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高尿酸血症对血管内皮氧化氮产物合酶的影响而诱发的血管内皮功能损伤。方法体内研究方面,通过饲喂尿酸酶抑制剂在实验大鼠体内制造高尿酸血症。饮水方式服用别嘌呤醇作为阻断剂来拮抗高尿酸血症。40只大鼠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别嘌呤醇组,氧嗪酸钾盐组(尿酸酶抑制剂)和联合用药组(别嘌呤醇+尿酸酶抑制剂),每组10只。于实验的第1、8天断头处死各组5只大鼠,并检测其血清尿酸及氧化氮产物(亚硝酸盐/硝酸盐)水平。体外研究方面,采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系ECV-304,观察不同浓度的尿酸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不同时间氧化氮产物水平的影响。结果第8天,联合用药组与氧嗪酸钾盐组比较,血清尿酸明显下降[(0.70±0.09)mg/L vs.(1.67±0.16)mg/L],氧化氮产物[(1.54±0.33)mmol/L vs.(0.98±0.26)mmol/L,均P<0.05]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氧嗪酸钾盐组第1天氧化氮产物[(1.32±0.28)vs.(1.59±0.24)mmol/L]、第8天氧化氮产物[(0.98±0.26)mmol/L vs.(1.57±0.28)mmol/L]均减少;0、20、40、60 mg/L的尿酸对培养的ECV-304细胞产生的氧化氮产物洗脱后20 min相对强度分别为387 a.u.、352 a.u.、282 a.u.、166 a.u.;氧嗪酸钾盐组第8天收缩压较对照组增高[(168.4±18.2)mmHg vs.(149.8±14.6)mmHg](P<0.05)。结论氧嗪酸钾盐可以诱导大鼠产生高尿酸血症,进一步导致血清氧化氮产物水平降低,这种作用可以通过应用别嘌呤醇降低尿酸水平得到改善。细胞水平研究发现尿酸会降低ECV-304细胞的氧化氮产物浓度。  相似文献   
2.
466例受检者在电子胃镜下用1.5%~2%卢戈碘液行食管黏膜染色,参照染色标准,记录浅染区或不染区的部位、大小、形态,并指示性咬检2~6块行病理或快速病理检查,确定食管病变的性质和分期。结果466例中未见异常者25例,余441例发现682处可疑病变,表现为3种特征性改变,原位癌或鳞癌均行内镜下电切或手术,并为病理证实。认为内镜下食管黏膜碘染色联合指示性咬检是诊断食管肿瘤,尤其是癌前病变及早期食管癌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 )高表达与乳腺癌的预后密切相关。吉非替尼可通过竞争性结合ATP抑制EGFR胞内酪氨酸激酶结构域的自身磷酸化,从而阻断下游信号的传递,是针对EGFR酪氨酸激酶小分子抑制剂( EGFR-TKI)的代表。但早期实验结果显示,对吉非替尼的内在性耐药在乳腺癌中可能普遍存在。与非小细胞肺癌对吉非替尼的耐药机制不同,乳腺癌中并未发现EGFR外显子突变。目前认为,乳腺癌耐药机制主要与信号通路间复杂的联系及相互作用有关,核EGFR ( nEGFR )可能是乳腺癌对吉非替尼耐药的机制之一。现将乳腺癌对吉非替尼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乳晕旁单切口行乳腺多发良性肿块切除术238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行乳晕旁单切口手术治疗乳腺多象限多发良性肿块的可行性。方法2003年10月~2005年10月,对238例542处乳腺多发良性肿块行区段切除术,根据肿块部位和大小设计乳晕周缘弧形单切口,沿乳管方向纵行切开乳腺组织,切除乳腺多象限多发良性肿块。结果所有肿块病变组织完整切除,乳腺腺体区段切除或象限切除39例,乳腺内多发肿块切除199例。手术时间35~50min,平均43min。全组患者切口一期愈合。195例随访3~24个月,平均14个月,未见肿块复发,切口瘢痕不明显,乳房形态及外观正常。结论经乳晕周缘单切口切除乳腺多象限多发良性肿块安全可行,既达到治疗目的,又符合美学微创要求,特别适合青年未婚女性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急性化脓性心包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5例急性化脓性心包炎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5例患者,男性10例,女性5例,年龄18岁~45岁。主要表现高热、胸痛、胸闷、气促、上腹胀满。行心包穿刺抽脓治疗1例,经皮穿刺心包腔内置管引流2例,经左胸心包部分切除2例,经剑突下心包开窗引流10例。脓液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8例,白色葡萄球菌3例,溶血性链球菌2例,无细菌生长2例。15例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均在1周~6周内治愈。无住院死亡。结论急性化脓性心包炎病因和脓液性质不同,病人身体状况因人而异,主要选择合理的方法解除心包积脓,配合有效的抗生素及全身综合治疗,均可取得满意疗效。剑突下切口心包开窗引流,手术创伤小,简便易行,对胸膜腔无污染,术后可配合心包灌洗,是值得推荐的一种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矫璐宇  秦春新  杨小青  于浩  王子良 《安徽医药》2021,25(10):2052-2056
