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3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48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5 毫秒
1.
无精子症是指射精中完全没有精子,在不育人群中大约占10%~15%,约占总的生育人群的1%[1]。无精子症分为梗阻性无精子症(obstructive azoospermia,OA)与非梗阻性无精子症(non-obstructive azoospermia,NOA)。NOA患者如果睾丸内有精子,可通过显微手术取精(microdissection testicular sperm extraction,mTESE)等外科手术取到精子并接受通过辅助生殖技术获得自己血缘关系的后代。OA患者通过睾丸切开取精等获取精子成功率接近100%,但NOA患者精子成功获得率仅为50%左右[2-3]。所以,如何有效的评估NOA患者群体精子获得成功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睾丸精子的发生主要受到下丘脑-垂体-睾丸轴的调节和睾丸周围局部微环境分泌的激素调节,目前,国内外研究都集中于检测血清生殖激素水平,对于精浆生殖激素的研究较少,已有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正常精液或者少弱精子症。对于无精子症特别是非梗阻性无精子症能否通过精浆生殖激素检测预测其睾丸生精情况,尚未见相关报道。同血清生殖激素相比,精浆生殖激素更能直观的体现睾丸附睾等生殖系统的内分泌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新婚育龄夫妇的达到妊娠时间(time to pregnancy,TTP),并探讨影响夫妇TTP的因素。方法调查广东省2007年初婚的13 189对夫妇在婚后2年期间的孕育情况,运用描述性统计和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所有夫妇的中位妊娠等待时间为5.67个月;女方年龄每增大1岁,TTP增加为原来的1.008倍;月经初潮年龄每迟来1年,TTP增加为原来的1.022倍;月经周期不规则夫妇的TTP是月经周期规则夫妇的1.280倍;月经量多或少夫妇的TTP是月经量中等夫妇的1.088倍;女方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夫妇的TTP是小学及以下夫妇的1.140倍;女方是农民工或工人的夫妇TTP是女方为农民的1.110倍;男方吸烟夫妇的TTP是不吸烟夫妇的1.182倍。结论相对其他因素,妇女的生物学因素(年龄、月经)是育龄夫妇TTP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捐精志愿者年龄、学历、职业、婚育特征与筛查结果的关系,为精子库捐精宣传招募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广东精子库2003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12 362例捐精志愿者的筛查资料进行汇总统计,分析捐精志愿者年龄、学历、职业、婚育特征与筛查合格率的关系。结果:12 362例志愿者中,3 968例(32.1%)精液质量达到合格标准;全部检查结果达到精子库捐精标准即筛查合格的志愿者3 127例(25.3%)。志愿者达到精子库捐精标准合格率20~24岁组为27.7%,25~29岁组24.3%,30~34岁组23.8%,≥35岁组17.5%,不同年龄组筛查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中、专科、本科、研究生的志愿者筛查合格率分别为23.5%、24.0%、25.9%和3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学生和社会人员的筛查合格率分别为29.3%和2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已婚和未婚志愿者的筛查合格率分别为41.5%和2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已生育和未生育志愿者的筛查合格率分别为45.6%和2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人类精子库尽量招募年龄低于35岁、学历大学本科或以上并以学生为主的志愿者,并面向此类人群进行精准宣传,提高他们捐精的积极性和意愿,从而提高精子库筛查合格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外出务工育龄妇女对出生缺陷预防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知晓和服务获得状况,为建立适宜高效的一级预防干预模式提供技术支持和依据。方法:对2013年3~8月在广东部分地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接受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服务的育龄妇女进行出生缺陷预防知识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服务相关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外出务工组378名,户籍地常住组401名。779名对象年龄25.19±3.34岁。两组对象年龄、受教育程度和职业构成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调查对象对于出生缺陷的原因和预防措施及孕前优生服务项目等了解不全面。户籍地常住组对象对于如何获取这些免费服务的认知程度以及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中地中海贫血筛查的意义知晓度明显高于外出务工组(P均0.05)。户籍地常住组对象出生缺陷预防知识得分高于外出务工组,且得分与对象受教育程度明显相关。结论:加强流动人口流入地出生缺陷相关知识科普宣传和孕前保健服务的提供,有利于提高目标人群出生缺陷一级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5.
