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四色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鼻咽癌患者服用云芝丹参胶囊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辅助性T淋巴细胞(CD4 ),抑制性和细胞毒T淋巴细胞(CD8 ),B淋巴细胞(CD19 ),NK(CD16 CD56 ) 细胞的绝对数和百分率等的变化.方法 收集鼻咽癌患者27例,设立中药组和安慰剂对照组,采用四色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对服用云芝丹参胶囊后的鼻咽癌患者外周抗凝全血的淋巴细胞亚群CD4 细胞、CD8 细胞、B细胞、NK细胞进行绝对计数和相对计数,并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四色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接受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患者在服用云芝丹参胶囊16周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绝对数和百分率,以及Ts、Th细胞绝对数的下降均明显低于安慰剂组(P<0.05);中药组和安慰剂组NK细胞百分率的变化均显著增高(P<0.05); 但两组NK细胞绝对值的变化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 云芝丹参能明显减轻放射治疗对鼻咽癌患者的淋巴毒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血液病患儿血培养标本中病原菌分布及耐药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BD BACTTM FX及配套树脂瓶对1 005例患儿血标本进行培养,阳性菌株用VITEK-2Compact系统进行菌种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1 005例血培养标本中检出91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67株(73.7%),革兰阴性菌23株(25.2%);检出率最高的3种病原菌分别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和大肠埃希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苯唑西林、红霉素、克林霉素和复方磺胺甲噁唑耐药率较高;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复方磺胺甲噁唑和四环素耐药率较高;未发现耐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的革兰阳性菌;大肠埃希菌主要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和第一代头孢耐药比较高。结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是引起血液病患儿合并败血症的主要病原菌,且耐药率较高。  相似文献   
3.
云芝黄芪有效组分对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应用云芝黄芪有效组分单方及复方治疗肿瘤小鼠,以此来验证云芝黄芪有效组分单方及复方抗肿瘤的免疫调节活性。方法:建立艾氏腹水癌(EAC)实体型荷瘤小鼠动物模型,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生理盐水组(NS,0.1 mL.kg-1.d-1)、阿霉素单纯化疗组(AMD,4 mg.kg-1.d-1,0.2 mL,连续3 d)、云芝糖肽组(PSP,250 mg.kg-1.d-1,0.2 mL)、黄芪多糖组(APS,250 mg.kg-1.d-1,0.2 mL)、云芝黄芪复方组(PSP+APS,250 mg.kg-1.d-1,0.1 mL)和阿霉素云芝黄芪综合治疗组(AMD+PSP+APS,用量同上)。分别治疗30 d后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荷瘤小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计算脏器指数、抑瘤率,并与对照组及化疗组进行比较。结果:云芝糖肽组和云芝黄芪复方组小鼠的CD3+,CD4+T细胞百分率以及CD4+/CD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D8+T细胞的百分率较阿霉素化疗组显著降低(P<0.05);综合治疗组CD3+,CD4+T细胞百分率显著高于单纯化疗组(P<0.05);单纯化疗组小鼠胸腺指数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而综合治疗组的胸腺指数显著高于单纯化疗组(P<0.01);并且各给药组肿瘤质量均显著低于NS对照组(P<0.05)。结论:云芝糖肽、云芝黄芪复方对荷瘤小鼠及经化疗后的荷瘤小鼠均具有免疫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吴茱萸碱对小鼠骨髓来源DC功能调控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分离BALB/c小鼠骨髓细胞,经GM-CSF体外诱导培养10天的未成熟DC细胞(iDC)经不同因素处理并分为:对照组(Ⅰ)、吴茱萸碱组(EVO)(Ⅱ)、内毒素(LPS)组(Ⅲ)、EVO+LPS组(Ⅳ),24小时后收集各组细胞,抽提总RNA,利用SuperArray公司小鼠DC与抗原提呈细胞基因芯片MM-604对细胞功能相关基因进行检测。结果:Ⅱ/Ⅰ上调≥2倍基因7个,下调≥2倍基因10个;Ⅲ/Ⅰ上调≥2倍基因37个,下调≥2倍基因12个;Ⅳ/Ⅱ上调≥2倍基因46个,下调≥2倍基因7个;Ⅳ/Ⅲ上调≥2倍基因24个,下调≥2基因2个,对这些基因功能进行检索分类,主要涉及细胞因子分泌及其受体表达、抗原摄取、抗原提呈、细胞表面受体、信号传导。