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hislice spiral CT,MSCT)对胸腰段脊椎骨折病人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3例胸腰段脊椎骨折病人行MSCT检查并三维表面遮盖法熏建(SSD)和多平面重建(MPR)技术联合观察。结果13例共发现18个伤椎,MSCT对伤椎三柱及椎管受累情况显示清晰。结论经MSCT检查并联合SSD和MPR技术使用,使外科医生对脊椎骨折的形态、位嚣、椎管狭窄及毗邻关系理解更清晰,对手术方案、径路及内固定的位置、方式选择术前合理计划,提高了手术的科学性、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软组织缺损并骨与内固定物外露是一类临床治疗困难的术后并发症[1-2],伤口经久不愈易并发急、慢性骨髓炎,以往多数学者推荐使用局部旋转皮瓣、游离股前外侧皮瓣来修复该部位软组织缺损[3-5],但局部旋转皮瓣仅可修复较小创面软组织缺损,难以满意修复较大创面缺损;而游离皮瓣存在操作技术难度高、创伤大等缺点。我院自2004年8月至  相似文献   
4.
总结CO_2-DSA在急诊骨盆骨折大出血介入栓塞治疗中的护理。护理重点为治疗前积极做好心理护理,减轻患者行气体造影检查的顾虑;治疗中配合介入科医生抽取纯CO_2及协助变换最佳造影体位,严密监视心电监护仪,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并给予相应处理;治疗后注意观察脉搏氧饱和度等变化,保持病房空气流通。28例行CO_2-DSA造影患者治疗过程顺利,均无明显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目前临床早期鉴别诊断冠心病比较困难,冠心病已成为中老年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研究探讨宝石能谱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双低技术在冠脉狭窄中的诊断价值,并分析冠脉斑块性质与狭窄程度的分布情况。方法选取2015-05-01—2017-05-31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八医院收治的5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宝石能谱CT双低技术检查和冠脉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CAG)。以冠脉造影作为金标准,评价宝石能谱CT双低技术诊断冠脉狭窄程度的应用价值,同时分析冠脉斑块性质与冠脉狭窄程度的分布特点。结果以冠脉造影作为金标准,宝石能谱CT双低技术诊断冠脉狭窄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67%、81.63%、98.30%、93.02%和95.05%;两种方法诊断结果一致性的Kappa值为0.836;两种方法冠脉狭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84,P=0.321。不同冠脉斑块性质与冠脉狭窄程度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862,P0.001;其中冠脉轻度狭窄主要与钙化斑块相关,中度狭窄主要与混合斑块相关,而重度狭窄与非钙化性斑块相关。结论宝石能谱CT双低技术不仅在冠脉狭窄中的诊断价值较高,而且可以无创性评价冠脉斑块性质,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分析32例肠道蛔虫症的X线图像表现、患者居住地、临床表现等,探讨X线对肠道蛔虫症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8.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闭合性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最佳手术时机与手术入路的选择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03年1月至2011年1月,分别采用膝前外侧单切口单钢板法(A组,22例)、膝内外侧双切口双钢板法(B组,36例)、膝前正中直切口双钢板法(C组,37例)治疗Schatzker 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95例,其中男56例,女39例;年龄19~57岁,平均36.3岁。左侧50例,右侧45例。按Schatzker分型:Ⅴ型51例,Ⅵ型44例。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伤口深浅部感染、切口坏死、切口愈合不良、骨折塌陷、内固定松动、断裂失效等)、骨折愈合情况(连续骨痂形成时间)及术后下肢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3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膝前外侧单切口单钢板组手术出血量明显少于其他两组(P<0.05);膝前外侧单切口单钢板组关节面再塌陷发生率及内固定失效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3组术后1年Merchant评分:膝内外侧双切口双钢板组与膝前正中直切口双钢板组在日常活动功能、步态、活动范围及总分方面均明显优于膝前外侧单切口单钢板组(P<0.05)。下肢功能评定结果:膝前外侧单切口单钢板组,优10例,良5例,可4例,差3例;膝内外侧双切口双钢板组:优21例,良11例,可3例,差1例;膝前正中直切口双钢板组,优23例,良11例,可2例,差1例。结论:膝前外侧单切口单钢板法术中出血量最少,但无法满意显露骨折断端与关节面,无法提供坚强的固定效果,远期疗效差;对于累及双髁及移位明显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仍建议行双切口或膝前单切口双钢板法治疗,有利于关节面的复位及骨折的坚强固定、早期锻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膝关节炎患者下肢全长负重位X线片对膝内、外翻畸形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32例临床诊断为膝关节炎51膝分别拍摄下肢全长负重X线片,测量下肢力线和机械轴偏距(mechanical axis offset distance,MAD),解剖学股胫骨角(anatomical femor-tibial angle,aFTA),股骨远端力学外侧角(mechanical lateral distal femoral angle,mLDFA),胫骨近端力学内侧角(mechanical medial proximal tibial angle,mMPTA),对图像数据进行分析,对膝关节炎进行X线K/L分级,通过SPSS 17.0统计对下肢力线各参数与关节炎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①膝关节下肢全长负重位X线片显示,关节有不同程度骨质增生,关节间隙变窄。②51膝骨关节炎中确诊膝内翻畸形38膝(74.51.%)和膝外翻畸形8膝(10.42%),5膝均无内外翻畸形。③膝关节炎X线K/L分级显示,0级:5膝(9.8%),I级:12膝(23.5%),II级:22膝(43.1%);III级:9膝(17.6%);IV级:3膝(59%)。④膝内翻组中股骨内翻7膝(18.42%),胫骨内翻18膝(47.36%),股骨、胫骨均内翻13膝(34.21%);膝外翻组中股骨外翻6膝,股骨、胫骨均外翻2膝。⑤在膝内翻组中,aFTA与骨关节炎X线K/L分级呈正相关(B值=0.132,t=2.648,P=0.012,P<0.05)。结论:下肢全长负重X线显示下肢结构清晰、完整,通过测量下肢力线参数评估,可全面诊断膝关节炎的内翻畸形或外翻畸形,膝内翻中以胫骨内翻显著,膝外翻中则以股骨外翻显著。因此,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下肢全长负重X线检查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2003年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2012年的中东呼吸综合征和2019年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均为新发的呼吸道传染病。疫情发生后不仅给人类造成重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还使人类面临巨大挑战。疫苗是控制疫情最有效的措施,而病毒的不断进化又会影响疫苗的效果。因此,本研究从病毒学及其疫苗的角度,阐述严重急性呼吸综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