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总结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囊肿(PLA)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诊治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 年1 月至2010 年12 月收治的42 例糖尿病合并PLA 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资料.治疗方法包括控制血糖、营养支持及抗感染治疗,个体化的外科治疗手段为脓肿穿刺抽脓术(PNA)或置管引流术(PCD)以及手术切除病灶.结果 42 例患者均获治愈,无死亡病例,疗程19 ~57 d,平均住院时间29.7 d.33 例患者经微创技术治疗,其中10 例行PNA,23 例行PCD,3例行手术治疗,未遇并发症.结论 早期诊断、控制血糖、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营养支持、及时采取个案化的外科干预方式等综合措施是临床处理糖尿病合并PLA 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糖尿病(DM)合并细菌性肝脓肿(PLA)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10年12月解放军306医院收治的42例DM合并PLA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影像学、病理学检查资料以及治疗方法.结果 42例患者均获治愈,无死亡病例,疗程19 ~ 57d,平均住院时间29.7d.33例患者经微创外科技术治疗,其中10例行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抽脓术(PNA),23例行肝穿刺置管引流术(PCD),3例接受开腹肝部分切除术.行PNA术者中,6例经1次穿刺后治愈,3例经2次穿刺后治愈,l例行第3次穿刺.行PCD术者平均8.6d后拔除引流管.手术患者均于术后第3~4天体温恢复至正常,未见并发症.病理学检查显示脓腔内大量纤维间隔,脓肿周围肝组织炎性细胞浸润,肝细胞内糖原颗粒减少,角蛋白8(CK-8)表达明显上凋(P<0.05),胞质内可见Mallory小体.结论 DM患者机体的特殊性使得在此基础上发生的PLA表现特殊,临床上应提高对该症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冯璇    寇玉    薛峰  纪安来  倪庆   《陕西中医》2021,(8):1020-1023
目的:探讨半夏泻心汤治疗胃黏膜异型增生(GED)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对多发性肿瘤抑制因子1(p16)和染色体10上缺失的磷酸酶与张力蛋白同源物基因(PTEN)甲基化的影响。方法:将92例GE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6例。两组均进行西医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加服半夏泻心汤,治疗3个月后,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症候评分并据此评估其疗效。抽取观察组治疗前后外周静脉血提取DNA,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治疗前后p16、PTEN基因甲基化情况,比较观察组治疗前后p16、PTEN基因甲基化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中医症候各条目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临床有效率82.61%高于对照组54.35%(P<0.05); 观察组p16、PTEN基因甲基化率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治疗GED患者可明显减轻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且可抑制p16、PTEN基因的甲基化,从而延缓了GED患者病情向癌变进展。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造成社会和经济沉重负担的全球性非感染性流行病,并容易引起肾脏、视网膜、心脑血管、周围血管等一系列严重并发症[1-3]。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实质性脏器,具有复杂的解剖结构和重要的生理功能。DM对肝脏同样可造成一系列影响,并最终影响DM患者的整体预后[4]。笔者就其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作综述分析。一、DM相关肝损害的流行病学及表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胆总管结石合并感染患者ERCP取石术胆汁中病原菌及耐药性。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9年6月于我院接受LC+ERCP手术或仅行ERCP取石术的100例胆总管结石合并感染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术中组(n=50)和术后组(n=50)。术中组于ERCP取石术时收集胆汁,而术后组ERCP取石术48 h后收集患者胆汁。分析两组的病原菌与耐药性。结果术中组和术后组胆汁细菌培养的阳性率分别为74.12%、46.97%,组间差异明显(P0.05)。共培养出病原菌76株,真菌3株,革兰阳性菌24株,革兰阴性菌49株;术中组发现病原菌44株,术后组发现病原菌32株;两组不同病原菌种类分布无明显差异(P0.05),病原菌的敏感性及耐药性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胆总管结石合并感染患者ERCP取石术胆汁中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具有积极意义,为患者正确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胆道感染胆汁培养阳性患者病原菌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耐药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453例胆道感染胆汁培养阳性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收集并整理患者年龄、性别、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高脂血症、既往胆道手术史、术前抗生素使用时间、疾病性质等临床资料,探讨其是否影响胆道感染病原菌分布.结果 453例患者胆汁中共分离出476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380株(79.83%)、革兰阳性菌88株(18.49%)、真菌8株(1.68%).主要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等药物耐药率高,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庆大霉素等药物较敏感.主要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G、头孢西丁、庆大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红霉素、克林霉素、夫西地酸、利福平、甲胺苄啶等药物耐药率较高,对庆大霉素(高浓度)、糖肽类抗生素、利奈唑胺、奎奴普丁等药物较敏感.年龄、高血压病、术前抗生素使用时间是胆道感染病原菌分布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胆道感染胆汁培养阳性患者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居多,年龄、高血压病、术前抗生素使用时间是胆道感染病原菌分布的影响因素,临床可参考影响因素先进行经验性用药,此后再根据细菌学检查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