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7篇
综合类   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吸氧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吸氧提高肺泡内部氧分压,纠正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缺氧状态.促进新陈代谢,维护机体活动的方法.但在临床给氧的湿化过程中噪音大影响了病人的治疗和休息.我们采用了一次性干管解决了这个问题,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2.
碘伏致接触性皮炎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导尿术是用无菌导尿管自尿道外口,经尿道插入膀胱引出尿液的方法.导尿后将导尿管保留在膀胱内,引出尿液,避免多次插管引起感染,此方法称为导尿管留置法.留置导尿管是临床各科治疗排尿困难、观察尿量的基本手段.它适合尿潴留、昏迷、尿失禁或会阴部有损伤及其某些泌尿系统疾病手术后,为促使膀胱功能的恢复及切口的愈合常需做留置导尿术.在临床工作中,经常使用双腔气囊导尿管,往往因水囊的位置不当,易引起溢尿,也增加了泌尿系感染的机会.下面介绍一种方法,可有效防止溢尿,大大地减少了感染机会.  相似文献   
4.
膀胱冲洗是对长期留置尿管的病人进行治疗或预防感染的重要手段,目前临床上普遍采用输液器连接瓶装注射液进行膀胱冲洗,每次需用头皮针消毒后直接穿刺尿管进行冲洗,此操作易刺穿尿管中的气囊导管导致气囊漏气尿管脱出.我们对此进行了改良,应用三通连接输液器和尿管,从而形成一个闭合的通道,在方便操作的同时也可避免因穿刺尿管造成的气囊漏气,并能减少逆行感染.我科应用此方法3个月,收到了较好效果,简化了操作,提高了效率,未再发生尿管脱出,且无一例逆行感染.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脑室外引流术是神经外科临床上常采用的治疗和抢救措施,尤其对于高颅压的危重患者。实施脑室外引流术可以避免或减缓脑疝的发生.挽救其生命。其护理工作在治疗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正确的护理能减少多种并发症.促进病人早日康复。本文就侧脑室外引流术治疗脑室内出血的护理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以《护理过程记录》代替《病室交班报告》,将数名患者记录在同一记录本上改为每位患者单独记录,在交班过程中以《护理过程记录》为基础,针对每位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床旁交接班,并将交接班内容记录在《护理过程记录》单上。评估结果表明,这种新的床旁交接班方式的实施更能满足患者和医护人员的需要,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体外授精-胚胎移植(IVF-ET)妇女的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人格问卷,由心理学专业人员分别对99例IVF-ET妇女和98例正常育龄妇女进行测试。结果①在SCL-90中,IVF-ET妇女组的躯体化、强迫、恐怖、焦虑、精神病性和其他症状的因子分显著高于正常育龄妇女组(P<0.05或P<0.01)。②在人格特征上,与正常育龄妇女相比,IVF-ET妇女更加内向。③人格特点与SCL-90总均分呈正相关。结论 IVF-ET妇女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她们人格中的神经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较密切。  相似文献   
8.
胡云燕  王芹 《现代护理》2003,9(5):399-399
吸氧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吸氧提高肺泡内部氧分压 ,纠正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缺氧状态。促进新陈代谢 ,维护机体活动的方法。但在临床给氧的湿化过程中噪音大影响了病人的治疗和休息。我们采用了一次性干管解决了这个问题 ,临床效果好。1 材料一次性干管、9号针头、吸氧装置一套。2 制作方法将一次性干管的下 1 / 3处 (底面留出 0 .7cm)用 9号注射针头 ,刺出 2 0~ 30个小孔 ,间距不限。再将湿化瓶内通气管的开口端套入试管内 ,固定牢靠为止。3 体会此种方法简单易行 ,而且不影响氧气吸入效果 ,临床病人反应好氧气湿化过程中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的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神经与血管损害,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 纳入无视网膜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66眼为NDR组,健康者62眼为对照组。使用免散瞳、全视野闪光 ERG记录仪(RETeval)记录16 Td·s(6.0 mm瞳孔直径时,1 cd·s·m-2=28.3 Td·s)和32 Td·s光刺激时两组的潜伏期及振幅。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检测黄斑区浅层毛细血管丛(SCP)、深层毛细血管丛(DCP)的血管密度及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周围300 μm的毛细血管密度(FD300)、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CC)层厚度、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分析NDR组患眼视网膜结构与功能的改变,并分析其与糖尿病病程和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NDR组在旁中心凹区和中心凹周围区的SCP的血管密度分别为(49.97±4.45)%、(48.12±4.01)%,均低于对照组的(52.47±4.31)%(P=0.002)、(50.42±3.73)%(P=0.001);NDR组在旁中心凹区和中心凹周围区的DCP的血管密度分别为(52.70±4.51)%、(48.62±6.39)%,均低于对照组的(55.99±4.09)%(P<0.001)、(52.71±6.56)%(P=0.001)。但两组间GCC层厚度无明显差异(P=0.661)。NDR组RNFL厚度为(109.85±11.50)μm,较对照组(115.06±10.61)μm显著降低(P=0.009);NDR组视盘周围血管密度为(50.27±4.10)%,较对照组(52.48±2.73)%显著降低(P<0.001)。ERG检测结果显示,在16 Td·s和32 Td·s光刺激时与对照组相比,NDR组潜伏期均延长和振幅均下降(均为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16 Td·s和32 Td·s光刺激ERG的潜伏期延长均与HbAlc升高显著相关(β= 0.350,P<0.001;β=0.328,P<0.001),与旁中心凹区SCP血管密度下降也显著相关(β=-0.266,P=0.013;β=-0.253,P=0.005),而与GCC层厚度均不相关(均为P>0.05)。结论 在出现临床可见的视网膜病变之前,糖尿病患者的视网膜就已经开始出现结构和功能的损伤。NDR患者早期视功能改变可能与微血管异常有关,ERG潜伏期延长与血糖控制不良相关。  相似文献   
10.
军队医院住院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军队医院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住院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需求情况,以便为患者制定出合理的差异化健康教育方案,提高护理服务水平。方法:设计调查问卷,对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统计分析调查结果。结果:患者对疾病治疗方法的健康教育需求率最高,其次是合理用药常识。结论:实际工作中应重点介绍疾病治疗方法和合理用药常识,有针对性地调整健康教育的方式和内容,将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军人和地方人员对健康教育需求有较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