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我们自1972年6月起对患胆道蛔虫病的80例随机分为4组,每组20例,用不同驱蛔药进行治疗,比较疗效。方法分四组进行治疗: 一、Ⅰ组(驱虫净 山道年组):入院确诊后即予以驱虫净0.15克(儿童按3毫克/公斤计),次晨  相似文献   
2.
目前公认糖尿病的起因,由于外周胰岛素抵抗(IR)及B细胞功能紊乱引起,并视IR为糖尿病之前已发生,其进一步发展才成为真正糖尿病。为此对IR发病机制和药物噻唑脘二酮类TZDS药物的增敏机制,已为临床所日益重视。  相似文献   
3.
本刊去年第7期刊登《维生素C临床应用近况》一文后,救到个别读者来信,提出维生素C大剂量应用有可能产生不良反应的问题。为此,特选登以下二文供读者们参考。  相似文献   
4.
炎症可分为感染性(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和非感染性(创伤、中毒、失血、缺氧、大手术、高原反应等),均可激活补体,启动免疫反应,从而生成大量血管活性物质(如细胞因子、炎性因子)。若致病原量少、毒性低或创伤、中毒等轻微,又处理及时、恰当,仅产生少量早期炎性因子对局部的防御性免疫激活,则病损局限化,对机体有益;反之,若处理失时,失当(如皮质素等滥用、破坏局部免疫防御机制等),短期内炎性因子可迅速大量增加,呈瀑布样反应[全身性炎症反应(SIRS)],可导致多脏器功能障碍(MODS),多脏器功能衰竭(MOF),休克而死亡。  相似文献   
5.
我们收治的114例中暑病例中有15例重危中暑性高热昏迷者。有的经用氯硫二苯胺静滴无效;有的来院时病情过于凶险而使用或改用了冷浴(冰水或井水)继之以氯硫二苯胺静滴而获得较好效果。方法:将患者全身(除头部外)浸浴于冷水中进  相似文献   
6.
患儿,男,6个月,因突然阵发性哭吵6小时伴有血便一次入院,诊断为肠套叠而作空气整复,压力70mmHg,空气无阻力顺利充盈,经空气整复后4小时左右,患儿又出现阵发性哭吵,并时有少量粘液血便排出,伴腹胀,体温38.5℃,腹部无肿块触及,大便常规:红细胞++,脓细胞+,诊断为菌痢治疗二天,腹胀未减,并闻及气过水声,腹透提示梗阻,作手术探查,发现回肠-回肠及回肠-结肠型重复肠套,因肠段广泛坏死,无法挽救而死亡。教训:1.忽视了空气整复后有复发的可能,对再  相似文献   
7.
我们自1973年6月起对胆道蛔虫症80例作了仔细临床观察并提出诊断意见如下: 一、腹痛:本病于急性发作期均有典型的剑突下疼痛伴有上腹正中和或左右季肋痛(见表),随后(尤其在使用驱虫药后)可产生变迁性痛。二、压痛:压痛性质呈“刺痛”样,可与腹痛同时消失但也可在腹痛中止后持续存在,持续最长者可达163小时。三、放射痛:80例中51例有放射痛,有远部位放射痛者34例,与有的作者报导不同。在检查了血、尿淀粉酶升高的14例中2  相似文献   
8.
机体对感染性(细菌、病毒等)和非感染性(中毒、创伤等)外界刺激因子引发与脏器组织细胞表面受体的结合,产生激活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从而产生大量血管活性物质(如TNF-α、IL-6等启动因子),导致炎性介质级联反应和凝血级联反应的相互影响,并激发免疫系统的应激反应对抗之。炎症反应应视处理及时与得当否?可经由局部的炎症反应与有限的炎症反应和失控的全身炎性反应(致炎/抗炎因子失衡),最终导致多脏器功能障碍,甚至多脏器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