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9篇
综合类   6篇
  1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4 毫秒
1.
目的探讨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与乳腺癌病理分级是否具有相关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并具有病理分级的6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对病灶进行ADC值测量,取感兴趣区的ADC均值ADCmean及最小值ADCmin。依据治疗及预后(病理分级、淋巴结情况)分为病理分级、预后复发两组,采用SPSS19.0(One-way ANOVA、LSD检验、Spearman等级秩相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DCmean值在病理分级1、2、3组内均数分别为0.993×10-3 mm2/s、0.969×10-3 mm2/s、0.926×10-3 mm2/s,ADCmin值的均数分别为0.849×10-3 mm2/s、0.660×10-3 mm2/s、0.535×10-3 mm2/s。ADCmean值在预后复发A、B、C组内均数分别为1.014×10-3 mm2/s、1.029×10-3 mm2/s、0.919×10-3 mm2/s,ADCmin值的均数分别为0.918×10-3 mm2/s、0.750×10-3 mm2/s、0.540×10-3 mm2/s。A D C m e a n与病理分级、预后复发分组间不具有相关性,A D C m i n与病理分级组(r=-0.615,P=0.000)、预后复发组(r=-0.754,P=0.000)间呈负相关。结论ADCmin值可以作为对乳腺癌术前治疗方案的制定及预后复发进行初步评估的一种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治疗乳猪放射线腮腺损伤的疗效和超顺磁性氧化铁粒子(SPIO)示踪干细胞定向移植情况。方法:乳猪8只,雌雄不限,制成乳猪放射线腮腺损伤模型;穿刺针刺入髂骨骨髓腔,经过分离和培养获得BMSCs悬浮液;SPIO-PLL复合物的标记培养基与BMSCs共同孵育24h后备用;于SPIO标记的BMSCs灌注治疗腮腺前,以及第1~3次治疗后进行MR检查,分别测量腮腺及肌肉T2*WI信号强度。记录BMSCs治疗前后腮腺唾液流速以及腮腺组织病理检查。结果:1只乳猪腹泻,1只乳猪嗜睡,1只乳猪烦躁,整个实验中未见全身紫绀、抽搐而死亡等现象;相比较BMSCs治疗前,治疗后腮腺腺泡体积和数量稍增多,腮腺内单位面积中血管数目增多,经普鲁士蓝染色显示腮腺区存在散在的蓝色铁颗粒;BMSCs治疗前(150±48)μL/min的腮腺唾液流速与治疗后的(215±67)μL/min唾液流速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426);BMSCs治疗前腮腺T2*WI信号强度与治疗后第1~3次腮腺信号强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MSCs治疗前肌肉T2*WI信号强度与治疗后第1~3次肌肉信号强度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BM-SCs对治疗乳猪放射线腮腺损伤具有一定疗效,MR成像能一定程度地反映BMSCs在治疗腮腺损伤的移植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直方图分析磁敏感信号强度鉴别腮腺良恶性肿瘤的的临床价值。方法 前瞻性的收集分析经过手术病理证实的41例腮腺肿瘤病例,患者均行头颈部SWI、常规MRI扫描,测量直方图磁敏感信号强度相关参数(平均数、中位数、偏斜度、峰度、最小值、最大值、第10、20、30、40、50、60、70、80、90百分位数)。良恶性肿瘤间磁敏感信号强度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多形性腺瘤、腺淋巴瘤、恶性肿瘤之间磁敏感信号强度比较采用One-Way-ANOVA分析,组内比较使用Tukey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参数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组内比较采用Steel-Dwass检验。腮腺肿瘤形态学特征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采用ROC评估全瘤磁敏感信号强度参数及形态学征象鉴别腮腺良恶性肿瘤的能力。结果 腮腺良恶性肿瘤之间比较显示平均数、中位数、偏斜度、最小值、第10、20、30、40、50、60、70、80百分位数及肿瘤边缘、是否侵犯周围结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One-Way-ANOVA显示平均数、中位数、最小值、第10、20、30、40、50百分...  相似文献   
4.
