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2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Allgower-Donati缝合法与间断垂直褥式缝合法对跟骨骨折外侧L型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术后切口愈合及瘢痕形成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3例跟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切口缝合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Allgower-Donati缝合)62例和对照组(间断垂直褥式缝合)41例,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骨折治疗效果、切口愈合等级、切口并发症及瘢痕大小。结果观察组术后引流时间和切口愈合时间低于对照组,Maryland足部评分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切口愈合等级分布优于对照组,皮缘缺血和皮肤坏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瘢痕均缩小,且观察组术后1、3、6月瘢痕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Allgower-Donati缝合法用于跟骨骨折外侧L型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有利于促进切口愈合并减少并发症和瘢痕形成,与间断垂直褥式缝合法相比可明显提升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下粉碎性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2006年1月~2009年12月应用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下粉碎性骨折32例,其中应用普通带锁髓内钉或股骨近端长重建钉股骨模式18例,应用股骨近端长重建钉14例,闭合穿钉22例,有限切开穿钉10例。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2个月,3例术后分别存在不同程度外旋或内翻畸形,其中1例外旋畸形经手术重新校正,1例股骨颈内螺钉松动退出1例股骨颈内螺钉切割出股骨头,均予皮牵引制动在骨折初步愈合后手术取出,未出现深部感染,全部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应用Harris髋部功能评分评定:优22例,良8例,可2例,优良率94%。结论应用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下粉碎性骨折创伤小、固定牢固可靠、愈合率高,是治疗股骨粗隆下粉碎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SandersⅢ、Ⅳ型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自2008年1月-2011年2月期间收治29例31足SandersⅢ、Ⅳ型跟骨关节内骨折,均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应用影像学检查及美国足踝骨科协会(AOFAS)后足评分系统进行结果评价。结果所有病例随访12~38个月,平均18.3个月。术前测量Boehler角0.7°±8.8°,Gissane角101.9°±6.4°,跟骨高度(丘部)28.7±5.3mm,跟骨宽度36.7±3.0mm,术后1年后测量Boehler角为28.9°±6.1°,Gissane角119.9°±4.3°,跟骨高度(丘部)40.3±3.5mm,跟骨宽度31.1±1.8mm,术前、术后对比各项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按AOFAS评分系统评价术后足部功能,平均82.6分,优良率77.5%。结论对于跟骨SandersⅢ、Ⅳ型骨折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应用股骨远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远端C型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应用股骨远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C型骨折12例.结果 12例获随访5~24个月,平均11个月,骨折愈合时间3~8个月,平均4.2个月,未出现内固定失效及骨折不愈合.按Schatzke-Lambert评分标准:优6例,良4例,中1例,差1例.结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股骨干骨折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后出现骨折不愈合的原因。方法对2005年1月~2011年6月期间收治的15例股骨干骨折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后骨折不愈合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例患者骨折分型C型7例,B型5例,A型3例;采用切开复位11例,应用钢丝环扎固定2例;骨折复位不良6例,髓内钉过细2例,深部感染1例;伴随糖尿病等慢性消耗性疾病4例;再次术中发现软组织嵌入3例。15例患者均再次手术治疗,手术包括骨折端清理、自体髂骨松质骨植骨、附加或更换内固定物稳定骨折端等,术后获得随访6~24个月,平均12.2个月,骨折均获愈合,平均愈合时间4.3个月。结论股骨干骨折带锁髓内钉固定术后骨折愈合受多重因素影响,其中手术治疗技术的缺陷是最常见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在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治疗中的应用。方法自2011年10月至2013年1月应用VSD治疗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19例(21个创面),在治疗过程中预备阶段(清创并软组织肉芽组织准备阶段)及终末阶段(植皮阶段)均应用VSD技术进行治疗。结果 18例(20个创面)愈合,1例小腿植皮区出现局灶性感染,经过多次门诊换药创面于伤后56天愈合。