目的 探讨应用慢病毒介导小干扰核糖核酸(siRNA)沉默细胞分裂周期相关蛋白2(CDCA2)基因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与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法分别检测人正常乳腺上皮细胞株MCF-10A与乳腺癌细胞MCF-7、MDA-MB-231、BT549中CDCA2 mRNA及蛋白表达.构建慢病毒表达载体转染乳腺癌MCF-7细胞,实验分为对照组、Lv-NC组、Lv-siRNA-CDCA2组.采用噻唑蓝(MTT)实验及克隆形成实验检测沉默CDCA2表达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沉默CDCA2表达对细胞凋亡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CDK4、P21、B细胞淋巴瘤-2(Bcl-2)、Bcl-2相关X(Bax)蛋白表达.采用裸鼠移植瘤实验观察Lv-siRNA-CDCA2对移植瘤体积及体质量的影响.结果 乳腺癌细胞MCF-7、MDA-MB-231、BT549中CDCA2 mRNA[(2.18±0.13)、(1.56±0.09)、(1.83±0.10)比(1.02±0.06)]及蛋白表达水平[(1.13±0.15)、(0.56±0.08)、(0.79±0.11)比(0.23±0.04)]与MCF-10A相比显著升高(P<0.05),乳腺癌MCF-7细胞中CDCA2的表达水平升高最为显著;与Lv-NC组相比,Lv-siRNA-CDCA2组MCF-7细胞增殖活性与克隆形成率显著降低(P<0.05),而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可促进P21、Bax表达(P<0.05),而抑制Cyclin D1、CDK4、Bcl-2表达(P<0.05);与Lv-NC组比较,Lv-siRNA-CDCA2组移植瘤体积和体质量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慢病毒介导的CDCA2基因沉默可乳腺癌细胞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并抑制肿瘤生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及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烟酰胺磷酸核糖基转移酶(Nampt)的表达,及Nampt抑制剂对乳腺癌细胞生长和化疗增敏的影响。方法采用qRT-PCR法检测乳腺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Nampt mRNA表达水平,并用噻唑蓝(MTT)实验和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检测Nampt抑制剂对乳腺癌细胞生长的影响和对其化疗增敏的作用。结果 qRT-PCR结果表明,乳腺癌组织内Nampt mRNA表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3.5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FK866干预24 h,细胞的生长没有明显的抑制;但在48 h、72 h后,FK866(3~30 nmol/L)干预MCF-7细胞出现生长的抑制。随FK866的浓度增加,细胞克隆球数逐渐减少,相邻干预浓度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Nampt抑制剂能影响乳腺癌细胞生长,与细胞毒药物联合应用具有化疗增敏作用。  相似文献   
8.
由于人口老龄化、环境恶化和一些不良生活习惯的出现,乳腺癌发病率和致死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SWI/SNF复合物中BAF和PBAF染色质重塑复合物在转录机制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全基因组测序发现癌症中SWI/SNF复合物发生约20%的突变。文章综述BAF和PBAF复合物与乳腺癌相关研究进展,并讨论各亚基在乳腺癌形成和发展机制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小叶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保乳切缘阳性的危险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我院2000年至2012年浸润性小叶癌病例资料,描述浸润性小叶癌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影响保乳切缘的临床病理因素。结果我院浸润性小叶癌手术患者78例,其中行保乳手术患者20例,一次手术保乳成功率为60%。单因素分析切检(P=0.009),超声/钼靶提示结构紊乱(P=0.009),超声/钼靶提示多中心或多灶性(P=0.006),术前核磁检查提示多中心或多灶性(P=0.002)与阳性切缘显著相关。Logistic回归表明术前核磁检查结果为影响保乳切缘的主要危险因素(P=0.025)。结论浸润性小叶癌可选择保乳的手术方式,术前核磁检查提示多中心或多灶性的患者保乳切缘阳性风险较大。保乳术前核磁检查应尤为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