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2篇
儿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7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临床筛查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是儿童时期的常见疾病,可发生在新生儿到青少年的任何年龄段的儿童,最多见于学龄前儿童,男女的发病率相等,约2%。OSAS可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生长发育迟后、肺源性,12,脏病、智力低下等,生长发育经后较常见,但OSAS儿童在腺样体扁桃体切除后会有一个生长高峰,肺源性心脏病伴心哀是儿童OSAS的严重并发症,很少见,更多见的是无症状的肺动脉高压,甚至发展为高血压。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外周血Th17和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变化与患儿支气管哮喘活动状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于绍兴市人民医院哮喘专科门诊就诊的慢性持续期支气管哮喘患儿98例为慢性持续期组,选择同期在本院治疗的缓解期支气管哮喘患儿40例为缓解期组,选择同期在本院儿童保健门诊体检健康的儿童4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受试者外周血中Th17及CD+4CD+25Treg。结果三组间Th17、CD+4CD+25Treg和Th17/CD+4CD+25Tre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5.274、7.813和3.526,P<0.05)。Th17、Th17/CD+4CD+25Treg与儿童哮喘控制测试量表(C-ACT)评分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823、0.485,P<0.05),CD+4CD+25Treg与C-ACT评分呈负相关(r=-0.562,P<0.05),Th17与CD+4CD+25Treg呈负相关(r=-0.273,P<0.05)。结论慢性持续期支气管哮喘患儿Th17免疫应答增强,CD+4CD+25Treg免疫功能下降,支气管哮喘的活动状态与外周血中的Th17/Treg细胞免疫失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玉屏风散联合常规疗法对小儿心肌酶谱异常慢性持续期支气管哮喘疗效。方法选择156例心肌酶谱异常的慢性持续期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76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吸入皮质激素和(或)白三烯调节剂],治疗组加用玉屏风散,两组均治疗3个月。检测两组治疗前、治疗后及治疗后3个月临床症状评分(C-ACT)、肺功能(FEV1%、PEF%)、心肌酶谱,并选择同期儿童保健门诊体验的健康儿童40名心肌酶谱为对照。结果与健康组比较,两个用药组患儿CK-MB、CK、LDH均升高(P〈0.01),AS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后及治疗后3个月CK-MB、CK、LDH、AST均降低(P〈0.01,P〈0.05);对照组治疗后3个月CK-MB、CK、LDH、AST均降低(P〈0.01,P〈0.05); 两组治疗后及治疗后3个月C-ACT评分、FEV1%、PEF%均升高 (P〈0.01,P〈0.05)。与本组治疗后比较,对照组治疗后3个月CK降低(P〈0.01)。与对照组同期比较,治疗组治疗后CK-MB、CK降低(P〈0.01,P〈0.05),C-ACT评分、FEV1%及PEF%升高 (P〈0.05)。结论玉屏风散能增强机体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改善临床症状及心肌酶谱。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检测婴幼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中的microRNA(miRNA)水平,探讨miRNA在婴幼儿肺部的生理功能。方法 收集2017年6月至9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13例支气管异物患儿标本,其异物均在24 h内取出,将其中4例患儿BALF细胞送miRNAs芯片检测,并对部分miRNA进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验证。 结果 miRNA芯片发现BALF细胞中有800多种miRNA表达。在最丰富的100个miRNA中,除miR-6800为82个碱基的发卡形状的pre-miRNA外,其余均为成熟miRNA。分析BALF细胞中表达丰富的100种miRNA,发现let-7家族非常丰富,在最丰富100个miRNA中有6个let-7家族、6个miR-17家族、5个miR-34/449家族、4个miR-320家族、3个miR-378和2个miR-146家族。miR-34/449家族miRNA的PCR结果与miRNA芯片类似。结论 研究发现婴幼儿BALF大量miRNA表达,包括let-7、miR-17、miR-34/449、和miR-146家族等,说明miRNA不仅参与正常肺部细胞新陈代谢,还参与免疫调控等生理功能的维持。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遗传性癫痫伴热性惊厥附加症(GEFS+)患儿的流行病学、临床及家族遗传学进行调查和分析。  方法  选择绍兴市人民医院儿科1 435例癫痫(epilepsies)患儿分析GEFS+发病率、临床及流行病学, 并考察家族遗传特征。  结果  GEFS+患儿发病率为3.07%(44/1 435);调查共获得29个家系、成员362名(除外44例患儿),受累者占59.12%(214/362)。86.36%(38/44)的GEFS+患儿首次惊厥发作为发热性,其后为无热或低热性;22.90%(49/214)的家系受累成员首次惊厥发作为发热性,其后为无热性。GEFS+患儿头颅MRI检查颞叶异常占11.54%(3/26), 家系受累成员为12.63%(12/95);患儿视频脑电图(VEEG)检查显示,23.08%(3/13)存在颞部放电,家系受累成员为20.0%(11/55)。全部家系成员中93.46%(200/214)为GEFS+,1.87%(4/214)为特发性全面性癫痫, 4.67%(10/214)不能明确分类;75.97%(196/258)为连续遗传, 44.57%(115/258)为父(母)-子的家系遗传, 21.71%(56/258)为隔代遗传, 10.47%(27/258)为双系遗传。  