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药学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徐岩  陈仲清  余让辉  李国锋  王晓俏 《医药导报》2009,28(11):1427-1431
目的 制备罗哌卡因 醋酸地塞米松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微球(简称微球)并研究其体外释药特性。方法以PLGA为载体,采用W1/O/W2双重乳化 溶剂挥发法制备微球,研究实验过程中有机相PLGA浓度、外水相/有机相体积比、内水相体积、外水相聚乙烯醇(PVA)浓度几项因素变化对罗哌卡因 醋酸地塞米松PLGA微球粒径、表面形态﹑载药量﹑包封率和突释行为的影响。结果有机相PLGA浓度在制备微球的过程中是一个关键性因素。随着PLGA浓度增加,微球粒径增大,载药量﹑包封率明显提高,突释降低;外水相/有机相体积比增大,微球粒径增大, 载药量﹑包封率明显提高,微球表面更加光滑﹑微孔减少,突释降低;随着内水相体积增加使得微球表面的微孔明显增多,突释增加,载药量﹑包封率降低;当外水相PVA浓度由0.5%增加到2%,微球粒径变小,突释效应增加。通过优化条件制备的微球形状为球形,外观光滑圆整,粒径分布均匀,其中>90%分布在20~70 μm。罗哌卡因载药量(7.48±0.33)%,包封率(70.97±2.36)%;醋酸地塞米松载药量(1.52±0.16)%,包封率(57.30±1.17)%。结论采用W1/O/W2双重乳化 溶剂挥发法成功制备罗哌卡因加醋酸地塞米松PLGA微球;以优化工艺制备的微球,在体外具有明显的缓释行为,释药曲线呈典型S形三阶段模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临床华法令抗凝治疗的监测方法和注意事项.方法 将116例接受华法令抗凝治疗的心房颤动(房颤,AF)患者和深静脉血栓(DVT)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70例)华法令起始剂量为2.5 mg,B组(46例)起始剂量为3.75 mg.抗凝治疗第1周每2天监测一次PT和INR,第4次开始每3天监测1次,直到INR稳定达标,INR目标值为2.0~3.0.结果 (1)以2.5 mg为维持剂量者38例(38/116,32.8%),以3.75 mg为维持量者22例(22/116,19.0%),维持量居两者之间者46例(46/116,39.7%),以大于3.75 mg和2.5 mg以下为维持量者各5例(5/116,4.3%).(2)A组中,无1例患者在第3次复查时即达到目标INR.B组中,无1例患者在第2次复查即达到目标INR,有9例患者6天后达标,而这9例患者在随后监测中全部因INR超标而华法令减量.(3)A组INR稳定并达标平均所需时间为(13.56±4.5)天,B组为(17.63±6.6)天(P<0.05).(4)98例房颤患者中,25例患者或家属曾表示退出华法令治疗而接受阿司匹林治疗或拒绝抽血化验,经解释交流后坚持原方案.结论 (1)以2.5 mg为起始剂量比较安全,在基础INR<1.2时,前6天内无需频繁监测INR,过于频繁监测可导致医从性下降并增加医疗费用和出血潜在风险.(2)1周内INR上升趋势明显者,虽在治疗靶目标,也要减量.(3)国人华法令合适剂量大部分在2.5 mg~3.75 mg之间,在此范围之外应注意有无其他因素干预可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