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影响。 方法本研究将2006年12月至2009年5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伴吞咽障碍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康复训练组、康复训练加电刺激组和康复训练加电针组,每组患者30例。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加电刺激组在康复训练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增加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康复训练加电针组在康复训练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增加电针治疗。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采用标准吞咽功能评估(SSA)以及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来评定各组患者的吞咽功能和生活质量。 结果治疗前,4组患者性别、年龄、发病到治疗时间,脑卒中性质,SSA评分,SWAL-QOL评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治疗前、后SSA和SWAL-QOL评分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3组治疗前、后SSA和SWAL-QOL评分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SSA和SWAL-QOL评分比较,对照组低于其余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康复训练加电刺激组与康复训练加电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优于康复训练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可促进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常规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或常规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电针治疗吞咽障碍的疗效优于常规药物治疗和常规药物治疗+康复训练治疗,且两者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2.
"镇八方"之妙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临床治疗脾胃本病和其他脏腑受病的体会与经验,介绍著名中医临床家卢铸之创造的镇八方之法及其临证运用要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冠脉介入干预(PCI)后的冠脉及微血管再灌注的变化.方法 51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随机分为血管远端保护装置组(GW组)和未使用血管远端保护装置组(NGW组),用冠状动脉造影术确定梗死相关动脉,通过冠脉造影的结果分析支架成功植入冠脉病变区后的QCA、TIMI分级和TMP分级.结果心率和平均血压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别,PCI术后48 h GW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高于NGW组(54.74%±10.99% VS 47.33%±8.83%,P<0.05).结论在PCI过程中,运用血管远端保护装置可能改善心肌梗死病人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胸腰椎骨折术后地震伤员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五一二汶川大地震中胸腰椎骨折术后地震伤员60例,随机分为康复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卧床休息、固定、药物止痛等传统保守治疗,康复组于入院后第1天开始介入综合康复治疗。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采用Barthel指数(BI)评定患者ADL能力,采用简明健康调查问卷(SF-36)评估患者生活质量。 结果治疗前,2组BI评分和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康复组治疗前、后比较,ADL能力和生活质量均有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生活质量有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ADL能力无提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治疗后2组BI评分和SF-36评分比较,康复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恢复和提高胸腰椎骨折术后患者ADL能力和生活质量均有促进作用;卧床休息等传统治疗对提高胸腰椎骨折术后患者生活质量也有作用,但对恢复其ADL能力作用不大。  相似文献   
5.
眩晕是临床常见症状,其中由颈椎病引发的眩晕或头晕称之为颈性眩晕,常见于中老年患者,具有病程长、易反复等特点,能诱发严重的不良情绪和心理反应,继而发展成焦虑、抑郁、恐惧等各种形式的心理障碍,给患者学习、工作、生活等带来较大负面影响,同时也已成为阻碍颈性眩晕治疗效果和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因此,对颈性眩晕的康复治疗除常规躯体治疗外,还应包括对患者心理及社会功能进行康复干预。本研究拟从心理治疗方面入手,着重探讨心理干预在颈性眩晕患者康复治疗中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心肌与血管再生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物实验和初步人体临床试验研究表明,经冠状动脉灌注或心肌直接注射自体干细胞或祖细胞能减轻心肌的疤痕形成和纤维化,增加心肌新生血管的形成达到增加心肌血流量.一些中药也可通过刺激心肌缺血区各种血管生成因子和旁分泌达到促进血管生长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王杨春  戴万亨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5):1988-1989
间歇性跛行是闭塞性周围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表现和典型症状。此病发病年龄一般在45岁以上,男性病人比女性多见。目前,我国已逐步成为老龄化大国,此病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本病属中医学“血瘀”证范畴。现将近年来对本病的临床研究及内科治疗综述如下。1非药物治疗1.1运动锻炼[1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肢上肢腕背伸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8例。两组药物治疗相同,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加肌电生物反馈技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腕背伸时主动关节活动范围(AROM),腕背伸时肌肉最大收缩时肌电(EMG)阈值。结果 3个疗程后治疗组患者腕关节的AROM、EMG阈值均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有助于明显改善偏瘫患者腕背伸功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