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DWI ADC值与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及Ki-67、P53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59例接受DWI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癌患者,病理组织均经Ki-67和P5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根据镜下癌细胞及间质的分化程度进行Gleason评分,将其分别纳入高分化组(<7分,n=17)、中分化组(7~8分,n=23)或低分化组(>8分,n=19)。比较各组间ADC值的差异,分析病灶ADC值与Gleason评分及Ki-67、P53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59例前列腺癌病灶的ADC值为(0.98±0.19)×10-3 mm2/s,高分化、中分化和低分化组ADC值分别为(1.14±0.17)×10-3 mm2/s、(1.05±0.17)×10-3 mm2/s和(0.88±0.24)×10-3 mm2/s,总体和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前列腺癌ADC值与Gleason评分、Ki-67和P53蛋白表达均呈负相关(rs=-0.611、-0.491、-0.511,P=0.019、0.016、0.021)。结论 前列腺癌ADC值分别与Gleason评分及Ki-67、P53蛋白表达呈负相关。通过ADC值可初步评价前列腺癌的恶性程度及细胞分化、增殖程度。  相似文献   
2.
【摘要】 患者男,67岁,因头顶部皮损1年余来院就诊。体检:头顶部一淡红色环形斑块,约1.5 cm × 1cm,中央凹陷,边缘见淡黄色丘疹样突起,表面无毛发生长。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轻度增生,表面部分区域凹陷,真皮内见多个皮脂腺融合增生;真皮浅层见较多条索状嗜碱性上皮细胞及角囊肿,周围胶原纤维明显增生。免疫组化结果:CD34阳性(毛源性间质),上皮膜抗原、细胞角蛋白20阳性,bcl?2、P53、CD56、Ⅳ型胶原纤维均阴性,增殖指数Ki67 2% ~ 5%。病理诊断:结缔组织增生性毛发上皮瘤伴皮脂腺增生。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肝癌是肝脏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但纤维板层型肝癌、外生性肝癌及副肝原发性肝癌是原发性肝癌中较少见的类型,其中副肝原发性肝癌仅有个例报道,因其发生率较低,常被误诊为肝脏的其他肿瘤或其他部位的肿瘤[1-2].笔者对收集的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肝脏少见类型原发性肝癌的影像学和病理学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以期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YAP蛋白和上友间质转化(EMT)相关蛋白E cadherin. Vimentin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0例正常宫颈、50例鳞状上皮内病变及125例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YAP 和EMT相关蛋白E cadherin、Vimentin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 YAP、E cadherin和Vimenti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 20%、55. 20%和48. 80% ,与鳞状上皮内病变和正常宫颈组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01) ; YAP蚤白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 05); E cadherin及Vimentin 蛋白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FIGO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 05),与其它临床病理参数无关(P>0. 05); YAP的表达 与E cadherin的表达呈负相关关系(t= 0. 395 ,P<0. 05),而与Vimentin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t=0. 338,P<0. 001)弋 结论 YAP蛋白的表达可能与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可能通过调控EMT促进宫颈鳞状细胞痛的浸润 转移。  相似文献   
5.
正患者男,54岁。因头面部、躯干及双上肢近端斑块和结节2年,于2018年5月8日来本院皮肤科就诊。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躯干出现多个红褐色斑块和结节,渐累及颈部及双上肢近端,无疼痛及瘙痒,无发热及关节肿痛,后皮损逐渐增多、增大,近1年皮损累及头面部。外院拟诊为"脂溢性皮炎",予复方甘草酸苷口服、夫西地酸外用,病情无好转,自发病以来患者饮食、睡眠可。既往体健,个人史及家族史无特殊,无食物及药物过敏史。  相似文献   
6.
正1临床资料者,男,59岁,因脑出血术后18个月,脑梗塞6月入院。查体:右侧肢体活动不利,腹部膨隆,下腹压痛,左肾区扣痛,余未见异常。辅助检查:腹部B超提示膀胱区混合型占位。后经局麻行膀胱镜检查,活检病理诊断结果提示膀胱粘膜囊性膀胱炎。在腰麻下经尿道行膀胱肿瘤电切术,手中所见:膀胱底见一3×3×2cm大小新生物,蒂明显,表面光滑,活动可,与前列腺分界清楚,距左侧输尿管开口约1.5cm,双侧输尿管口呈裂隙状,喷尿良好。临床初步诊断:膀胱占位待查。  相似文献   
7.
唐波  梁静  甘中华 《现代医药卫生》2013,29(7):1000-1001,1003
目的探讨液基薄层细胞学(TCT)联合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意义。方法收集采用TCT检查的8 136例患者,其中317例同时行HPV检测及活体组织检查。结果 TCT检查发现异常283例(3.48%),其中无明确意义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179例(2.20%),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81例(1.00%),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16例(0.20%),浸润癌(SCC)7例(0.09%),诊断符合率为84.10%。HPV阳性患者209例,感染率为65.93%,其中高危型176例(84.21%),诊断符合率为85.80%。单独运用TCT检查漏诊10例,单独检测HPV漏诊77例,联合检测未发现漏诊病例。结论 TCT联合HPV检测能提高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8.
甘中华  高杰  唐波  王洪飞 《重庆医学》2018,(23):3061-3063
目的 探讨声带鳞状细胞癌术后纤维/肌纤维母细胞假肉瘤样增生的病理特征.方法 对1例声带鳞状细胞癌术后发生的纤维/肌纤维母细胞假肉瘤样增生的临床表现、组织形态和免疫表型进行研究,并文献复习.结果 该病变发生于声带鳞状细胞癌术后8d,声带表现为白色新生物,质韧;肿瘤由梭形细胞、上皮样细胞组成,间质少量炎细胞浸润,向周围累及横纹肌,肿瘤细胞强表达波形蛋白、弱表达肌红蛋白和肌动蛋白,未表达广谱细胞角蛋白(AE1/AE3)、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等;增殖指数达10%~20%.结论 该病形态上易与恶性肿瘤混淆,需做免疫组织化学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