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目的:观察研究肌内效贴辅助物理疗法治疗足底筋膜炎的短期疗效。方法:选取42例足底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以体外冲击波(ESWT)及牵伸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辅以肌内效贴贴扎。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分别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肌骨超声、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表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足底筋膜厚度及足的功能状态。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1周,一天结束时的疼痛程度及AOFAS评分治疗组均较对照组显著改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治疗后2周晨起第一步、一天结束时的疼痛程度及AOFAS评分治疗组均较对照组显著改善,治疗组足底筋膜变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除对照组治疗后1周一天结束时的疼痛程度较治疗前无显著改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1周和2周,晨起第一步、一天结束时的疼痛程度及AOFAS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2周足底筋膜厚度较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在冲击波和牵伸训练基础上辅以肌内效贴可更好地缓解足底筋膜炎患者的疼痛,改善功能。  相似文献   
3.
正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Disability and Health,ICF)是世界卫生组织设计的一种可以用于不同学科和领域的多目的性的分类[1]。以ICF理论为指导的作业疗法,强调以患者的喜好和愿望为中心,同时考虑环境和个人因素的影响,强调人在社会中的功能,加强患者的活动水平,提高患者整体生活质量和功能情况,最终目的是使患者回归家庭和社会。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比观察肉毒毒素注射后不同时间介入系列石膏固定治疗痉挛型脑瘫伴马蹄足患儿的疗效。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3例痉挛型脑瘫伴马蹄足患儿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2组患儿均给予基础康复治疗(包括足跟步行、踢球训练、单脚站立、立位平台上下训练、平衡训练等),观察组同时于小腿三头肌注射A型肉毒毒素2周后行系列石膏固定治疗,对照组则于A型肉毒毒素注射后即刻介入系列石膏固定治疗。2组患儿均石膏固定4周。于治疗前、治疗后2个月、6个月时分别运用改良Tardieu量表(MTS)、三维步态分析、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88)及自制问卷对患儿肌张力、步态、运动功能及护理情况进行评测。 结果 治疗后2个月、6个月时2组患儿MTS评分(伸、屈膝时踝跖屈肌R1,R2及R1-R2差值)、三维步态首触地时踝关节角度、支撑期和摆动期最大踝关节背屈角度、GMFM-88量表D区(站立)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2个月时观察组MTS评分(伸、屈膝时踝跖屈肌R1,R2及R1-R2差值)、支撑期最大踝关节角度[(8.57±7.38)°]、GMFM-88量表D区评分[(88.79±21.19)分]及治疗后6个月时MTS评分[伸、屈膝时踝跖屈肌R1,R2及R1-R2差值]、支撑期最大踝关节角度[(5.53±9.16)°]、GMFM-88量表D区评分[(83.52±20.64)分]均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2个月、6个月时观察组首触地踝关节角度、摆动期最大踝关节背屈角度、步长、步速、GMFM-88量表E区评分与对照组间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肉毒毒素注射后延迟2周介入系列石膏固定较注射后即刻行石膏固定能更有效缓解痉挛型脑瘫患儿踝跖屈肌张力及痉挛状态,改善踝关节活动范围与功能,减轻系列石膏固定引起的不适与疼痛。  相似文献   
5.
失语症(aphasia)是指由于脑部器质性损伤[1],导致原已习得的语言功能损伤[2],而出现的获得性语言障碍,表现为听、说、读、写或手势等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多感觉通道的语言障碍[3]。命名障碍(anomia)也称找词困难或回忆障碍,不能随意提取已熟知的词,对已熟记的物品或事物再次感知时不能正确说其名称,但是了解该物品或事物的用途或含义[4]。几乎所有失语症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命名障碍[5-6],并伴随病程的始终[7]。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儿童康复诊疗管理系统(ICR 2.0)软件在儿童脑性瘫痪作业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60例脑瘫儿童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用ICR 2.0软件辅助作业治疗师综合分析患儿及家长的现实性愿望、功能情况、家庭环境等因素,制定治疗方案并优化后进行训练;B组根据治疗师个人经验制定治疗方案并训练。治疗前后采用远城寺式婴幼儿发育检查表、精细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FM)进行测评。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发育月龄和FMFM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儿发育月龄和FMFM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01),A组优于B组(P<0.05)。结论运用ICR 2.0软件辅助制定作业治疗方案可提高脑瘫儿童的康复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社区及家庭康复指导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27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社区康复指导组141例和对照组135例,社区康复指导组进行康复治疗和随访,对照组只进行随访。在入组时、治疗后2个月和治疗后5个月分别用改良Barthel指数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5个月的随访发现,康复指导组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康复指导组的患者在入组时既往病例(发病3个月—1年半)的Barthel指数评分要好于新发病例(发病3个月内)(P<0.01),到入组第2个月后及5个月后既往病例和新发病例的分数差距不大(P>0.05),两组经5个月治疗后前后对比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社区康复指导对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作用显著,对于既往病例,规范的社区康复指导对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同样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