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9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前静脉穿刺留置针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疗中,临床现有的留置针没有过滤空气的过滤膜,在使用过程中,经过输液正压接头输入的药液直接进入人体静脉中,有时因疏忽会导致留置针中进入气泡,一旦气泡进入静脉,会引起空气栓塞,严重者导致死亡.  相似文献   
2.
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是本世纪护理学科发展的要求,而临床带教作为护理教育的一个阶段性教育,如何适应现代护理专业发展需要,全面培养护理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我科做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3.
正上睑下垂为眼科常见疾病之一,通常需进行手术治疗,术中易出血,术后须对患者眼部进行冷敷以减少出血。目前临床通常在术后采用湿毛巾或冰袋直接放置在眼部进行冷敷,在冷敷过程中需长时间保持平卧体位,若患者变换体位(如侧卧位),湿毛巾或冰袋容易滑落,无法对患者眼部达到冷敷效果;同时,护理人员湿毛巾或冰袋须频繁复位,从而增加了工作量;若患者下床走动或入厕时,湿毛巾、冰袋需患者手扶保持位置,行动过程极为不便。为了满足临床需要,改进以上  相似文献   
4.
人性化护理是一种创造性的个性化的整体的有效的护理模式,其目的是使患者在心理,生理,社会,精神上处于满足而舒适的状态,减少或降低不适的程度。由于视网膜脱离患者中多数属于中青年,对于突然的视力下降所造成的痛苦,患者常表现为忧郁,沉默少语,精神压力很大。因此,对其实施人性化护理,使其在生理,心理需求方面得到高度珍视和关注。  相似文献   
5.
6.
<正>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NVG)是一种难治性可致盲眼病,由于治疗困难常常造成严重的视力损害[1]。要想预防NVG造成的视力损害,就一定要了解可导致该病的各种眼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引起该病的各种眼病,可有效降低形成NVG所造成的视力损害。本文拟对可引起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各种眼病进行一简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住院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所存在的健康问题,为青光眼患者提供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内容。方法本文对我科42例住院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采用发放健康问题调查表,发现存在有对疾病、饮食、休息、吸烟、降眼压药物、自我保健等健康问题。结果住院青光眼患者通过接受针对性健康教育,获得了有效的自身所患疾病的知识,降低了再次发病率。结论对住院青光眼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有效预防青光眼的复发,满足其健康需求。  相似文献   
8.
目的针对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应用化疗药物时出现过敏反应提前进行药物干预,以降低或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方法将临床上2013年收治的34例化疗前未应用抗过敏药物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分为A组,2014年收治的60例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在化疗前口服抗过敏药马来酸氯苯那敏片分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过敏反应发生率的情况。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A组患者过敏症状发生率为19.7%,B组患者过敏反应发生率为3.1%。结论通过临床观察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化疗前预防性应用马来酸氯苯那敏片,过敏反应得到良好的控制,值得临床借鉴或推广。  相似文献   
9.
心电监护仪作为危重患者及术后患者的监护仪器,使用较频繁.由于连接的导联线数量多、长度长,在使用过程中容易相互缠绕、打折,既不美观,又不便于医护人员清洁整理,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散落在地上的导联线容易被踩踏磨损,导致导联线表面绝缘层脱落,甚至折断,大大缩短了导联线的使用寿命,增加了医院的成本.由于导联线凌乱,在抢救患者时,医护人员无法快速找到线头,延误对患者的治疗时间,给患者带来生命危险.当患者久卧需要变换体位时,导联线容易被患者压在身下,导致皮肤受伤.为此,我们设计一种导联线集束套应用于临床,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输液架是医院必不可少、使用频率较高的医疗辅助设备。传统的悬挂式输液架上端通过滑轮悬挂在天花板上的天轨,下端设有挂钩用于悬挂输液袋或输液瓶,输液袋或输液瓶中的药液通过自身重力产生压力进入人体,该种输液架可沿天轨移动,输液覆盖范围广,但挂钩所在高度为固定的,无法通过高度差来调节输液速度,若患者因病情或液体性质等需快速输液时,医护人员只能将输液袋或输液瓶取出悬挂在更高的挂钩处,如此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输液袋或输液瓶在转移的过程中容易被打翻;输液管道器材还存在被扯掉的风险。患者及家属的安全也存在隐患,鉴于此,笔者自行设计了智能自动升降悬挂式输液架,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