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21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非小细胞肺癌转移预测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目的 :研究非小细胞肺癌 (NSCLC)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的预测指标 ,并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  方法 :通过免疫组化、ELISA、酶谱电泳等方法 ,对NSCLC肿瘤病理标本、血清、尿液和骨髓等进行检查 ,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预测概率模型。 结果 :免疫组化指标肿瘤组织内微血管密度 (IMVD)、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 FGF)、白细胞分化抗原变异型 (CD4 4v6 )、基质金属蛋白酶 2 (MMP 2 )与NSCLC淋巴结转移危险有关 (P <0 .0 5 ) ,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物 (TIMP 2 )、上皮型钙粘素 (E cad)与NSCLC淋巴结转移危险下降有关 (P <0 .0 5 )。血清MMP 2、MMP 9,尿液MMP 2、MMP 9及骨髓上皮膜抗原 (EMA)阳性细胞与NSCLC远处转移危险有关 (P <0 .0 5 )。其中免疫组化指标CD4 4v6、IMVD、E cad及尿液MMP 2、骨髓EMA阳性细胞对NSCLC转移有显著回归效果而分别被选入概率模型 1和 2 ,其预测准确率分别为 81.1%和 72 .7%。 结论 :组织标本中CD4 4v6、IMVD、E cad以及尿液中MMP 2及骨髓EMA阳性细胞检查 ,可预测绝大多数NSCLC的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状况 ,为NSCLC转移的早期诊断提供重要信息 ,有助于NSCLC的个体化治疗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张群  陈龙邦  耿怀成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7,14(22):1724-1724,1760
1病例报告患者女,54岁。因结肠癌术后1年余,发现右侧鼻前庭肿块3个月于2006年3月20日收入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患者于2004年3月无意中发现右下腹部包块,伴隐痛,大便次数增加,2004年9月到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就诊,经CT以及肠镜检查诊断为右袢结肠癌。于2004年10月8日在普外科行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18F-FDG PET/CT显像和传统分期检查方法对肺癌分期和治疗后再分期的影响,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视觉分析和半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比较56例经病理检查确诊为肺癌患者的传统方法分期和PET/CT分期及治疗后再分期的符合率,以及对T、N和M分期准确性的差异。结果:PET/CT检查与传统方法对分期判断的符合率分别为92.9%(52/56)和75%(42/56)。对于T亚分期,PET/CT检查准确率为94.6%(53/56),CT检查准确率为82.1%(46/56),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N亚分期,PET/CT检查的准确率为92.9%(52/56),CT为73.2%(41/56),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M亚分期,PET/CT的准确率为96.4%(54/56),传统方法分期为89.3%(50/56),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PET/CT检查使TNM分期改变者13例,达23.2%,其中分期升高9例,下降4例,7例肺癌患者的治疗计划发生改变。结论:18F-FDG PET/CT可提高肺癌的分期和再分期的准确率,这有利于更准确地制订治疗方案,预测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观察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iston-deacetylase inhibitors,HDACIs)丁酸钠(sodium butyrate,NaB)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细胞的增殖影响以及p27Kip1蛋白表达改变,探讨NaB调控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方法:乳腺癌MCF-7细胞经不同浓度NaB作用后,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和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分布,免疫组化检测p27Kip1蛋白表达.结果:NaB对MCF-7细胞有显著的增殖抑制作用,呈时间剂量依赖性,处理后的MCF-7细胞出现凋亡形态变化;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NaB 2 mmol/L组G0/G1期达(62.2±2.2)%,4 mmol/L组G0/G1期达(78.1±3.8)%,空白组G0/G1期达(53.1±2.4)%,P<0.05;p27蛋白表达水平上调.结论:NaB可抑制乳腺癌细胞的生长,该作用可能与p27蛋白表达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5.