放射性涎腺损伤是头颈部肿瘤患者放射治疗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表现为口腔疼痛,说话、吞咽困难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涎腺放射性损伤的防治十分重要。本文从放疗保护药物、放疗技术、分子生物学等方面,针对头颈部肿瘤涎腺放射性损伤的预防与治疗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VIM-DWI)与三维准连续动脉自旋标记(3D pCASL)技术在鼻咽癌临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我院确诊为鼻咽癌的初诊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行鼻咽部MRI常规序列、IVIM-DWI和3D pCASL序列扫描,并对患者进行临床总分期、T...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测量方法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48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病变,采用4种 ADC值测量方法获得4组 ADC值,即局部测量 ADC均值(ADCmean )、局部测量 ADC最小值(ADCmin )、整体测量ADC均值(ADCW-mean )和整体测量 ADC最小值(ADCW-min ),运用 ROC曲线确定4组 ADC值对乳腺恶性病变的诊断临界值并分析其诊断效能。结果诊断乳腺恶性肿瘤效能最高的 ADCmean、ADCmin、ADCW-mean和 ADCW-min临界值分别为1.315×10-3 mm2/s、1.111×10-3 mm2/s、1.223×10-3 mm2/s、0.897×10-3 mm2/s,其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 ROC 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19、0.928、0.940、0.969;ADCW-min与ADCW-mean、ADCW-min与ADCmin、ADCW-min与ADCmean、ADCW-mean与ADCmean间的AUC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 ADC值测量方法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效能存在差异;ADCW-min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最大。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通过IVIM参数与病理参数的相关性分析,评估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技术在小型猪颌下腺放射性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9只雌性小型猪随机均分为3组,分别采用20Gy(实验组A)、15Gy(实验组B组)和0Gy(对照组)的剂量对三组小型猪的双侧颌下腺进行放射线照射建立放疗损伤模型,每只小猪在照射前和照射后第4周末分别行IVIM-MRI扫描,随后对每只猪的双侧颌下腺完成病理学检查。比较照射前、后颌下腺IVIM参数(D、D*和f)值的差异,并分析D值与颌下腺腺泡面积百分比、D*值和f值与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结果:照射前、后,对照组中颌下腺各项IVIM参数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A和实验组B中颌下腺各项IVIM参数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后,对三组的颌下腺各项IVIM参数、腺泡面积百分比和微血管密度分别进行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值与腺泡面积百分比呈负相关(r=-0.639,P=0.004);D*值与MVD呈正相关(r=0.767,P<0.001);f值与MVD呈负相关(r=-0.631,P=0.005)。结论:磁共振IVIM参数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颌下腺的病理性损伤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中E-选择素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鼻咽癌组织标本46份,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鼻咽癌组织中E-选择素的表达,比较E-选择素与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鼻咽癌转移与非转移、局部淋巴结转移N0~3、远处转移M0~1患者之间E-选择素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或<0.01);E-选择素在其他临床病理特点如临床分期(Ⅰ~Ⅳ期)、肿瘤T分期(T1~4)、年龄(>50岁,≤50岁)、性别(男与女)之间的阳性表达率没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鼻咽癌患者中E-选择素表达升高,其高表达促进鼻咽癌的转移。  相似文献   
9.
信息动态     
赵阳  罗宁斌  金观桥  苏丹柯 《广西医学》2016,(12):1731-1735
目的 探讨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医学影像诊断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临床实习研究生60名,按进入临床实习时间前后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28名学生采用传统课堂授课形式,教改组32名学生采用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分别完成6次授课,比较两组的教学效果.结果 教改组课中、课后考核成绩优于对照组(P<0.05);教改组对教学模式喜欢度、学习主动权、学习积极性、学习效率、独立思考能力、协作沟通能力及临床问题解决能力的学生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适用于《医学影像诊断学》,可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初步探讨3.0T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技术(ASL)对腮腺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搜集2017年3月-2020年1月因腮腺肿物于本院就诊及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行常规MR平扫及ASL扫描,测量ASL序列图像上肿瘤组织的肿瘤血流量(TBF),并将计算出的标准化肿瘤血流量(nTBF)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研究总共纳入45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腮腺肿瘤患者。其中良性肿瘤28例,包括腺淋巴瘤14例,多形性腺瘤14例;恶性肿瘤共17例。测量并经计算得出腺淋巴瘤、多形性腺瘤、恶性腮腺肿瘤的nTBF分别为:3.71±1.65、0.89±0.25、1.55±0.60。腺淋巴瘤的nTBF明显高于多形性腺瘤(P<0.01)和恶性肿瘤(P<0.01),但是多形性腺瘤和恶性肿瘤的nTB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3)。ASL能将腮腺腺淋巴瘤从多形性腺瘤及恶性肿瘤中鉴别出来,但是无法鉴别多形性腺瘤与恶性肿瘤。ASL诊断腮腺腺淋巴瘤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35,nTBF的诊断阈值为2.03,诊断腺淋巴瘤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2.9%、93.5%。结论:3.0T MR ASL技术可以无创地、定量地评价腮腺肿瘤的TBF,并对腺淋巴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