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4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内固定稳定性的影响因素。方法:对9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术后内固定稳定性为应变量,对患者年龄、性别、Evans分型、Singh指数、骨折复位质量和手术方式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术后内固定稳定组75例,术后内固定不稳定组21例,两组年龄、Evans分型、Singh指数、骨折复位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别和手术方式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内固定稳定性与患者年龄、骨折复位质量正相关,与Evans分型、Singh指数负相关。结论: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年龄、Evans分型、Singh指数、骨折复位质量是影响其术后内固定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研究膝关节受到创伤性多发韧带损伤中后外复合体重建的治疗方案及治疗效果,讨论其临床实践意义.方法:选择68例陈旧性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累及中后外复合体损伤的患者,对其膝关节创伤性多发韧带损伤进行中外复合体重建.结果:43 例A 型患者的复合体损伤患者在术前及随访后的胫骨后移程度和外旋程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5 例C 型复合体损伤患者术前以及随访后的胫骨后移程度、外旋程度及外侧关节间隙张开程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患者治疗后的随访结果显示,中外后复合体重建有助于改善患者膝关节的灵活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骨科2008年7月~2010年11月手术治疗的144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人工髋关节置换组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功能恢复时间等项指标均显著低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组(DHS组)(P〈0.05),但术后Harris评分低于DHS组。结论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身体素质较差,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首选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研究膝关节受到创伤性多发韧带损伤中后外复合体重建的治疗方案及治疗效果,讨论其临床实践意义。方法:选择68例陈旧性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累及中后外复合体损伤的患者,对其膝关节创伤性多发韧带损伤进行中外复合体重建。结果:43例A型患者的复合体损伤患者在术前及随访后的胫骨后移程度和外旋程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5例C型复合体损伤患者术前以及随访后的胫骨后移程度、外旋程度及外侧关节间隙张开程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患者治疗后的随访结果显示,中外后复合体重建有助于改善患者膝关节的灵活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证候特征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分析102名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中医证候特征,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作危险因素评价。结果:性别、增龄、体质量指数是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独立危险因素;肾精亏虚与阴虚、脾气虚与瘀血阻络等中医证候的交互作用,是老年性骨质疏松症重要危险因素。结论:肾虚阴亏、脾虚血瘀是引起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基本病理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西脉环抱式接骨板内固定治疗因内固定断裂的股骨陈旧性骨折疗效。方法对8例股骨陈旧性骨折内固定断裂患者实施环抱式接骨板再固定加自体髂骨植骨。结果经6月~5年随访,骨折愈合率达100%,髋膝关节均恢复正常。结论对于内固定断裂之股骨陈旧性骨折采用环抱式接骨板内固定加自体髂骨行髓内外植骨是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