超声引导下自动活检针穿刺对腹膜后肿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腹膜后间隙是后腹膜与腹后壁以及盆腔后壁肌肉群之间的广阔潜在间隙,这一间隙内组织松软,有利于肿瘤生长、扩散。腹膜后间隙组织来源复杂,所发生的肿瘤称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imary retroperitoneal tumors,PRT),绝大多数为恶性,称原发性恶性腹膜后肿瘤(primary malignant retroperitoneal tumors,PMRT),其中以恶性淋巴瘤、脂肪肉瘤和纤维肉瘤较多见;此外还有一部分为转移瘤。对这一部位的肿瘤,在影像学明确后往往采取手术切除。但其中的恶性淋巴瘤(malignant lymphoma,ML)、转移癌(metastatic carcinoima,MC)并不适宜手术治疗,因此如能在手术前通过其它方法对腹膜后肿瘤作出组织学诊断,可使其中的不适合手术治疗者避免大的手术创伤,及时得到正确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6.
肠癌RNA转染小鼠骨髓来源单核细胞的抗肿瘤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以提取的CT 2 6小鼠结肠癌细胞RNA作为抗原物质 ,体外转染骨髓来源的单核细胞 ,回输小鼠体内 ,观察其抗肿瘤效应 ;同时平行比较传统肿瘤冻融抗原体外冲击单核细胞的抗肿瘤效应。方法 :小鼠骨髓细胞体外以GM CSF诱导培养获取单核细胞 ,流式细胞仪检测纯度 ;Trizol法提取获得CT 2 6细胞总RNA ,应用TransMessenger体外转染单核细胞 ,对照组单核细胞以肿瘤冻融抗原冲击 ;LDH释放法检测小鼠体内CTL杀伤活性 ,观察各组小鼠成瘤情况及生存期。结果 :小鼠骨髓细胞经诱导培养后 ,获得大量高纯度的单核细胞 ,流式细胞仪检测CD11b >95 % ;提取的CT 2 6细胞总RNA体外经Trans Messenger介导转染单核细胞后 ,回输小鼠 ,可以诱导体内生成高水平的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CTL)活性 ,使小鼠获得抵抗后继CT2 6细胞攻击的免疫保护能力 ,并显著高于肿瘤冻融抗原冲击的单核细胞回输组。结论 :抗原提呈细胞经肿瘤总RNA转染后 ,可以诱导机体产生CTL ,有效地诱发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7.
人参皂甙Rg3 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机制研究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人参皂甙 Rg3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机制。方法 采用鸡胚 CAM和小鼠 Lewis肺癌模型及免疫组化方法探讨 Rg3抑制新生血管形成的机制。结果 Rg3浓度为 0 .1 m M、0 .5 m M时 ,抑制鸡胚 CAM的血管指数 (BI)分别达到 6 2 .4%、45 .6 %。而给予小鼠 Rg3灌胃剂量分别为 5、1 0、2 0 mg/kg/隔日 ,连续 2 0天后 ,观察到 3组的抑瘤率分别为 2 3.0 4%、31 .30 %、47.1 0 % ,同时观察到 Rg3组的新生血管数也明显减少。免疫组化证实 Rg3可明显抑制肿瘤组织内 b FGF的表达。结论 Rg3可明显抑制 Lewis肺癌的生长并抑制了肿瘤新生血管形成。  相似文献   
8.
消痰散结方对裸鼠MKN-45人胃腺癌组织中E-Cad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消痰散结方对裸鼠胃癌组织中胃癌细胞粘附分子E-Cad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消痰散结方抑制胃癌细胞转移的作用环节。方法:建立裸鼠MKN-45人胃癌模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胃癌组织中E-Cad的表达。结果:中药组胃癌组织中E-Cad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结论:消痰散结方抑制胃癌细胞转移的环节可能和影响粘附分子的表达,从而影响细胞的粘附性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9.
肛周Paget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患者,男,54岁,因发现左侧腹股沟隆起肿块6个月,肛周肿痛伴腰部不适1个月,于2003-01-27入院。患者于2002年7月无意中发现左侧腹股沟隆起小肿块,无畏寒、发热、盗汗等症状,肿块逐渐增大、增多。2002年12月感肛门肿痛不适,有瘙痒,伴腰部酸胀,无呕血、黑便,无腹痛、腹泻,无尿频、尿急,病程中体重下降4kg。有“痔疮”病史多年。查体:  相似文献   
10.
2003~2005年,我们用解毒散结方配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肺癌30例,效果较好,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共55例,均经病理或细胞学证实,根据WHO肺癌TNM分期为Ⅲ或Ⅳ期,按卡氏评分均在60分以上,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基本正常。55例分为两组。治疗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35~75岁,平均59.1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