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7篇
综合类   14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院1995~2004年共收治四肢长管状骨骨折因内固定材料失常所致的肢体畸形、功能障碍者25例。其中本院发生6例,外院术后转入我院治疗的19例。现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5例,其中男21例,女4例。年龄19~60岁,平均38岁。肱骨干骨折3例,桡骨骨折1例,股骨骨折17例,胫骨骨折4例。  相似文献   
2.
董巧云  谢欢 《包头医学》2015,(4):241-242
目的:探讨护士长如何进行科学、合理、分层分组弹性排班管理模式和效果.方法:回顾2012年1月~2014年1月内科系统8个病区排班方法及应用模式和效果,即把护士分为5个层级:N0级、N1级、N2级、N3级、N4级,根据病区护理工作具体情况分责任1组、2组、3组,责任组长由N4级护士担任,组员为:N0级、N1级、N2级、N3护士,明确职责为:全面全程(24小时)负责10~12个患者住院期间治疗护理工作.结果:通过实施分层分组弹性排班管理,不仅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而且提高了患者、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各级护士成就感和工作的安全感.结论:护士分层分组弹性排班管理模式的实施,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自身价值,加速低年资护士护理技术和综合业务能力水稳步提高,同时充分体现高年资护士的价值即业务、教学、科研、质量控制等作用的充分发挥,使得护理工作安全、优质、高效,从而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帕金森病(PD)小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32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NS)、PD模型(PD)、假刺激(s-rTMS)及磁刺激(rTMS)组,每组8只.后3组采用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皮下注射建立PD小鼠模型.rTMS组鼠每天接受1 Hz、1 T 的rTMS治疗(共5个序列,25脉冲/序列),疗程为2周.经rTMS干预后,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黑质(SN)区酪氨酸羟化酶(TH)和BDNF的表达变化,并借助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分析.结果:PD组酪氨酸羟化酶免疫组化阳性(TH-ir)和BDNF免疫组化阳性(BDNF-ir)细胞计数、校正光密度值(CD)较NS组减少(P<0.01);rTMS组TH-ir和BDNF-ir、CD值较PD组和s-rTMS组增加(P<0.05);s-rTMS组与PD组间以上指标无统计学差异.相关分析显示黑质区TH-ir与BDNF-ir细胞计数呈正相关(r=0.949,P<0.01),相应的CD值比较亦呈正相关(r=0.880,P<0.01).结论:rTMS对PD小鼠模型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而上调黑质区BDNF的表达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活血化瘀方药治疗脑出血急性期的进展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急性期脑出血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 ,探讨最大限度降低患者病死率和病残率的各种治疗方法 ,仍是目前神经病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研究表明 ,决定脑出血预后的主要因素为颅内血肿的部位、大小及脑水肿的程度〔1〕。因此 ,脑出血急性期治疗的关键在于尽快清除颅内血肿。但是近年来神经外科采用的脑部血肿清除术或脑内血肿引流术并没有达到显著减少该病病死率、减轻其致残率的目的〔2〕,提示治疗上不仅要针对血肿 ,还应着眼于打断其发病后一系列病理生理方面的恶性循环。传统治疗方法除有助于控制颅内高压外 ,对改善出血后继发脑组织病理…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30例脑血管病后遗症患者鞘内注射神经生长因子进行疗效观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发现在其智力、言语、感觉及肢体功能障碍、生活活动及总的生活能力恢复等方面有显著疗效,总有效率达83.3%,并观察到治疗后脑脊液中胆碱脂酶活性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帕金森病(PD)小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及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的影响。 方法32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模型组、假刺激组及磁刺激组,每组8只。采用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皮下注射,每次15 mg/kg体重,连续注射4次,每次间隔2 h,建立急性PD小鼠模型。磁刺激组小鼠每天接受1 Hz、1 T的磁刺激治疗(共5个序列,25脉冲/序列),疗程为2周。经rTMS干预后,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和GDNF的表达变化,并借助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分析。 结果模型组、假刺激组TH免疫阳性(TH-ir)和GDNF免疫阳性(GDNF-ir)细胞计数、校正光密度(COD)值较生理盐水组减少(P<0.01);磁刺激组TH-ir和GDNF-ir细胞计数、COD值均较模型组和假刺激组增加(P<0.05)。相关分析显示黑质区TH-ir和GDNF-ir细胞计数呈明显正相关(r=0.836,P<0.01),相应的COD值比较亦呈明显正相关(r=0.921,P<0.01)。 结论rTMS明显增加PD小鼠黑质 TH-ir细胞数量和COD值,推测其对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而上调黑质区GDNF的表达可能是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rTMS)对帕金森病(PD)模型鼠纹状体生长相关蛋白(Growth activty protein-43,GAP-43)和突触素(synaptophysin,p38)表达的影响.方法 40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PD模型组,假磁刺激(srTMS)组,rTMS组,每组10只.小鼠皮下注射MPTP(15 mg·kg-1·2 h-1·次-1,注射4次)复制PD模型,rTMS干预,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GAP-43和p38的表达变化,并借助图像分析系统对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PD模型组、srTMS组及rTMS组GAP-43阳性产物较对照组明显增多,以rTMS组GAP-43表达升高最为明显,且着色深,PD模型组和srTMS组校正光密度值(COD)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rTMS组COD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及PD模型组和srTMS组(P<0.05).PD模型组和srTMS组及rTMS组p38表达较对照组反应产物明显减少,PD模型组和srTMS组 CO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rTMS组 COD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rTMS组p38表达较PD模型组和srTMS组增多,COD显著高于PD模型组和srTMS组(P<0.05).结论 rTMS可诱导受损的纹状体区GAP-43和p38的表达上调,从而推测rTMS可能通过促进轴突再生和突触重塑,进而对受损的多巴胺转运通路起修补作用,增加多巴胺转运,从而达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质量持续改进循环管理法在内科系统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方法:2012年1月~2014年1月,本院病区质量管理应用质量持续改进(PDCA)循环管理法.护士长学习掌握质量持续改进循环管理相关理论知识,并具备实践应用能力,同时对本科全体护士培训学习掌握循环管理法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模拟应用能力.结果:通过2年的应用,有效提高了病区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同时提高了护理人员自我质控和管理能力.结论:质量持续改进(PDCA)循环管理模式通过分析问题、确定目标、制定计划、实施执行、控制检查、巩固成果并处理遗留问题这几方面,使护理质量改进形成螺旋式,不断地循环上升,持续改进.PDCA循环管理模式是提高护理质量管理的基本工具.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神经系统损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神经系统损害。方法 从电生理、病理及其它实验室检查 ,分析 2 2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合并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特征及病变部位。结果  7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合并神经系统损害的患者中 ,周围神经病变 6例 ,多发性硬化 1例。结论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合并神经系统损害以周围神经病变为主 ,其神经系统症状可出现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诊断之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