结论:吴茱萸碱对DC作用涉及多个基因的表达调控,这些基因控制并影响着DC功能、分化和成熟,为进一步寻找药物靶点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利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PSP对健康成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Toll样蛋白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探索云芝糖肽的免疫调节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健康成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摸索云芝糖肽的最佳作用浓度,再分为对照组、云芝糖肽组,72 h后收获细胞抽提总RNA,应用Toll样蛋白受体信号转导基因芯片检测PSP对健康成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IRs信号传导通路中相关基因的变化.结果 12.5 μg/mL的云芝糖肽可显著促进健康成人PBMC增殖转化(P<0.01);经云芝糖肽作用后上调≥2倍的基因有22个,占18.8%(如y-干扰素、干扰素-y-诱导蛋白-10等),下调≥2倍的基因有23项,占19.7%(如Toll作用蛋白、共刺激分子CD86等).结论 云芝糖肽可以调节免疫细胞Toll样蛋白受体转导途径中相关基因的表达,为进一步探讨云芝糖肽的免疫调节作用机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云芝、丹参有效组分单体以及复方对EAC荷瘤小鼠的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为肿瘤的中药治疗新方剂的临床广泛应用提供一定的实验基础。方法:建立EAC实体型荷瘤小鼠动物模型,随机分为6组:生理盐水对照组(NS)、阿霉素治疗组(ADM)、云芝糖肽组(PSP)、丹参酮Ⅱ组(TanⅡA)、复方组(PSP+TanⅡA)和综合治疗组(PSP+TanⅡA+ADM),并给予相应药物治疗,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脾脏IL-2、IL-2R和肿瘤组织中周期蛋白CDK4以及凋亡蛋白Bax、Bcl-2表达,并计算抑瘤率、脏器指数,结果与对照组和化疗组进行比较。结果:云芝糖肽组小鼠脾脏IL-2、IL-2R水平高于NS组和化疗组(P〈0.05),各药物治疗组肿瘤Bax均高于化疗组,CDK4均低于NS组(P〈0.05),复方组Bax高于NS组(P〈0.05),云芝组糖肽、丹参酮ⅡA组、综合治疗组CDK4低于化疗组(P〈0.05),云芝糖肽组、复方组与综合治疗组肿瘤Bcl-2低于NS组(P〈0.05),各药物治疗组对肿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复方组胸腺指数高于NS组,各药物治疗组胸腺指数均高于化疗组(P〈0.05)。结论:云芝糖肽、丹参酮ⅡA对EAC荷瘤小鼠有明显的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并能缓解化疗药物所引起的毒副作用,二者联用存在一定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8.
云芝、丹参对EAC荷瘤小鼠的抗肿瘤及免疫调节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云芝、丹参有效成分抗肿瘤作用及其免疫调节机制.方法 建立EAC荷瘤小鼠,并随机分为6组,连续给药30d后,测定其抑瘤率、脾脏指数、胸腺指数以及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3 、CD4 、CD8 和CD4 /CD8 .结果 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云芝、丹参对肿瘤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云芝 丹参组胸腺指数高于NS对照组(P<0.05),各用药组胸腺指数明显高于阿霉素对照组(P<0.05);外周淋巴细胞分群:云芝组,云芝 丹参组CD3 、CD4 百分率高于NS对照组(P<0.05);各用药组CD3 、CD4 百分率明显高于阿霉素对照组(P<0.05);除云芝 丹参 阿霉素组外,各用药组CD4 /CD8 比值高于NS组(P<0.05),明显高于阿霉素组(P<0.01).结论 云芝、丹参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和免疫调节作用,二者联用对免疫调节有一定协同作用,其抗肿瘤机制可能通过提高免疫力来实现.  相似文献   
9.
云芝丹参的体外促增殖试验及其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通过云芝丹参的体外促增殖试验及对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应用研究,观察其对机体免疫调节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MTT比色法、流式细胞分析法和ELISA法,分别检测云芝丹参对PHA刺激后的健康成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增殖作用及服用云芝丹参胶囊后的乳腺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血浆sIL-2R的浓度.结果 体外实验,中低浓度的云芝丹参药液(6.25~200 μg/mL)对健康成人PBMC有促增殖作用,高浓度(400 μg/mL)时则产生抑制作用;而临床试验中,乳腺癌患者血浆sIL-2R浓度、CD8 细胞百分率均显著降低,而B淋巴细胞数量及百分率、CD4 /CD8 比值和Th细胞的百分率都明显升高.结论 云芝丹参胶囊对正常人及乳腺癌患者都具有免疫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实验室快速检测技术联合临床对结核病患病可能性的早期诊断。方法:依据临床对结核病患病可能性程度的判断将患者分为高、低2组,收集患者痰液标本,同时进行涂片抗酸染色法、荧光定量PCR法和培养法检测,根据最终诊断对不同患病可能性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确诊肺结核患者25例;高可能性组涂片抗酸染色法、荧光定量PCR法和培养法阳性率分别为21.43%、28.57%和30.36%,与低可能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可能性组涂片抗酸染色法和荧光定量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优于低可能性组。结论:将结核病实验室检测技术与临床对患病可能性的判断相结合,可提高诊断肺结核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