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5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目的研究氯沙坦对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将63例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口服胺碘酮,治疗组加用氯沙坦100mg/d,疗程12个月,对照组用长效硝苯吡啶25mg,每天2次,监测6个月、12个月心房颤动的复发率与6个月、12个月左心房内径值。结果治疗组治疗后6个月心房颤动复发率较对照组低,12个月后左心房内径小于对照组,以上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氯沙坦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能够减少心房颤动的发生,并能抑制左心房扩大。其机制可能与改善心房的组织重构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片联合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氯吡格雷片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钙片,观察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胆固醇、甘油三酯及血小板水平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有效率为96.43%,对照组有效率为89.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改善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有一定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单纯舒张期高血压(IDH)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0年6月我院收治的IDH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和缬沙坦,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舒降汤。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29/30),对照组为73.3%(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服药2、4、6、8周时DB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SBP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服药8周时UAE和Ccr水平较服药前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4/30),对照组为6.7%(2/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IDH可显著降低DBP和改善肾功能的效果,对SBP影响小,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右心功能不全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此类患者常合并胃肠功能紊乱,加之利尿剂的应用,易引起低血钾的发生,严重的低血钾患者常常因呼吸肌麻痹及心律失常危及生命。过去多通过静脉输液及口服补钾的方法纠正低血钾,但由于这类患者需要限制过多的液体短时进入,纠正低血钾时间较长。本院通过微泵补钾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顽固性高血压的醛固酮逃逸现象。方法结合具体病例复习相关知识。结果女性患者,头晕20天入院,入院后血压控制不佳,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后,联合使用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醛固酮拮抗剂,完全阻断了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从而平稳控制血压。结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ECI)或者ARB联合使用螺内酯可能是治疗难治性高血压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随机将56例患者分为强化治疗组与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血糖、血脂、24小时尿蛋白的变化以及强化治疗对高血压血压变异性的影响。结果强化治疗组血糖缓解率62.06%,甘油三酯(TG)明显下降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上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4小时尿白蛋白排出量(UAE)显著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强化组的血压变异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节律改善及自主神经功能恢复有益。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非糖尿病老年慢性病患者心肾功能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非糖尿病老年慢性病患者181例临床资料。根据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分组:同型半胱氨酸15μmol/L为正常对照组;15~25μmol/L为轻度增高组;同型半胱氨酸25μmol/L为中度增高组。分别观察心脏超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房直径(LAD),右心室内径(RVIDd),射血分数(LVEF),生化指标:血尿酸(HUA)、肾小球滤过率(e GFR)、血β2微球蛋白(β2-MG)、空腹血糖(FPG)。结果 1)心脏超声指标:三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2)生化指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升高的两组1e GFR均显著降低;2血β2-MG值显著增多;3HUA升高。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非糖尿病老年慢性病肾功能的损害显著重于心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及心率变异性的变化。方法收集资料齐全的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68例及原发性高血压心功能正常患者73例,采用12导联动态心电图分析系统检测24小时内全部窦性R-R间期标准差(SDNN)、相邻两正常窦性R-R间期均值的差值大于50ms的心搏数所占百分比(PNN50)、24小时内每5分钟节段窦性R-R间期均值的标准差(SDANN)、24小时内每5分钟节段窦性R-R间期标准差的均值(SDNNI);采用无创性动态血压记录仪观察24小时平均收缩压(24hSBP)、24小时平均舒张压(24hDBP)、白昼平均收缩压(dSBP)、白昼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结果高血压心功能正常组nDBP下降较心力衰竭组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勺型血压发生率心功能正常组为54.79%,心力衰竭组为79.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组SDNN、SDNNI、SDANN、PNN50明显下降,与心功能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较心功能正常患者心率变异性、血压昼夜节律变化程度均明显下降,自主神经功能损害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