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2 毫秒
1.
<正>脑卒中是中枢神经系统(CNS)中最常见的血管性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等特点[1,2],我国每年新增脑卒中患者超过200万人,其中70%~80%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如运动、语言、吞咽、认知等[3,4],约64%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5]。认知障碍是脑卒中后最严重且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包括学习、记忆等高级脑功能的综合性障碍,不仅直接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还严重影响其他功能康复治疗中的主动配合能力[6],  相似文献   
2.
1临床资料
  患者男,24岁,临床诊断:(1)胸11、12腰椎骨折;(2)创伤性不全瘫痪。于2013年10月22日住院。入院情况:体温36.2℃、脉搏78次/分、血压120/75 mm Hg,神志清楚,既往无药物过敏史,无既往病史。术前准备完善下于10月24日在全身麻醉下行胸椎钉棒内固定术,术后生命体征平稳,10月29日骨肽氯化钠注射液每瓶100 mL 静脉滴注,静脉滴注20 mL时出现四肢、全身抽搐,口角歪斜,神志清楚,血压172/110 mm Hg,脉搏140次/分,血氧饱和度94%~97%,手脚冰凉,全身冒汗,既往无类似症状。立即停止骨肽氯化钠注射液,更换输液管道,给予心电监护及中心吸氧3~4升/分。静脉滴注氯化钠注射液100 mL、异丙嗪注射液25 mg 肌肉注射、葡萄糖酸钙注射液10 mg 静脉推注、安定注射液10 mg 肌肉注射。考虑为骨肽氯化钠输液反应。约40 min 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症状缓解。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益阳灸联合五音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0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益阳灸组(对照组)和五音联合益阳灸组(治疗组),每组30例,治疗时间为8周,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MoCA(北京版)及功能独立性评分(FIM)的改变,对比二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8周后,2组患者MoCA及FIM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各评估指标差异更显著(P0.05)。结论益阳灸及五音联合益阳灸法在治疗脑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时均取得显著疗效,能够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但二者联合应用作用更强。可能是由于在益阳灸温阳行气的同时,五音疗法又使患者身心放松,经脉通达,从而加强了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当前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康复工程学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康复工程学发展的需要,近年来能够营造逼真学习环境,提供良好操作平台的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MOOC)教学模式联合虚拟现实技术的逐渐推广应用,切实推动了康复工程学教学的改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康复工程学的课程教学现状以及基于MOOC的康复工程学课教学模式设计要点与MOOC教学模式联合虚拟现实技术在康复工程学教学中应用现状的概述与分析,为康复工程学教学的改革以及MOOC教学模式联合虚拟现实技术在康复工程学教学中的更好应用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舌骨下肌群和颏下肌群表面肌电图(sEMG)在缺血性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患者吞咽评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缺血性脑卒中后咽期吞咽障碍患者48例,根据透视荧光吞咽检查(VFSS)结果,存在环咽肌功能异常者为观察组,无环咽肌功能异常者为对照组,各24例,同期选取健康志愿者24例为健康组。行sEMG检测,记录三组在静息,空吞咽,吞咽水、浓流质、糊状食物等不同模式下,舌骨下和颏下肌群的均方根值(RMS),观察RMS与VFSS的相关性。结果 各组各肌群RMS均随吞咽难度提高而显著升高(F > 77.652, P< 0.001)。相同吞咽模式下,观察组各肌群RMS最高,其次为对照组和健康组(F > 42.505, P< 0.001)。各肌群RMS与VFSS评分呈正相关(r > 0.548, P <0.05)。结论 检测缺血性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患者咽期颏下及舌骨下肌群sEMG,可初步揭示吞咽肌收缩力,为临床筛查和评估吞咽功能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渐进式阶梯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辅以常规阶梯训练,观察组则辅以渐进式阶梯训练。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简式Fugl-Meyer下肢功能量表(FMA-L)、10 m最大步行速度测试(10MWT)及功能性步行量表(FAC)对2组患者下肢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定。 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BBS、FMA-L评分、10MWT及FAC评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经组间比较发现,治疗后观察组患者BBS评分[(41.03±3.02)分]、FMA-L评分[(29.10±1.32)分]、10MWT [(70.27±2.99)m/min ]及FAC评级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 结论 渐进式阶梯训练可进一步改善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平衡能力,提高步行速度,对患者下肢功能恢复具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痉挛是肌张力增高的一种形式,是一种因牵张反射兴奋性增高所致的以速度依赖性肌肉张力增高为特征的运动障碍,且伴随腱反射的亢进,属于上运动神经元综合征的组成部分~([1])。据统计,痉挛是导致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2]),给患者、家属及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3—4])。针对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康复治疗及手术治疗等方法~([5])。无论采取何种治疗方法,都需要在治疗前后进行有效的评定,本文主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改良经络呼吸训练法对脑卒中急性期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方法 将60例脑卒中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2组患者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常规呼吸训练,观察组则由专业的康复治疗师对患者进行改良的经络呼吸功能训练,每日1次,连续治疗4周。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分别监测2组患者的肺功能[包括时间肺活量(FVC)和第1秒最大呼气量(FEV1)]和肺部感染发生率。 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的FEV1和FVC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的FEV1和FVC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发生肺部感染3例(10%),对照组7例(23.3%),2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5,P<0.05)。 结论 改良的经络呼吸训练法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的肺功能,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改进型牵引制动装置在胫骨闭合性骨折患者术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医院收治的160例胫骨闭合性骨折患者作为对照组,术前使用传统牵引制动装置联合冰袋冷敷;将2021年1月至2023年2月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60例胫骨闭合性骨折患者作为观察组,术前使用改进型牵引制动装置。比较两组入院时、护理1 d后的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焦虑情绪[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入院至术前的并发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张力性水疱、骨筋膜间区综合征、患肢皮肤感染)发生率及术前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1 d后,两组VAS、SAS评分均低于同组入院时,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入院至术前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张力性水疱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前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进型牵引制动装置在胫骨闭合性骨折患者术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优于传统牵引制动装置,可同时实现牵引制动和冷敷的功能,并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焦虑情绪,且安全性和患者护理满意度均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膜椎韧带在椎间孔镜手术中的形态学观察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20例因非盘源性坐骨神经痛,在侧卧位下行经皮椎间孔镜手术对椎间孔处膜椎韧带进行松解的病人的临床资料。记录病人术前、术后1 d、术后3个月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采用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定手术疗效。结果 术中可见膜椎韧带在神经根鞘及硬脊膜腹侧、背侧均存在,膜椎韧带向后方一般附着于黄韧带或者椎板,其形态多样化,长度、宽度、类型无明显节段性或者阶梯性规律。20例病人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60±1.70)个月。病人术后1 d、术后3个月的VAS评分[(3.20±1.06)分、(1.45±1.50)分]均明显低于术前[(7.50±1.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的JOA评分[(25.80±2.61)分]高于术前[(12.55±4.6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随访根据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定手术疗效,优14例,良4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90%。结论 退变萎缩的膜椎韧带对硬脊膜及神经根存在一定的牵扯,采用侧路经皮椎间孔镜技术进行椎间孔处膜椎韧带松解,可以有效治疗非盘源性坐骨神经痛,为膜椎韧带的临床作用提供依据,为椎间孔镜治疗非盘源性坐骨神经痛提供一个新的手术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