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7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型糖尿病脂肪肝的筛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目的 探讨2 型糖尿病(T2DM)伴脂肪肝的患病率与相关因素。 方法 对400 例T2DM患者进行临床、生化、瘦素、C肽与肝脏超声检查。 结果 T2DM患者脂肪肝的患病率为46%,该组的体质指数(BMI)、舒张压显著高于无脂肪肝组(P<0.05),甘油三酯(TG)、1 h与2 h C肽、瘦素水平显著高于无脂肪肝组(P<0.01);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1 h C肽、瘦素、TG水平升高,与脂肪肝的发生呈正相关关系。 结论 T2DM患者脂肪肝患病率明显升高,且与BMI、TG、C肽、瘦素水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背景:为达到数据共享的目的,不同厂家生产的双能X射线吸收骨密度仪需要进行仪器之间的校正。目的:利用峰值骨量的人群尝试确立Challenger与Holigic QDR4500型DXA之间的数据换算关系。设计、时间及地点:数据直线相关及回归分析实验,于2007-10在青岛海慈医院骨密度室完成。对象:25~35岁符合青岛地区峰值骨密度的健康成年女性30人。方法:受试者分别经法国DMS公司产的Challenger型扇形束X射线吸收骨密度仪和美国Hologic公司产的QDR-4500A型扇形束X射线吸收骨密度仪测得骨密度值。主要观察指标:通过直线相关与回归分析分别计算出L2~4正位和左侧股骨颈、大转子、Ward三角区6个骨骼区域的骨密度换算公式,并进行青岛与长沙两地区健康女性多骨骼部位骨密度数据库校正前后的比较以验证公式的可行性。结果:两种骨密度仪测定得到的数据显著相关,存在线性关系。校正之前,青岛地区女性髋骨骨密度高于长沙地区;校正之后两地区骨密度无显著性差别。结论:峰值骨量人群可用于Challenger与Holigic QDR4500型双能X射线吸收骨密度仪之间的校正。  相似文献   
3.
采用三次回归模型拟合男性与女性骨矿密度(BMD)随年龄变化趋势,获得男性与女性的峰值骨量(PBMD),通过与骨质疏松骨折患者BMD比较以评估数据库的诊断敏感性。25~35岁健康女性分别用不同双能量X射线吸收测定术(DXA)测量BMD,找出两者间BMD相关系数及回归方程并校正不同仪器的BMD数据,评价不同部位和不同PBMD对骨质疏松症诊断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制动是高钙血症的一种罕见病因, 常见于骨折、脊柱损伤、四肢瘫痪或大面积烧伤的患者, 而由痛风引起者临床罕见。报告1例因严重痛风而制动所导致的以高钙危象、急性肾衰竭为主要表现的病例, 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制动性高钙血症的临床认识和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5.
92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密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DM)患者的骨密度(BMD)变化。方法:对34例男性、58例女性2型DM患者及性别、年龄上相匹配,体重指数无显著性差异的健康者71例应用双能X线吸收法行L2~4后前位BMD测量,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2型DM患者的BMD较对照组低,骨质疏松(OP)检出率高,差异有显著性。结论:2型DM易合并OP,应将骨密度作为其常规检查项目。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12岁月经初潮,周期不规律,每5~8个月来一次,共来潮三次,此后闭经.近3年体重增长较快,每年达10公斤,渐出现声音粗哑,体毛浓密,皮肤粗糙伴色素沉着,尤以颈项部、腋下、腹股沟区为著.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运动训练会影响免疫系统中不同成份的功能,包括免疫细胞数量和亚群比例、免疫球蛋白水平、NK细胞活性、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为主的细胞因子活性。运动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受神经内分泌系统调节,并且由谷氨酰胺维持其功能。本文将探讨激素和细胞因子对训练应答的影响。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89-01/2002-12的关于激素和细胞因子对训练应答的文章,检索词包括AcutetrainingresponseHSP702,IL-6,LeptinOvertraining等,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择与运动引起的代谢调节、代谢调节机制、训练和过度训练的应答相关的文章,然后筛除与以上要求无明显联系的文章。排除重复性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65篇关于激素、细胞因子、及其对训练应答的文献。排除50篇。纳入与本文密切相关的15篇。资料综合:运动训练与外周细胞、大脑中枢过程、激素烟胺吡林调节和转化机制有关。在急性运动应答中,外周细胞机制主要是代谢调节以获得足够的能量供应,也包括相关的细胞因子和激素反应。运动引起的代谢调节主要有葡萄糖平衡的激素调节、细胞因子、运动和葡萄糖的平衡、瘦素与新陈代谢。结论:瘦素、白细胞介素6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在运动应答的激素调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骨骼肌可以积极的适应运动训练产生细胞因子和应激蛋白以及转化蛋白质如MHC亚型。这些物质可以在下丘脑水平上对中枢调节机制进行反馈。  相似文献   
9.
例1.先证者(Ⅲ2),男,22岁,因"呼吸困难11个月余,加重6 h"于2020年7月入院.自6岁始间断鼻衄,12岁始生长迟缓,同年患"痛风".近1年多次住院,检查示重度贫血和代谢性酸中毒,肌酐自首次入院109 μmol/L开始进行性升高,未规律用药.有身材矮小、肝大家族史.查体:身高130 cm,体质量30 kg,娃...  相似文献   
10.
人体肠道内存在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肠道细菌,这些细菌与人体环境保持平衡状态,共同参与人体的正常生理过程。它们在防御病原体入侵、维持人体免疫系统稳态以及物质代谢与生物转化等方面发挥独特作用。肠道菌群的稳态是维持健康的必要条件,而肠道菌群的失调与许多疾病如肥胖、糖尿病、结直肠癌、抑郁及炎症性肠病等的发生密切相关。多项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失调介导的免疫损伤是炎症性肠病(IBD)的重要发病机制,在IBD患者中针对肠道菌群紊乱的治疗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阐述了人体肠道菌群组成、肠道菌群的功能及肠道菌群与IBD关系的最新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