结论  部分GEFS+患儿即使经规范性治疗仍将发展为难治性癫痫,其家系受累成员中FS或FS+发病率较高, 主要以常染色体不完全显性遗传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特应性体质(简称特应质)对毛细支气管炎(简称毛支)患儿糖皮质激素受体(GR)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和比较毛支组(77例,包括34例特应质患儿)和肺炎组(68例)患儿血清中GRα、GRβ水平的变化。38例同期住院的非感染性小儿外科术前患儿,且无特应性及过敏性疾病家族史的患儿作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毛支组和肺炎组中血清GRα、GRβ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毛支组血清GRα、GRβ水平高于肺炎组(P0.01)。毛支组GRα/GRβ比值较对照组和肺炎组明显升高(P0.01)。毛支组特应质和非特应质患儿血清GRα、GRβ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升高(P0.01);毛支组非特应质患儿GRβ水平明显高于特应质患儿(P0.01);毛支组特应质患儿GRα/GRβ比值较对照组和毛支组非特应质患儿明显升高(P0.01)。结论毛支患儿血清GRα、GRβ表达水平增强;特应质毛支患儿表现为GRα/GRβ比值增加,提示特应质毛支患儿对糖皮质激素有较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检测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GRα、GRβ水平,探讨GR亚型表达对RSV毛细支气管炎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 采用ELISA法测定和比较不同程度RSV毛细支气管炎组(轻度42例,重度24例)和对照组(48例)患儿血清中GRα、GRβ水平变化,同时对RSV毛细支气管炎严重程度与GRα/GRβ比值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轻度和重度RSV毛细支气管炎组血清GRα、GRβ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与轻度组比较,重度RSV毛细支气管炎组血清GRα、GRβ水平显著升高(P<0.01);GRα/GRβ比值在重度组显著低于轻度组和对照组(P均<0.01),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过相关分析发现,RSV毛细支气管炎严重程度与GRα/GRβ比值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588,t=5.816,P<0.05)。结论 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表现为血清GRα、GRβ水平的高表达,在重度患儿中表现更为明显;GRα/GRβ比值则在重度RSV毛细支气管炎中明显降低,而且RSV毛细支气管炎严重程度与GRα/GRβ比值之间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马蹄香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作用机制,研究其对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粪便轮状病毒特异性抗原,采用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IgG、IgA、IgM和补体C3、C4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淋巴细胞亚群。将86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随机分为马蹄香治疗组42例,常规治疗组44例,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轮状病毒的排出时间及治疗前后免疫性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纽患儿治疗前血清IgG、IgA、IgM和补体C3、CD3^+、CD4^+、CD4^+/CD8^+比值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CD19^+、CD8^+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免疫功能均有明显改善,马蹄香治疗组显效35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3%;常规治疗组显效30例,有效5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9.5%;两组总有效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439,P〈0.05)。结论马蹄香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轮状病毒的复制,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蒙脱石散联合消旋卡多曲颗粒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的疗效。 方法 选择自2015年1月-2016年1月绍兴市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105例病毒性肠炎患儿,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儿分为3组,A组、B组和C组,每组35例。3组患儿给予基础治疗,同时A组患儿给予蒙脱石散,按照年龄阶段给予相应的剂量;B组患儿给予消旋卡多曲颗粒,剂量按照每次按每公斤体重服用1.5 mg;C组患儿给予蒙脱石散联合消旋卡多曲颗粒,剂量与A、B组相同。对比3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 结果 C组总有效率达100%,高于A组的88.57%和B组的8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0,P<0.01)。C组患儿的止吐时间、退热时间、大便性状恢复时间、大便次数恢复正常时间显著短于其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过治疗3组患儿血清中天门冬氨转氨酶(AST)、肌酸转氨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下降幅度比较,C组患儿治疗后AST、CK、CK-MB、LDH水平显著低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 蒙脱石散联合消旋卡多曲颗粒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疗效优于2种药物单独用药,未发现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