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神经肌电图诊治腕尺管综合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腕尺管综合征术后直接超强电刺激的治疗效果。方法 术中神经松解前后分别做肌电图检测,证明松解有效后再给予直接超强电刺激。结果 卡压部位松解有效:松解后超强电刺激使肌肉复合动作电位(CMAP)波幅增高,潜伏期缩短。结论 手术中应用肌电图不仅是腕尺管综合征诊断的一个有价值的客观指标,而且起着重要的辅助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暂时性异位断足寄养再回植术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报道2例采用暂时性异位寄养再植技术,挽救无一期再植条件的新足及在特殊条件下的断足再植方法,方法,对无一期再植条件的2例断足,采用暂时异位寄养的方法,分别植于健侧小腿下段,分别利用胫后动脉和大隐静脉作为受区血管,维持断足存活,待全身状态平稳和离断肢体近端条件允许时,再将断足自寄养部位二期回植于原来的解剖位置。结果:2例断足完体成活。经4-6个月随访,受伤的下肢恢复正常长度,足底感受恢复,能下地行走。结论:暂时性异位寄养再植技术为挽救特殊条件下的离断肢体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特殊条件下的断足和小腿下段的离断是暂时性异位寄养断肢再植术的理想病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使用不同部位皮辩修复270例手背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270例手背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中,修复使用腹部随意皮辩51例,髂腹股沟皮辩108例,桡动脉逆行岛状皮辩10例,尺动脉逆行岛状皮辩8例,骨间背动脉逆行岛状皮辩15例,桡神经浅支营养血管皮辩25例。离股前外侧皮辩53例。结果手术成功率98.89%,术后随访156例,平均随访4月,皮辩血运、弹性、质地良好,功能满意。结论皮肤缺损较小使用腹部随意皮辩为佳,皮肤缺损较大使用髂腹股沟皮辩及游离股前外侧皮辩为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应用锁定加压钛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并获得随访的跟骨移位的关节内骨折30例(40足),男 25例(33足),女5 例(7足);年龄22~60岁,平均44.8岁。左侧15足,右侧25足;均为闭合性骨折,2例合并脊柱损伤。根据跟骨骨折Sanders分型,Ⅱ型20足,Ⅲ型15足,Ⅳ型5足。手术均采用跟骨外侧扩大“L”形切口,骨折复位后以锁定加压钛板固定。术后不予石膏外固定,早期行踝关节功能练习,术后6周部分负重,12周完全负重。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 Ankle Society, 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评价足踝功能。结果 随访时间8~20个月,平均 12个月。骨折愈合时间8~12周,平均10 周。无延迟愈合、神经损伤及骨髓炎病例。1例出现切口裂开及部分钛板螺钉外露,经换药1个月后切口逐渐愈合。2例术后出现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行走时疼痛,其中1例行距下关节融合术后疼痛消失,另1例因经济原因拒绝行进一步治疗后失去随访。末次随访时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结果为优20足、良17足、可3足,优良率92.5%(37/40)。结论 应用锁定加压钛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有利于早期愈合和功能锻炼,术后软组织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5.
肌腱断裂在手外科中极为常见,肌腱修复对于功能恢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修复后肌腱的粘连形成导致功能障碍,是肌腱损伤后常见的并发症,因此如何防治肌腱修复后粘连一直是手外科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随着肌腱外源性愈合以及内源性愈合学说的建立,如何抑制外源性愈合,促进内源性愈合成为解决肌腱粘连的关键。笔者对目前预防肌腱修复后粘连的方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逆行股前外侧岛状皮瓣临床应用于修复膝关节周围及小腿中上段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 设计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血管蒂的逆行股前外侧岛状皮瓣,皮瓣面积为6 cm×9 cm~7 cm×13 cm,通过皮下隧道或明道逆行转移皮瓣,修复9例膝关节周围及小腿中上段软组织缺损.结果 9例皮瓣8例成活,1例皮瓣远端1/4坏死,经换药后二期植皮愈合.随访10~18个月,平均14个月,骨外露或软组织缺损创面均得以满意修复,功能和外形满意.结论 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血管蒂的逆行股前外侧岛状皮瓣是修复膝关节周围及小腿中上段软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6例应用上臂外侧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及骨缺损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对6例手部软组织,骨竺登曹患者:应用上臂外侧皮瓣及骨皮瓣一期修复手部软组织及骨缺损。结果皮瓣全部成活。骨缺损患者,术后3个月出现骨痂,骨性愈合。6例病人经3月-2年随访,效果良好,外观基本满意,感觉恢复s2-s3。大部分男性病人不需二期整形,女性病人均需二期整形。结论本组皮瓣血供可靠,不损伤上肢的主要血管,是修复手部软组织及骨缺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和探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1998—2001年应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治疗75例80指指端缺损。结果 皮瓣全部成活,术后经1-26个月随访,外形满意,效果良好。结论 指动脉逆行岛状瓣是一种修复指端缺损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微型外固定架治疗手掌指骨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38例46处手掌指骨骨折应用微型外固定架治疗。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2年,骨折均达到或近似达到解剖复位,临床愈合时间平均6w,手功能恢复按TAM标准评价优良率达93.75%。结论微型外固定架治疗手部掌指骨骨折创伤小,固定可靠,愈合率高,利于早期功能锻炼,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Ⅱ区屈肌腱损伤较多见,修复方法较多。传统治疗方法在屈肌腱修复术后行“屈腕、掌指、指间关节”固定3周。后进行功能锻炼,其效果较差。自1996年以来,对Ⅱ区屈肌腱损伤患者,术后早期即进行临床康复锻炼,临床应用40例,疗效满意,并抽取40例以往应用传统治疗方法治疗Ⅱ区屈肌腱损伤病例。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