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田小丰  陈伟  贡力  方良伟 《江苏医药》2004,30(9):702-702
我院2001年12月—2003年11月共行微创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14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胃代食管左颈部食管胃吻合术治疗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食管癌手术病例施行胃代食管左颈部食管胃端侧吻合术29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颈部吻合口瘘2.01%(6/298),均经换药3周左右愈合,无瘘死亡病例。结论:吻合口瘘的发生与局部感染、基础疾病、吻合口的血供及张力、吻合方式等多种因素有关,临床应该采取综合措施,积极预防以避免吻合口瘘发生。  相似文献   
3.
方良伟  田小丰  陈伟  贡力  卞钧 《江苏医药》2003,29(9):671-671
近5年来,我院遇到4例患胸部手术并发复张性肺水肿,经积极治疗,均治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和评价升主动脉不接触技术(No-touch)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5例合并升主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例,女2例,年龄68~76岁,平均70.2岁。5例均采用常规胸骨正中切口行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OPCABG)。2例行双侧乳内动脉原位移植,3例以左乳内动脉为唯一的供血来源,大隐静脉近端与左乳内动脉端侧吻合。所有患者未在升主动脉上进行任何操作。结果 5例患者共移植血管13支,全组手术均顺利完成,痊愈出院,无院内死亡。手术后所有患者心绞痛均消失,心功能改善Ⅰ~Ⅱ级。无围术期心肌梗死和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结论对合并升主动脉粥样硬化的冠心病患者,采用OPCABG结合升主动脉不接触(No-touch)技术,可使病变冠脉完全再血管化,降低术后脑卒中的发生率,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膈疝因其主诉大多无特异性,给临床诊治工作带来一定困难.我院胸心外科从1975年12月~2004年1月,共收治各类膈疝23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纵隔肿瘤是较为常见的胸部疾病,手术是其首选治疗方法.1982年4月~2009年2月,本科共收治原发性纵隔肿瘤80例,均经手术及病理确诊,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70岁以上老年人非小细胞肺癌手术适应证、并发症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70岁以上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手术治疗的结果。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手术切除率93%。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33%。随访率90%,1,3和5 a生存率分别为81%,41%和29%。结论对老年肺癌患者及时诊断,尽早行外科手术治疗可获得较好效果,但应严格选择手术适应证;强化老年肺癌患者围手术期管理是确保患者平稳恢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食管癌晚期致气管狭窄应用气管支架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管癌晚期的病人,肿瘤多向气管侵犯引起呼吸道梗阻,从而危及病人的生命。我们自1997年初应用气管支架治疗此类病人13例,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3例中男11例,女2例;年龄42~68岁。临床均表现为重度呼吸困难,不能平卧、排痰困...  相似文献   
9.
2004年10月-2009年3月,我们在电视胸腔镜(VATS)下缝合肺大疱治疗自发性气胸患者2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手术中连续缝合与间断褥式缝合的手术疗效。方法选择风心病二尖瓣、主动脉瓣病变患者40例,随机分为连续缝合组及间断褥式缝合组,每组20例。比较2组平均主动脉阻断时间、心肺转流时间、术后正性肌力药物用量、呼吸机辅助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连续缝合组主动脉阻断时间均明显短于间断缝合组,术后需正性肌力药物减少,呼吸机辅助时间缩短,并发症减少,住院时间缩短,2组均无瓣周、瓣缘漏发生。Cox模型回归分析显示主动脉阻断时间是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因素;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表明主动脉阻断时间>87.2 min组发生并发症的风险是主动脉阻断时间≤87.2 min组的4.327倍。结论主动脉阻断时间>87.2 min多提示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风险,而瓣膜置换术中采用连续缝合法可显著缩短主动脉阻断时间,从而有效控制心肌缺血,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