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9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1997年 2月开始 ,我们采用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 ( IVIG)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ITP)病儿 2 8例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ITP病儿 2 8例 ,男 15例 ,女 13例 ;年龄 2 70 d~ 13岁 ,<3岁 6例 ,3~ 6岁 7例 ,>6岁 15例。均经临床、血常规和骨髓检查确诊 ,符合 1986年全国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急性型 2 0例 ,慢性型 8例。初治 7例 ,曾单纯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 15例 ,接受糖皮质激素加长春新碱治疗 6例 ;治疗前病程 2 d~ 4年 ,<3 0 d者 13例 ,3 1~ 180 d者 7例 ,>180 d者 8例 ;治疗前血小板数 <2 0× 10 9/L 者 …  相似文献   
3.
<正>输血治疗是临床治疗主要手段之一,有时是不可替代的手段,但输血不良反应是影响临床救治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已知非溶血性发热反应(FNHTR)、包括血小板输注无效在内的同种免疫、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TA-ALI)、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的发生与输入白细胞密切相关[1],因此去除白细胞输血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目前去除  相似文献   
4.
探讨脐血血清对急性白血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造血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采用体外CFU-GM培养法观察正常成人血清和脐血血清对正常造血细胞和急性白血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造血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显示:脐血血清能明显促进正常CFU-GM和急性白血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CFU-GM生长,因此:脐血在体外能够刺激正常骨髓和急性白血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骨髓造血祖细胞增殖,提示急性白血病强化疗和干细胞移植时输注脐血可促进骨髓  相似文献   
5.
1 微嵌合假说的提出196 9年 ,Kashiwagi等通过核型分析发现在移植的肝脏中 ,网状内皮细胞为受者细胞取代 ,而肝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仍为供者型 ,首次提出了器官移植嵌合体的观点 ,以后许多研究都证实了这种嵌合状态的存在 ,但均限于植入的器官内。 1992年 ,Starz  相似文献   
6.
7.
Rh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产前诊断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生儿溶血病(hemolytic disease of the newborn,HDN)是一组由于母婴血型不合导致的胎儿或新生儿免疫性溶血性疾病。在我国以ABO血型不合较多见,Rh血型不合次之,但后者病情较重,预后差。传统的HDN诊断是在产后经血清学实验确诊,而此时干预治疗已无法纠正产前溶血、贫血、高胆红素血症造成的组织器官损伤。早些时候HDN的产前诊断是通过羊膜腔穿刺或绒毛膜活检获取胎儿细胞进行的,此类方法费用高,对胎儿有一定危险性,如诱发流产、胎盘出血等,也曾有人试图采用脐静脉穿刺等方法获取胎儿有核红细胞,但技术复杂且危险性大。1977年,Lo等[1]…  相似文献   
8.
应用CS-3000plus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单供体血小板浓缩液.用于急性白血病出血患。经与输注手采多供体血小板混悬液比较,单供体组临床输注教果明显,输注后1小时和24小时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及CCI值均高于多供体组(P<0.05),同种免疫反应发生率也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9.
随着细胞工程技术的发展,血液中心或中心血站提供的血液成分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不仅拓宽了移植用造血干细胞来源,还为过继性免疫治疗、基因治疗提供了可靠载体,为某些难治性疾病的治疗开创了新方法、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正>动脉血栓形成导致的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当今人类死亡或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抗血小板药物(antiplatelet agent,APA)能够有效治疗和预防动脉血栓性疾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也需抗血小板治疗,因此使用APA的人群数量相当庞大。传统APA导致出血的风险较低,而目前临床常用的新型APA发生出血的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