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输卵管癌误诊盆腔炎性包块一例报告艾爱上海市北医院妇产科(上海,200435)关键词输卵管肿瘤;盆腔脏器除去术中图号R713.43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1岁,已婚。10年前曾行子宫下段剖宫手术。主诉有阴道阵发性排液史2年,外院按“滴虫性阴道炎”予以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齐氏宫腔1方联合宫腔镜治疗宫腔粘连所致反复移植失败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1例宫腔粘连所致胚胎反复移植失败患者(共97个移植周期)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47个周期)和对照组(36例,48个周期)。两组均行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加放环术,治疗组加服齐氏宫腔1方,对照组空白对照,2个月经周期后两组均再次行宫腔镜检查并取环,次月进入移植周期。观察宫腔粘连程度、子宫内膜厚度及临床妊娠结局相关指标的情况。结果 (1)组内治疗前后宫腔粘连程度比较,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宫腔粘连改善程度略优于对照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移植日两组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后种植率分别为25.0%、8.0%,两组种植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照组生化妊娠率分别为42.6%、14.6%,两组生化妊娠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照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27.7%、10.4%,两组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组、对照组流产率分别为31.6%、44.4%,两组流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照组异位妊娠率分别为0.0%、2.1%,两组异位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齐氏宫腔1方联合宫腔镜治疗能够明显提高宫腔粘连所致胚胎反复移植失败患者的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其机制可能与改善子宫内膜血供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控制性超促排卵中克罗米芬(CC)联合高孕激素促排卵方案抑制早发LH峰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26名行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VF/ICSI)取卵周期的患者,分为CC联合高孕激素促排卵组(试验组,n=63)和短方案治疗组(对照组,n=63)。观察过早LH峰发生率、促排卵中Gn用量和用药天数、获卵数、成熟卵数、内分泌及胚胎试验室结果。结果:试验组获卵数、成熟卵数、有效胚胎数、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对象在促排卵过程中未监测到早发LH峰,试验组月经第9~10日和诱发排卵日LH水平与基础值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Gn用量和用药天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C联合高孕激素促排卵方案可以有效抑制早发LH峰,促排卵过程中LH水平平稳,且可以获得有发育潜能的胚胎。  相似文献   
4.
香港大学医学院最近在全球首次利用病人本身的干细胞在心脏内生长新血管,代替已闭塞的血管,  相似文献   
5.
艾爱  匡延平  吴红  金炜  傅永伦 《上海医学》2005,28(7):608-610
一直以来,输卵管积水是否损害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结局以及IVF-ET中输卵管积水的处理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本研究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输卵管积水患者的最佳IVF-ET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不同病原体感染重症肺炎(SP)患儿T细胞亚群、炎症因子水平差异及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三二〇一医院收治的160例重症肺炎患儿,收集所有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病原体感染的患儿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降钙素原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水平差异;比较不同性别、不同季节之间患儿细菌和病毒的检出情况。结果 病原体检出阳性率为90.62%,其中病毒检出最多(101株,57.71%),其次为支原体(41株,23.43%),其余为细菌(33株,18.86%)。3组不同病原体感染患儿血清hs-CRP和降钙素原的表达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和支原体感染患儿血清hs-CRP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病毒感染患儿,支原体感染患儿血清降钙素原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细菌和病毒感染患儿。不同病原体感染患儿之间CD3+和CD4+T细胞亚群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和支原体感染患儿CD8+T细胞水平显著高于病毒感染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人孤雌胚胎干细胞在体外向类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的方法 ,并鉴定所得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人孤雌胚胎干细胞在无血清条件下悬浮培养,形成拟胚体,10d后在含血清条件下使拟胚体贴壁生长,7d后胰酶消化,所得细胞在含血清的培养液中传代、扩增。观察传代、扩增后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用免疫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技术进行细胞表型分析;取第9代细胞进行成脂、成骨和成软骨诱导,9~28d后行特殊染色及RT-PCR分析。结果人孤雌胚胎干细胞在诱导分化后,形态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相似,多次扩增传代后仍保持细胞形态和扩增能力。免疫荧光染色发现,细胞表达中胚层标志波形蛋白(Vimentin)。流式细胞分析显示,细胞表达CD29、CD105、CD166、CD44等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志。特殊染色及RT-PCR分析显示:成骨诱导后,细胞碱性磷酸酶和茜素红染色阳性,碱性磷酸酶和Cbfa-1表达增加;成软骨诱导后,细胞Ⅱ型胶原染色阳性,Ⅱ型胶原和软骨寡聚基质蛋白(COMP)表达增强;成脂诱导后,细胞油红染色阴性,脂蛋白酶和Leptin无表达。结论人孤雌胚胎干细胞可以诱导、分化为间充质干细胞,并具有成骨、成软骨分化潜能。  相似文献   
8.
IVF中输卵管性不孕是宫外孕的风险因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IVF-ET后宫外孕的风险因素。方法:对我院2001.09.01-2002.12.31接受体外授精-胚胎移植的所有采用长方案的182例,共195周期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195周期中,观察组为输卵管性不孕者,144周期,对照组为非输卵管性不孕者,51周期;144周期观察组中,再按输卵管积水与否分为观察A组(47周期)和对照A组(97周期),或有无输卵管重建手术史(在第一次IVF-ET共116周期中)分为观察B组(17周期)和对照B组(99周期)。比较各组患者的一般临床特点、促排卵反应、临床妊娠率、宫外孕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中宫内妊娠52例,宫外孕6例,对照组中宫内妊娠22例,宫外孕0例,P<0.05,差异显著。观察A组中宫内妊娠17例,宫外孕3例,对照A组中宫内妊娠35例,宫外孕3例,P>0.05,差异不显著。观察B组宫内妊娠7例,宫外孕2例,对照B组中宫内妊娠37例,宫外孕4例,P>0.05,差异不显著。结论:IVF-ET中输卵管性不孕是宫外孕的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