结论 VSD技术能明显促进肉芽组织生长,保证终末阶段植皮区皮肤有均匀足够的压力,从而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植皮的成活率,是治疗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目前临床常用的治疗骨关节炎(OA)药物对骨关节炎动物模型关节液中细胞因子IL-1β、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按照ACLT法建立兔膝关节骨关节炎模型,30只实验动物随机等分成6组:(1)透明质酸钠组,(2)硫酸氨基葡萄糖组,(3)塞来昔布组,(4)独活寄生汤组,(5)盐水组,(6)空白组。各治疗组分别给予药物治疗4周,然后抽取关节液,ELISA法检测关节液中IL-1β、TNFα的含量。结果透明质酸钠、硫酸氨基葡萄糖和塞来昔布组关节液中IL-1β、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独活寄生汤组关节液中IL-1β、TNFα水平均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透明质酸钠组模型关节液中IL-1β、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硫酸氨基葡萄糖和塞来昔布组(P〈0.05)。结论四种药物中透明质酸钠、硫酸氨基葡萄糖和塞来昔布均能够抑制OA模型关节滑液中IL-1β、TNFα的水平,其中透明质酸钠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带线锚钉修复三角韧带结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兴教学医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经X线确诊为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的41例患者资料,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研究组(n=19)与对照组(n=22),对照组患者采用肌腱线缝合修复三角韧带结合下胫腓螺钉固定;研究组患者采用带线锚钉修复三角韧带结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踝-后足评分(AOFA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和内踝间隙;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随访11个月。结果两组患者术前AOFAS评分[研究组(52. 39±7. 10)分、对照组(53. 01±5. 88)分]及VAS评分[研究组(7. 89±2. 01)分、对照组(7. 51±3. 05)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 05);研究组患者的AOFAS评分术后3个月、6个月分别为(85. 21±3. 11)分、(90. 12±2. 10)分,优于对照组[分别为(82. 11±4. 27)分、(88. 58±7. 12)分],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研究组患者VAS评分术后3个月(4. 62±0. 99)分及术后6个月(2. 01±0. 32)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分别为(5. 01±1. 21)分、(2. 57±0. 87)分],但两组间比较,亦无显著差异(P0. 05)。研究组患者的内踝间隙术后3个月为(2. 21±1. 11) mm,术后6个月为(2. 33±0. 59) mm,均优于术前(6. 12±1. 11) mm;对照组患者的内踝间隙术后3个月为(2. 59±1. 51) mm,术后6个月为(2. 98±1. 09) mm,均优于术前(5. 98±1. 89) mm;对照组患者的内踝间隙术后3个月与术后6个月相比有增大趋势;两组患者术前的内踝间隙[研究组(6. 12±1. 11),对照组(5. 98±1. 89)]无显著差异(P0. 05);两组术后3个月的内踝间隙[研究组(2. 21±1. 01) mm,对照组(2. 59±1. 51) 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但术后6个月[研究组(2. 33±0. 59) mm,对照组(2. 98±1. 09) mm]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皮瓣坏死。随访发现,骨折均顺利愈合,未出现内固定断裂、骨折延期愈合等不良事件。对照组1例患者术后下胫腓及内踝复位不良。结论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时,带线锚钉修复三角韧带与肌腱线缝合修复三角韧带并下胫腓螺钉固定均是治疗三角韧带损伤的有效方法。带线锚钉修复三角韧带操作简便,术后恢复良好,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 是一种严重危害老年人健康的慢性进行性骨关节病,它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十分明确,故也无特效的治疗药物.研究表明OA患者关节中含有高水平的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NO对关节软骨的损伤是OA发病机制之一[1-2].透明质酸钠(sodium hyaluronate,SH)作为关节黏弹性补充剂近年来广泛应用于治疗OA并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3],但其确切治疗机制还在研究中.有鉴于此,我们首先建立OA动物模型,然后应用SH对其进行治疗,通过与对照组的比较观察其对模型关节液中NO水平的影响,以期对SH的治疗机制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性,42岁,因腹部隐痛伴脓血便7~8次/日已5月,而于1981年9月6日入院,曾多次诊为“痢疾”或“结肠炎”服药无效。体查未发现明显异常。乙状结肠镜检查:距肛门8cm后壁见一约3×3×3cm肿物,菜花样,脆而易出血。未取活检。术前诊断:直肠癌。 9月10日行手术探查,见直肠上端有3×3×3cm肿物,周围肠管充血水肿与子宫后壁紧密粘连,腹腔无其他转移灶。作腹会阴联合切口,子宫切除术、乙状结肠造口术,术后多次病理切片报告,为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