6.
供精自愿者精液筛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供精自愿者的精液质量状况。方法 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存的标准化方法检查694例供精自愿者的首次精液样本的参数。结果 53.8%(373例)达到WHO精液参考值水平;33.6%(233例)达到卫生部供精质量标准。结论 供精人群的精液质量状况提示关注男性生殖健康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接受人工授精治疗妇女相关观点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2003年接受供者精液人工授精治疗的妇女的态度。方法:采用问卷调查表方式在广东省计划生育专科医院对2003年接受供者精液人工授精治疗的妇女100人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大多数妇女强烈要求供者匿名;约80%的妇女不想让孩子知道他或她是人工授精所生,而且此观点与该妇女的受教育程度呈显著性相关;大多数接受调查的妇女认为一个供精者的精液最多只能使5名不育妇女受孕。结论:研究组大多数妇女认为供精者应该匿名,且受者的相关资料也应严格保密;她们宁愿向孩子隐瞒人工授精的秘密,并认为一个供精者的精液最多只能使5名不育妇女受孕的限制将尽可能地减少子代同宗婚配和妊娠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正> 急性心肌梗塞(AMI)发病率近年有明显增高的趋势。现将我院收治的482例 AMI中死亡的86例加以分析。临床资料男性发病333例,以51~60岁为高峰,女性发病149例,以60~70岁为高峰。男性60岁以上 AMI 死亡率为20.4%,60岁以下为9%;女性60岁以上 AMI 死亡率为33%,60岁以下为21%。梗塞部位以两壁以上病死率为最高,为46.0%,广泛前壁次  相似文献   
9.
不孕症人群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不孕症夫妇心理健康状况,探讨不孕症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不孕症夫妇进行心理状况调查.SCL-90每个项目按1-5分的五级评分,参照全国成人常模标准.数据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不孕症夫妇SCL-90自评总分、总均分、阳性项目数、抑郁、焦虑、人际关系敏感、敌对、躯体化等因子分均高于全国常模(P<0.05);不孕症夫妇之间,女方总分、总均分、阳性项目数均高于男方(P=0.00),而且夫妇双方在总分、总均分、抑郁和焦虑因子得分均呈高度相关性(r>0.7,P=0.00).结论 不孕症作为生活重要负性事件,可严重影响不孕症夫妇的正常心理活动,不孕症人群的整体心理卫生状况较正常人差,尤其以抑郁、焦虑、人际关系敏感等为主要表现.不孕症夫妇女方负性情绪大于男方,并且夫妇之间的负性情感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干预把Tcu-M型IUD 放到子宫内膜腔的宫底部位,观察其避孕效果;方法:上环时即时B超测距,子宫纵切图像上测量IUD上缘至宫底外缘距离,其设定距离是≤14mm,若其距离较宫底厚度≥3mm则予以干预重置,对放置Tcu-M型避孕986例育龄妇女18个月避孕效果进行前瞻性研究分析;结果:放置节育器18个月继续存放率、脱落率、带器妊娠率分别为87.34、3.49、0.91/每百妇女,哺乳期置器妇女发生脱落的相对危险度是非哺乳期置器妇女的2.4倍;从事体力劳动的对象置器后带器妊娠和总停用发生的相对危险是非体力劳动对象的2.364倍和2.859倍;其他协变量均不是影响的重要因素;结论:二维B超的问世使IUD宫内定位的无损伤常规监测成为可能,应用于置器技术质量培训和临床操作,把IUD置入宫底部位提高置器质量可以进一步提高IUD的避孕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