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4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24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23篇
综合类   64篇
预防医学   21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33篇
中国医学   63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大多数球内异物患者眼外伤时晶体受到损害而致混浊,这种眼外伤以青壮年居多,它的特点是外伤障常常伴有后囊膜的破坏和混浊,同时存在角膜和虹膜的损伤以及玻璃体混浊。特别是后囊膜常常不能保持完整而  相似文献   
3.
人血浆纤维结合素对家兔刮除和板层切除后的角膜上皮愈合均有一定促进作用,角膜上皮裸区明显缩小,优于对照眼。临床治疗5类角膜上皮障碍59例61眼,均获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4.
约氏疟原虫感染不同小鼠免疫分子的应答差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在约氏疟原虫感染过程中不同宿主的免疫应答差异。方法以约氏疟原虫(致死型)感染DBA/2和BALB/c小鼠,计算红细胞感染率;收集感染前和感染后1、3、6、9、12、15、20d小鼠血清,并无菌取出脾脏,培养脾细胞。应用ELISA试剂盒检测小鼠血清中IFN-γ和IL-12水平,并通过Griess方法检测脾细胞培养上清中NO含量。结果DBA/2小鼠的原虫血症峰值水平明显低于BALB/c小鼠,并于感染后第20d左右自愈;BALB/c小鼠于原虫血症达到峰值水平后全部死亡;DBA/2小鼠的IFN-γ和IL-12水平于感染后1d即出现了有意义的升高并持续到第20d;BALB/c小鼠的IFN-γ和IL-12水平仅干感染后1d出现了有意义的升高;DBA/2小鼠NO的产生于感染后3d出现了有意义的升高,第6d达到峰值,而BALB/c小鼠的NO水平始终未见明显升高。结论DBA/2小鼠通过感染早期Th1细胞免疫应答的有效建立能够抑制原虫血症,IL-12是启动并维持Th1细胞免疫应答的关键性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5.
老年抑郁症药物治疗学研究进展(下)刘贤臣王英杰RIMAs与老的MAOIs相比有很多优点,换用其他抗抑郁药时不需两周清除期。RIMAs有一短暂延迟效应,在停药24小时内MAO活性完全恢复,在应用酪胺含量低于100mg/日的食物时,并不出现由酪胺引起的血...  相似文献   
6.
目的系统评价中成药和汤剂治疗肝肾阴虚证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CBM、VIP、万方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检索自建库以来至2019年9月23日的文献,按照纳排标准,收集调补肝肾法治疗PMOP的临床对照试验,依据Cochrane Handbook for Systematic Reviews of Interventions(version 5.35)进行质量评估,并使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9篇文献,9个研究。与常规治疗的中成药和西药相比,在降低中医证候积分[分别为MD=-3.74,95%CI(-4.86,-2.62),P<0.01;MD=-2.05,95%CI(-2.26,-1.84),P<0.01]、提高血清雌激素[分别为SMD=0.69,95%CI(0.21,1.17),P<0.01;SMD=0.37,95%CI(0.01,0.74),P=0.04]方面,单用调补肝肾法可能优于常规治疗;在临床症状疗效有效率[分别为RR=1.03,95%CI(0.90,1.17),P=0.68;RR=1.24,95%CI(0.94,1.63),P=0.13]、提高腰椎骨密度[分别为MD=0.01,95%CI(-0.03,0.05),P=0.65;MD=0.03,95%CI(-0.01,0.07),P=0.12]指标方面,与常规治疗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无纳入文献提示单用或联合应用以调补肝肾为治法选用的中成药和汤剂出现不良反应。结论中成药和汤剂在改善肝肾阴虚PMOP患者腰脊疼痛、腰膝酸软无力等的症状及提高血清雌激素方面,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离鉴定蘡Ao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及制备HPLC方法分离,对其进行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确定结构。结果自蘡Ao地上部分分离得到11个多酚化合物,均属首次分离。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经鉴定其结构为3,5-二甲氧基-4-羟基苯丙醇-9-氧-β-D-吡喃葡萄糖苷。  相似文献   
8.
目的:在社区开展中医综合方案干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的示范性研究。方法:采用前瞻性类试验设计,纳入病例40例,分两组,每组20例。试验组用中医综合干预方案,对照组口服钙制剂,疗程均6个月;观测指标为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中医症状积分及骨矿密度值(BMD);运用发展模型进行疗效评价研究。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VAS的平均结局分值下降(P0.05);两组对下肢拘挛、畏寒肢冷、骨痛、腰膝酸软症状均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且试验组更优于对照组(P0.05)。对于减缓腰椎BMD的下降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综合干预方案对缓解患者疼痛、改善症状优于单一钙剂,对延缓BMD的下降也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减/低压引流根治术在高位肛周脓肿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86例高位肛周脓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对照组42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减低压引流根治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一期切开挂线根治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情况,包括疼痛、肛门功能、愈合时间、临床效果,并对以上指标量化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治愈率100%(44/44),明显优于对照组90.47%(38/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95,P=0.036);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1.681±0.94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3.328±1.30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04,P=0.000);观察组复发例数0例,明显低于对照组4例(P=0.036);观察组愈合时间(22.08±2.12) d,明显少于对照组(37.52±2.61) 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041,P=0.000);观察组的肛门功能评分(1.681±0.83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809±0.92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17,P=0.000)。结论减压引流根治术是一种保留括约肌的根治高位肛周脓肿的有效手术方法,不仅充分保留了括约肌和肛直环,又减轻了术后肛门功能和形态受损的程度,既减轻了手术痛苦又节省了住院时间和费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经皮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E-TLIF)与Wiltse入路TLIF(Wiltse-approach TLIF,W-TLIF)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7月—2019年6月符合选择标准的47例行手术治疗的腰椎滑脱症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1例采用PE-TLIF治疗(PE-TLIF组),26例采用W-TLIF治疗(W-TLIF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滑脱椎体、滑脱分度、滑脱分型及术前腰腿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腰椎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disc height,DH)、节段性前凸角(segmental lordosis,SL)及Taillard指数(Taillard index,T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VAS评分及JOA评分评价疼痛及功能改善情况;末次随访时于X线片上测量手术节段DH、SL及TI,并行腰椎CT检查,按Suk标准评测椎间融合情况。结果与W-TLIF组相比,PE-TLIF组手术时间明显延长,但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减少、术后卧床时间明显缩短(P<0.05)。术后PE-TLIF组出现2例一过性下肢放射痛,WTLIF组出现1例浅表切口感染,两组并发症发生率(9.5%vs.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7,P=0.848)。两组患者均获随访,PE-TLIF组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7.3个月;W-TLIF组为12~24个月,平均17.7个月。两组术后各时间点腰腿痛VAS评分及JOA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PE-TLIF组术后3 d及3个月腰痛VAS评分显著低于W-TLIF组,术后3个月腰椎JOA评分显著高于W-TLI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间点两组间各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手术节段DH、SL及TI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两组间各指标手术前后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Suk标准评价,PETLIF组和W-TLIF组融合率为90.5%(19/21)和92.3%(24/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1.000)。末次随访时两组均未见融合器沉降进入邻近椎体或向前、后移位。结论PE-TLIF和W-TLIF治疗Ⅰ、Ⅱ度腰椎滑脱症均可获得良好疗效,尽管PE-TLIF手术时间延长,但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少,术后卧床时间短,且早期腰痛及功能改善更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