T1WI增强图像上对肿瘤进行逐层勾画并获得肿瘤强化区的直方图参数。结构MRI特征采用卡方检验或者Fisher’s精确检验对比,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对两组间的直方图参数进行比较,两组间的诊断效能由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来评估。结果 AtM组中肿瘤坏死的发生率(75.0%)明显高于AnM组(36.7%)(P=0.001)。AnM组中T1WI增强图像的平均值(P=0.003)和第1 (P<0.001)、第10(P=0.001)、第50百分位数(P=0.009)均大于At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OC曲线分析显示,肿瘤坏死+融合直方图参数对二者的鉴别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5.
Morgan等1976年在实验中发现,用植物血凝素(PHA)刺激体外培养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其上清液中存在一种能使T淋巴细胞增殖并维持其较长时间生长的因子,这种可溶性因子当时被称为T细胞生长因子(TCGF)。1979年在瑞士召开的第二届国际免疫学会淋巴因子小组会议上,将白细胞在生长过程中分泌的白细胞间相互作用的因子,统称为白细胞介素(IL),TCGF改称为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鉴别诊断肺癌脑转移瘤组织学分型的价值及其与Ki-67增殖指数之间的关系。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和41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患者的资料,并测定其Ki-67增殖指数。在ADC图上测量肿瘤实性部分的最小ADC值(the minimum ADC,ADCmin)、平均ADC值(the mean ADC,ADCmean)及对侧正常脑白质ADC值,并计算相对ADCmin(relative ADCmin,rADCmin)及相对ADCmean(relative ADCmean,rADCmean)。对比分析二者ADC值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ADC值的鉴别诊断价值,并计算ADC值与Ki-67增殖指数之间的相关性。结...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姜黄素对人结肠癌HCT116细胞周期阻滞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 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姜黄素(0、12.5、25、50、75、100 μmol·L-1)和5-氟尿嘧啶(5-FU)(600 μmol·L-1)处理不同时间(24、48、72 h)对HCT116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姜黄素(0、25、50、75 μmol·L-1)和5-FU对HCT116细胞周期的影响;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HCT116细胞中Janus酪氨酸蛋白激酶1(JAK1)/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1(STAT1)/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1A(p21)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染色质免疫沉淀法(ChIP)检测STAT1与p21启动子区的结合情况;采用小干扰核糖核酸(siRNA),分别通过Western blot和细胞免疫荧光检测STAT1在调控p21表达中的作用及JAK1蛋白在调控STAT1活化中的作用。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姜黄素各组和5-FU组HCT-116细胞活性明显降低(P<0.05)。与空白组比较,姜黄素组和5-FU组DNA合成前期(G0/G1)细胞比例明显升高(P<0.05),DNA复制期(S)和DNA合成后期(G2/M)细胞比例及磷酸化p21(p-p21)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p21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姜黄素组比较,p21 siRNA+姜黄素组G0/G1期细胞明显降低(P<0.05)。与空白组比较,姜黄素处理后细胞中磷酸化STAT1(p-STAT1)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姜黄素组比较,姜黄素+STAT1 siRNA组HCT116细胞中p2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机制研究表明,与空白组比较,姜黄素处理明显增强了STAT1蛋白在p21启动子区的富集(P<0.05)。与空白组比较,姜黄素处理后细胞中磷酸化JAK1(p-JAK1)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姜黄素组比较,姜黄素+STAT1 siRNA组HCT116细胞中的p-STAT1和p21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 姜黄素诱导的人结肠癌HCT116细胞周期阻滞,其机制可能与激活JAK1/STAT1/p21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8.
<正>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遵守《赫尔辛基宣言》,并经兰州大学第二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免除受试者知情同意,批准文号:2023A-444。患者男,41岁,因“左侧颞部一质软包块伴头痛1年余,加重2天”,于2023年5月至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就诊。患者自诉1年前左侧颞部出现一质软包块伴头痛,在当地医院就诊,给予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0.1 g/天)治疗后症状稍有缓解,2天前患者左侧颞部疼痛加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