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2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5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佛氏窦瘤破入右室壁形成动脉瘤1例李跃华苏润毅王涛病人男,45岁。10年前始活动后心慌、胸闷、头晕、乏力,半年前症状渐重并出现下肢水肿、胸前区阵发性疼痛。查体:血压115/75kPa(1kPa=7.5mmHg),胸骨左缘2、3肋间可闻及3/VI级双...  相似文献   
2.
三尖瓣下移畸形的外科治疗(附24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手术纠治三尖瓣下移畸形24例,死亡4例(16.67%)。合并畸形或病变有房、室间隔缺损、预激综合征、心包炎。行房化心室折叠术18例,三尖瓣替换术6例。作者认为随着手术方法、心肌保护和体外循环技术不断改进,手术指征应较过去放宽。手术治疗的关键是房化心室的折叠和三尖瓣关闭不全的纠正。术中注意避免损伤传导束和冠状血管。对功能右心室极小的重型三尖瓣下移畸形,术后易发生难以纠正的右心衰竭,死亡率高,以选择改良Fontan手术或全腔静脉与肺动脉连接术为宜。行三尖瓣替换的人工瓣膜以选择生物辩为宜。  相似文献   
3.
儿童先天性多发性动脉瘤1例李跃华宋惠民苏润毅病儿男,10岁。2个月前偶然发现腹部肿块。查体:脐周可触及约9cm×8cm搏动性肿块及震颤并闻及收缩期杂音。血管造影及超声检查示:腹主动脉中下段一直径约6cm球样扩张,左肾动脉2cm×1cm梭状扩张。199...  相似文献   
4.
高压氧舱救治心内直视手术后脑损害张德奎赵玉宝宋惠民苏润毅郭兰敏邹承伟我们自1981年至1994年共行各种心内直视手术4178例,其中不同原因所致脑损害19例,应用高压氧舱治疗,效果较满意。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9例中,男13例,女6例;年龄6~...  相似文献   
5.
病人男,3-4岁。发现心脏杂音17年,活动后心悸3个月。入院查体:上肢血压160/65mm hg(1 mm Hg=0.133kPa),下肢血压118/45 mm Hg只。胸骨左缘第4肋间可闻及3/Ⅵ级吹风样收缩期杂音,左缘第2肋间可闻及连续性机械样杂音。胸部X线正侧位片示双肺纹理增多,肺动脉段稍突出。心电图示T波改变。超声心动图示室间隔上部回声中断约5mm,左室壁向心性肥厚。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高龄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围术期处理以提高治疗水平。方法;50岁以上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19例均合并肺动脉高压,其中房间隔缺损15例,动脉导管未闭2例,单纯空间隔缺损1例,空间隔缺损合并瓦氏窦瘤破裂1例。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16例,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4例,房颤11例,房扑3例。均在全麻体外循环下手术。停跳心脏9例,未停跳心脏10例,三尖瓣成形9例,二尖瓣成形1例。结果:术后全部存活,心功能均有明显改善。结论:高龄患者必须积极行术前准备,控制肺动脉高压,彻底矫正心内畸形,处理合并症,加强术后心、肺功能的支持。年龄不是手术禁忌证。  相似文献   
7.
动脉导管未闭 (PDA)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 ,一般应在儿童或青少年时期进行手术治疗。如未能及早治疗 ,2 0~ 3 0岁时可发生心力衰竭和肺动脉高压等并发症 ,使手术的危险性和术后并发症明显增加 ,甚至失去手术机会 ,最终死于心力衰竭或其他并发症。本文结合 70例 1 8岁以上 PDA患者的临床资料 ,就成人 PDA的手术治疗问题进行探讨。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 1 6例 ,女 5 4例 ;年龄 3 0~3 9岁 3 2例 ,40~ 49岁 6例 ,5 0岁~ 5 9岁 4例 ,6 6岁1例。术前心功能 级 5例 , 级 2 1例 , 级 42例 , 级 2例。1 .2 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们用前列腺素E_1对9例重度肺动脉高压病人进行了诊断性治疗。 1.临床资料:9例年龄为8~48岁,均为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其中室间隔缺损5例,房间隔缺损2例,动脉导管未闭2例。动脉血气分析氧分压最高的为9.2kPa,最低的为8.0kPa。  相似文献   
9.
一、以假说指导研究 1984年12月10日,因单克隆抗体的研究获突破性进展而获得诺贝尔奖的有三位免疫学家。其中有被誉为“当代最聪明的免疫学家”和“免疫学的伟大理论家”的乔纳(Jer-ne·N),有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发明者克勒(KOhler·G)和米尔斯坦(Milstein)。这个受奖名单本身就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有力见证。  相似文献   
10.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鱼精蛋白反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体外循环结束时要用鱼精蛋白中和肝素的抗凝作用,然而用鱼精蛋白时常会导致严重的反应,包括心脏功能抑制,血流动力学紊乱,肺血管及支气管痉挛和过敏反应等。本文对其产生的机理及防治措施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