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雌激素及其受体对心血管系统保护作用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雌激素对心血管系统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雌激素及其受体主要通过调节血管舒张功能、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以及影响肾素 -血管紧张素等介导这一保护作用。但临床上雌激素替代治疗尚未得到肯定 ,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自体脂肪移植已由最初的块状移植,发展到颗粒移植,现已应用于体表凹陷填充、面部除皱、隆乳、丰臀等,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临床应用日益广泛[1]。但是目前仍存在移植脂肪细胞成活率较低,吸收率较高甚至高达30%~70%[2]等问题。故想取得满意效果,常需进行少量多次移植,因而影响脂肪移植技术的发展。对既要求吸脂塑形,又要求大量脂肪颗粒以填充某部位时,多次抽取显然不妥。如何将1次手术吸取的“多余脂肪”进行储存,以便需要时再次注射,越来越受到重视[3]。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围术期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因AMI行急诊PCI的患者65例,其中男32例,女33例,平均年龄(70.62±6.49)岁。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标准组32例:术前顿服阿托伐他汀20 mg,术后继续予阿托伐他汀20 mg/24 h口服;强化组33例:术前顿服阿托伐他汀40 mg,术后继续予阿托伐他汀40 mg/24 h口服。所有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和PCI术后72 h抽取空腹肘正中静脉血,检测Lp-PLA2、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丙氨酸转氨酶(ALT)及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结果标准组与强化组治疗前血清Lp-PLA2、IL-6、TNF-α、ALT及AST基线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PCI术后Lp-PLA2、IL-6及TNF-α水平较术前均升高,且标准组较强化组升高更明显(均P<0.05);ALT及AST较术前升高(P<0.05),但2组PCI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更能显著减轻AMI患者急诊PCI术后急性期机体炎症反应,稳定斑块,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PCI中,分叉病变治疗占4%~16%,因边支血管存在着闭塞的风险,PCI术后,边支血管≥2.0mm闭塞的主要并发症是急性心肌梗死,故其介入治疗极具挑战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诊PCI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跨室壁复极离散度的影响。方法选择STEMI患者341例,其中未能实现梗死相关冠状动脉再通者129例为非再通组,经急诊PCI再通者212例为再通组;另选择非冠心病者36例为对照组。以校正的T波顶点至终点时间(Tp e/c,Tp-e/RR~(1/2))作为跨室壁复极离散度量化指标。比较正常者与STEMI患者、再通组与非再通组的Tp-e/c值:以及影响急诊PCI术后Tp-e/c下降幅度的相关因素。结果非再通组Tp-e/c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且在入院即刻、第2、3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通组不同梗死相关冠状动脉在术后即刻、第2、3天Tp-e/c下降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通组Tp-e/c下降幅度与ST段回落程度、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I、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呈独立正相关(r=0.381,r=0.238,r=0.201,r=0.147,P<0.01),与LVEF、Killip分级呈独立负相关(r=-0.1 98,P<0.01;r=-0.1 62,P<0.05)。结论急诊PCI能有效降低患者跨室壁复极离散度,该效果与不同梗死相关冠状动脉无关,而与ST回落程度、心肌标记物水平及左心室收缩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6.
接触实验动物致布氏杆菌病1例杨涛,程爱娟附属三院(050051)关键词布氏杆菌病;实验动物;诊断患者,男,25岁。因咳嗽,发热2个月入院。于入院前2个月无诱因剧烈干咳,无咳痰及咯血。伴发热,体温呈弛张热型,每日晨起38.5℃,午后渐升高,于晚间达39...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顺腋窝皱襞微创小切口治疗腋臭术后常见并发症,并探讨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和防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采用顺腋窝皱襞微创小切口治疗腋臭165例,统计术后常见并发症,并对各类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165例患者中,发生并发症者25例,其中切口感染5例(3.03%),切口裂开2例(1.21%),皮下积血和积液11例(6.67%),皮瓣血运障碍、坏死6例(3.64%),局部瘢痕增生1例(0.61%)。结论顺腋窝皱襞微创小切口治疗腋臭具有创伤小、切口隐蔽、外形美观、无功能障碍的特点。术前妥善准备、术中规范操作、术后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后期转归,尽管目前以纠正神经-内分泌亢进为主的药物治疗得到广泛应用,仍有相当比例患者存在生活质量不佳和预后不良.近年来,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已成为心室间或左心室壁各节段非同步的标准治疗,但符合上述标准的CHF患者比例不足50%[1].接受CRT的患者中,30%存在CRT无应答[2].究其原因,上述治疗未能解决心肌细胞收缩乏力这一根本问题.绝对不应期的电刺激(absolute refractory period electrical stimulation,ARPES)可增强正常和衰竭心肌的收缩力[3-5],该治疗又被称为心脏收缩性调节(cardiac contractility modulation,CCM).近来研究发现,CCM治疗能显著改善CHF患者生活质量、提高运动耐力[6 ]且不受心肌同步性与否的影响[7].与正性肌力药物不同,CCM在显著改善心脏收缩功能时并不增加心肌的氧消耗[8].现就CCM在CHF 治疗中的最新进展做一汇总.  相似文献   
9.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AS)是冠心病发生的病理基础,粥样斑块的形成、发展和破裂过程均有炎症递质的参与。传统炎症标志物的流行病学研究都已表明炎症过程与冠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和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0.
眼袋整复术临床应用较多,但对眼袋明显且局部松弛明显者,常出现矫正不彻底的情况。对此,2006年6月1日~2010年1月1日,我们在65例眼袋整复术中采用了眶隔重建术,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