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皮肤病学   13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皮病性银屑病并发鳞状细胞癌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47岁。躯干、四肢出现丘疹和斑块24年,周身皮肤潮红20年,下肢肿物1年,于2007年9月2日就诊于我科门诊。患者24年前无明显诱因躯干和双肘、膝出现散在大小不等的丘疹及斑块。微痒。曾诊断为银屑病,给予内服及外用药物治疗(具体药名不详),病情未见明显好转。1年前左下肢出现黄豆大结节.表面呈菜花样,有渗出,增长迅速。  相似文献   
2.
临床资料患者男,33岁。因右臀部结节7年,增大伴疼痛1月余来诊。患者7年前无意中发现右臀部有一个拇指甲大的红色结节,触之硬韧,表面光滑,略凹陷,无自觉症状,未治疗;1个月前外伤后局部破溃出血,于当地诊所常规换药,并静滴抗生素(头孢类,具体不详)后愈合。之后结节迅速增大至鸡卵大小,表面凹凸不平,伴轻度自发性疼痛。既往健康,无家族遗传病史。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38岁,面部蝶形红斑、关节痛5年,四肢、躯干及口腔黏膜红斑水疱,伴瘙痒1个月。5年前面部蝶形红斑、光过敏、关节痛,蛋白尿、ANA及ds—DNA阳性,于外院诊断为SLE,应用泼尼松治疗,起始剂量60mg/d,2年前减量至20mg/d,维持至今,病情平稳。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于四肢、躯干及口腔黏膜出现红斑、水疱,伴剧烈瘙痒。疑为红斑狼疮活动,遂将泼尼松加量至50mg/d,  相似文献   
4.
特应性皮炎(或异位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是一种与遗传过敏素质有关的反复发作性、炎症性、瘙痒性皮肤病.AD病因尚未明确,患者体内存在明显的免疫功能异常以及CD4+T细胞介导的异常免疫应答在AD发生、发展中可能起主要的作用.本研究通过检测AD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亚群Th1、Th2、调节性T细胞(Tr)与Th17细胞比例,各自特异性转录因子及血清中相应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探讨CD4+T细胞亚群比例变化在AD发病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窄谱中波紫外线(narrow-band ultraviolet B,NB-UVB)治疗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与IL-17A、IL-23含量的影响。方法:AD患者34例(研究组)采用NB-UVB照射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应用疾病严重程度评分(scoring atopic dermatitis,SCORAD)判断疾病严重程度和视觉模拟标尺法(visual analoguescale,VAS)评价瘙痒程度;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照射治疗前后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中Th17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Th17%),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IL-17A、IL-23的含量;以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结果:研究组经NB-UVB照射治疗后总有效率达79.41%,SCORAD评分[(33.75±8.91)比(17.63±5.09),t=9.156,P<0.01]及VAS评分[(8.95±2.86)比(4.46±2.08),t=7.406,P<0.01]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治疗前,研究组PBMC中Th17%及血清中IL-17A、IL-23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Th17%:(1.37%±0.41%)比(0.53%±0.11%),t=11.392;IL-17A:(40.38±8.23)pg/mL比(17.74±2.43)pg/mL,t=15.310;IL-23:(54.25±9.29)pg/mL比(23.23±3.47)pg/mL,t=18.101,均P<0.01];NB-UVB照射治疗后上述3个指标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Th17%:(0.72±0.15)%,t=8.556;IL-17A:(22.18±4.48)pg/mL,t=12.131;IL-23:(25.41±4.12)pg/mL,t=18.012,P均<0.01]。结论:NB-UVB照射对AD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NB-UVB可下调外周血Th17比例与IL-17A、IL-23含量,这可能是NB-UVB治疗AD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35岁。4年前,因面部蝶肜红斑,伴关节痛,抗ds—DNA及ANA阳性在我科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给予泼尼松片60mg/d治疗2周余,症状缓解后出院。以后患者一直未复诊,继续口服泼尼松片,南于应用不规律,病情时。  相似文献   
7.
鲍恩病亦称原位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 insitu),为发生于皮肤及黏膜的鳞状细胞癌,但多发性鲍恩病在临床上较少见,现将我科诊治的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增殖性红斑(erythroplasia of Queyrat)是一种发生于黏膜上皮的癌前病变或原位癌,临床上少见。现将我科收治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毛发扁平苔藓致假性斑秃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发扁平谷藓导致假性斑秃在临床上不常见,现将我们所见1例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患者女,53岁。因头部丘疹,痒,伴脱发2年半,于2006年5月17日术诊。患者2年半前无明显诱因头皮出现角化性丘疹,逐渐形成斑块,伴中度瘙痒,脱屑,局部头发脱落,脱发部位末长出新头发:曾服中药治疗3个月(具体用药不详),病情未见好转。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35岁.4年前,因面部蝶形红斑,伴关节痛,抗ds-DNA及ANA阳性在我科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给予泼尼松片60 mg/d治疗2周余,症状缓解后出院.以后患者一直未复诊,继续口服泼尼松片,由于应用不规律,病情时轻时重.2个月前,患者自行停服泼尼松片,改用中药治疗后,随后面部又出现蝶形红斑,同时口腔出现溃疡,伴发热,体温最高达40℃,发热时伴畏寒、寒颤,无明显咳嗽、咳痰,但腹痛明显,自服退热药后,体温可短暂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