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4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目的:总结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联合血液灌流治疗重症蛇咬伤的护理。方法:采用股静脉置管建立临时血管通路对15例重症蛇咬伤患者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联合血液灌流治疗。结果:15例患者中有3例因并发急性肾损伤和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例患者于治疗的第1次死亡,1例于治疗的第3次死亡,1例患者于治疗的第4次死亡;其余12例患者经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后各项指标明显改善,总治愈好转率为80%,死亡率为20%。结论: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联合血液灌流是治疗重症蛇咬伤的一种有效方法,能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提高治愈好转率。  相似文献   
2.
采用中心静脉导管(包括临时性导管和永久性导管)建立血液透析通路,已广泛运用于临床。置管后裸露于体外的一段管路以及管路上的松紧夹往往需要包裹好固定于体表,这样既可让管道不易脱落、污染及摆动;也可预防管道上的松紧夹不伤及皮肤,让病人舒适自如。临床上常用的方法是用2层~4层的无菌纱布包裹好管道及管夹,用医用胶布缠好固定,这样的包扎既琐碎、费时,也给下一次取下敷料带来不便。  相似文献   
3.
血液透析中,连接透析机静脉传感器上的保护膜有着重要的作用:①监测透析途中病人的静脉压;②保护透析机上的静脉传感器外端不被血污染。一次性体外循环装置上均配有一个保护膜,但难免碰到操作中被阻塞、污染或取出装置时,因保护膜  相似文献   
4.
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普遍存在营养不良,有研究报道其发生率为23%~76%。营养不良患者常常发生感染、营养不良综合征及心、脑血管疾病等并发症,严重影响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长期生存率。我院通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循证健康教育,使患者掌握饮食治疗的原则、方法和要求,改变患者的不良健康行为,从而改善患者营养不良状况,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生物电阻抗法(bioeleetricalimpedanceanalysis,BIA)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体液状况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行MHD的稳定患者93例(实验组)及健康志愿者109例(对照组),并按性别分组。实验组按BIA检测时间分为血液透析前组(A组)、血液透析后组(B组)及下次血液透析前组(C组)。应用生物电阻抗仪,测算各组的细胞外液占体质量的百分比(ECV%)、细胞内液占体质量的百分比(ICV%)、身体水分总量占体质量的百分比(TBW%)、细胞外液/细胞内液(ECV/ICV)及浮肿指数(ECW/TBW)。比较各组间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①在年龄相当时,女性体质量、身高均以实验组低。②对照组、A组、B组和3组之间的ECV%、ECV/ICV及ECW/TBW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无性别差异。实验组女性ICV%、TBW%大于对照组。③ECV%、ECV/ICV、ECW/TBW以B组最小。结论MHD患者存在营养不良,女性患者更常见。ECV%、ECV/ICV、ECW/TBW可作为监测MHD患者体液状况的指标。BIA在评估MHD患者体液状况方面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杂合肾脏替代治疗(HRRT)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对13例SAP患者行HRRT,并给予安全转运与治疗衔接、血路准备、严密观察病情、心理疏导等护理措施。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生化指标变化,比较治疗前及1、2、7 d APACHEII评分,统计患者起病至治疗时间及HRRT时间,观察患者临床转归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治疗后血清肌酐(Scr)、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血淀粉酶(P-AYM)、尿淀粉酶(U-AYM)均低于治疗前(P<0.05)。本组患者治疗1、2、7 d APACHEⅡ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7 d APACHEⅡ评分低于治疗1 d及治疗2 d(P<0.05,P<0.01)。本组11例经HRRT及精心护理治愈出院,1例第2次HRRT后放弃继续治疗,1例第1次HRRT时抢救无效死亡。结论:HRRT是治疗SAP的一种有效措施,可提高患者的存活率,护士高度的责任心、熟练的技术、科室的有序交接是HRRT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7.
艾俊英  罗芳  孙娜 《护理研究》2012,26(19):1790
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每周需接受2次或3次、每次4h~5h的治疗,使病人的生活质量大大降低,特别是每次治疗时动静脉内瘘穿刺侧上臂(目前临床上的动静脉内瘘多选择上肢)由于长时间同一姿势放置,上臂出现酸、软、麻、胀等不适,有时甚至波及全身,有些病人不能耐受只得提前结束治疗,影响了透析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50%葡萄糖和维生素B12混合液湿敷治疗动静脉内瘘处皮下血肿的疗效。方法选择在该院行血液透析发生内瘘处皮下血肿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50%硫酸镁湿敷,观察组采用50%葡萄糖和维生素B12混合液湿敷。结果观察组有效率(67.5%,27/40)高于对照组(45.0%,18/40),治愈时间[(2.7±1.5)d]短于对照组[(4.2±1.3)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2.69,P〈0.05;t=5.25,P〈0.01)。结论50%葡萄糖和维生素B12混合液湿敷能有效促进血肿的吸收,减轻疼痛,缩短治愈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报告每日行低血流、低透析液流速成功救治1例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的治疗和护理体会.行低血流、低透析液流速是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设备缺乏时治疗危重症患者的良好选择,适当的护理措施是保证治疗顺利进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常见的累及多系统、多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肾脏累及最常见,肾活检光镜检测示约90%的患者有肾损害,结合免疫荧光和电子显微镜检测则100%累及肾脏,在我国肾活检病例中占继发性肾脏病首位[1].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既是SLE重要的临床表现,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在过去的几十年相关研究提供了一些有益方案,但尚未有比较一致的观点,尤其在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上.现就相关研究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