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估改良点式剥脱术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摒弃输精管钳改用蚊式钳,术中采用弹拔法寻找静脉,准确快捷,副损伤小。结果:采用改进术式治疗198例共208条肢体,经近10年随访疗效良好。结论:在现阶段改良点式剥脱术是较为实用简便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比性研究探讨肠内营养及肠外营养在腹部外科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对64例采取不同营养支持方式的腹部外科手术病例及38例胃肠吻合口瘘病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64例分别采取肠内及肠外营养进行术前营养支持的病例中,血清血蛋白水平变化存在差异,而总淋巴细胞计数水平变化存在显著差异。在38例胃肠吻合口瘘的患者中二种不同营养支持方式愈后差异存在显著性。结论在腹部外科围手术期中,条件许可时及时应用肠内营养支持有助于改善愈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Ⅰ期动静脉转流术治疗下肢广泛动脉硬化闭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针对40例施行Ⅰ期动静脉转流术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6例高位截肢,肢体保存率为85%。结论:Ⅰ期动静脉转流术总体效果良好,但不同的手术方法远近期效果存在差异。需要根据病情,合理手术。  相似文献   
4.
双吻合器直肠癌前切除Dixon术后吻合口复发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1 对象 1997年以来我院采用双重器械行低位直肠癌前切除Dixon术术后随访出现吻合口复发27例,男18例,女9例,年龄41~84岁,平均64.8岁,肿瘤距肛缘5~10cm。经纤维结肠镜及CT证实吻合口局部复发,复发时间3~20个月,平均10.4个月,同时伴有肝转移8例,其中高分化腺癌4例,中分化腺癌14例,低分化腺癌8例,腺瘤恶变1例,病理分期Duke’s分期:A期1例,B期15例,C期8例,D期3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隐静脉原位转流术治疗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效果。方法:大隐静脉原位转流,同时行输人道或输出道动脉重建及溃疡清创术。结果:ABI平均值由术前的0.40上升至0.87,缺血肢体挽救率为100%。结论:大隐静脉原位转流术是治疗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6.
胃镜置管治疗胃切除术后排空障碍的体会穆殿超(锦州铁路中心医院外科)胃大部切除术后功能性排空延迟综合征简称FDGE,又称胃切除术后排空障碍。根据症状出现早晚,FDGE分为急性与慢性。我院1987—1993年施行胃大部切除术401例,发生急性FDGE7例...  相似文献   
7.
陈诚  马成虎  穆殿超 《广东医学》2012,33(4):456-458
目的 探讨大鼠脂肪肝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炎症变化情况以及活化蛋白C (APC)对大鼠脂肪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清洁级健康雄性Wistar大鼠60只,制备成脂肪肝模型后,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和APC组.APC组和对照组行部分肝缺血50 min,各组于再灌注6 h和24 h两个时间点,分别对10只大鼠取材,观察各组ALT、AST、TNF-α、肝组织MPO含量、肝组织ICAM-1免疫组化染色和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等指标.结果 APC组与对照组的ALT、AST、TNF-α、MPO和ICAM-1表达在各个时间点上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再灌注6 h后与对照组比较,APC组ALT、AST、TNF-α水平和MPO含量明显降低,ICAM-1的表达明显减弱.光镜下观察肝形态学变化,对照组损伤甚为明显,APC组和假手术组损伤程度较对照组轻,假手术组更轻.再灌注24 h后,与对照组比较,APC组TNF-α水平明显降低,APC组与对照组其余各项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PC通过抗炎和减少内皮细胞损伤,对大鼠脂肪肝缺血再灌注损伤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应用IntraCoil螺旋型内支架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评价应用IntraCoil螺旋型内支架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方法 :选择自 2 0 0 3年 2月~ 2 0 0 4年 5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 8例 ,应用IntraCoil螺旋型内支架对病变段进行治疗。通过造影观察病变段动脉术前、术后的影像学改变 ,分析临床症状和术前、术后下肢节段测压的变化来评价疗效。结果 :本组中单节段病变6例 ,多节段病变 2例 ,病变长度为 1~ 3.5cm。术后造影显示所有病变段均开通 ,支架形态良好。 4例静息痛患者术后疼痛消失。 4例间歇性跛行患者中 ,2例症状消失 ,另 2例间歇跛行距离分别由术前的 5 0m和 180m提高至术后的 2 0 0m和 84 0m。腘 /肱指数由术前的 0 .72± 0 .11,提高至术后的 1.11± 0 .13(t=6 .90 ,P <0 .0 1)。踝 /肱指数由术前的 0 .5 0± 0 .2 3,提高至术后的0 .74± 0 .18(t=5 .38,P <0 .0 1)。随访 2~ 13个月 ,平均 6 .9个月。 1例于术后 5个月再次出现患肢静息痛 ,造影显示动脉再闭塞。其余患者随访期间未发现有症状加重。结论 :IntraCoil内支架术对治疗短段的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有较满意的近期疗效 ,远期疗效有待随访。  相似文献   
9.
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术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无张力疝修补的手术方式,减少术后复发。方法 不追求小切口,正确判断疝环的边界,确保植入物放置覆盖整个腹股沟区,并与周围的坚韧组织适当重叠,确切缝合。结果 本组276例病人随访6个月~5年无1例复发。结论 避免术后复发和减少术后并发症应完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在全麻诱导气管插管中小剂量琥珀胆碱的作用与不良反应。方法:选择50倒临床ASA Ⅰ~Ⅱ级择期全麻手术病人,在全麻诱导中应用不同剂量(1.5mg/kg和0.5m4g/kg)的琥珀胆碱,观察心血管系统、肌松作用,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变化。结果:小剂量起效晚约2.24min,呼吸暂停时间短约2.17min,肌松作用和插管条件满意,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与大剂量相比无显著差异,肌颤及术后肌痛的发生亦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大剂量比较,小刑量也能提供满意的插管条件,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并无相应减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