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研究青年急性肺血栓栓塞症(APTE)患者的远期预后,分析远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整理81例1997年1月—2008年12月经北京安贞医院诊治出院且年龄≤44岁的APTE患者资料,通过电话、信访、门诊复查进行随访;以发生远期不良临床事件为观察终点,分析远期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81例患者中男52例(占64.2%),女29例(占35.8%)。既往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病史(41例,50.6%)、近期创伤、骨折、手术史(12例,14.8%)为常见危险因素,病因不明的自发性PTE 31例(38.3%)。远期预后良好、无明显并发症37例(45.7%),复发性VTE 5例(6.2%),栓塞后综合征29例(35.8%),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4例(4.9%),死亡6例(7.4%)。单因素分析显示既往VTE史、自发性PTE、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与远期预后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既往VTE史〔OR=0.342,95%CI(0.134,0.876),P=0.025〕、合并下肢DVT〔OR=0.347,95%CI(0.129,0.923),P=0.036〕为远期预后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青年APTE患者远期预后有半数以上发生慢性血栓不良事件;超过1/3的青年PTE患者发病原因不明,并且经单因素分析证实为远期预后影响因素;既往VTE病史及合并下肢DVT为影响远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氧氟沙星方案治疗难治性矽肺结核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氧氟沙星(氟嗪酸,又称秦利必妥,ofloxacin,OFLX)的抗结核作用国内外已有报道,其疗效并不一致。现将我科用OFLX治疗难治性矽肺结核病人的情况做一介绍。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选择我科1988年6月~1997年6月住院的矽肺结核男性病人58...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急诊科脓毒症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血小板计数比值(RPR)的变化趋势并评价其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收集2018年11月-2020年12月期间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急诊科收治的223例脓毒症患者,记录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入院24 h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 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  相似文献   
4.
48例恶性肿瘤并发肺血栓栓塞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恶性肿瘤患者发生肺血栓栓塞症(PTE)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以增强医生诊断意识。方法:对2000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北京安贞医院住院的48例恶性肿瘤合并PTE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呼吸系统肿瘤患者16例(33.33%),消化系统肿瘤患者13例(27.08%),泌尿生殖系统肿瘤患者9例(18.75%),乳腺癌患者8例(16.67%),血液系统肿瘤患者1例(2.08%),甲状腺癌患者1例(2.08%)。男性常见肿瘤为肺癌,女性常见肿瘤为乳腺癌。患者中以手术、年龄≥60岁、静脉血栓栓塞病史、伴发肿瘤转移等为常见危险因素。18例(37.50%)为诊断恶性肿瘤前发现PTE,4例(8.33%)发生在围手术期,26例(54.17%)为确诊恶性肿瘤后发现PTE。PTE治疗后好转出院35例(72.92%),治疗无效1例(2.08%),死亡6例(12.50%)。结论:恶性肿瘤患者是发生血栓事件的高危人群,早期正确评价恶性肿瘤患者合并PTE风险,做好预防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含氧氟沙星方案治疗难治性矽肺结核的临床观察北京矿务局总医院结核科102300陈东进,王丰容,姜平北京邮电总医院100032郑慧氧氟沙星(OfloxacinOFLX)的抗结核作用,国内外已有报道,其疗效并不一致。本文对我科以OFLX用于难治性矽肺结核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急诊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变化及其对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 2017年10月至2019年9月,急诊科AIS患者224例(病例组)和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240例(对照组),分别于入组后24 h内检测血清25(OH)D水平;病例组入院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营养风险筛查2002 (NRS2002)进行评定,24 h内采集静脉血行生化分析;发病后180 d随访,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mRS ≤ 2, n = 106)和预后不良组(mRS > 2, n = 11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局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25(OH)D对AIS结局的预测能力。结果 病例组血清25(OH)D显著低于对照组(Z = 4.296, P< 0.001);预后不良组血清25(OH)D显著低于预后良好组(Z = 5.876, P< 0.001);校正年龄、性别、营养风险、梗死体积和NIHSS评分等因素后,25(OH)D仍是AIS结局的独立保护因素(OR = 0.925,P < 0.05)。ROC曲线下面积为0.795 ( P < 0.001),预测切点13.17 ng/ml,约登指数0.548,敏感性0.746,特异性0.802。 结论 血清25(OH)D水平能在较好预测AIS 180 d的结局,可能有助于AIS急诊患者的危险分层。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比较缺血性卒中风险预测评分(iScore),住院前并发症、意识水平、年龄和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评分(PLAN),洛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登记评分(ASTRAL)和血管事件患者总体健康风险评分(THRIVE)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30 d、3个月和1年死亡风险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9.
正患者,男性,65岁。主因"咳嗽、咳痰、喘息5 d,加重4 h"于2016年12月5日21∶10由120急救车送入本院急诊科抢救室。患者近15 d前出现咳嗽、咳痰、喘息,于解放军第97医院(徐州)呼吸科住院治疗;今日出院乘火车来北京拟继续住院治疗,约4 h前患者下车后感喘息加重,不能平卧,无发热、畏寒、寒战,未予特殊处理;喘息持续不能缓解,家属呼叫120急救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ISAN评分、A2DS2评分、急性缺血性卒中相关性肺炎评分(AIS-APS)以及PANTHERIS评分对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4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急诊病房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38例,将其分为SAP组(n=125)和非SAP组(n=213),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评价四种评分系统对SAP的预测作用。结果急诊病房中SAP发生率为37.0%,SAP组与非SAP组患者在年龄、并发症(房颤、冠心病和脑卒中)、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ISAN评分、A2DS2评分、AIS-APS评分以及PANTHERIS评分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PANTHERIS评分的A值(0.818)最小,与AIS-APS评分、A2DS2评分和ISAN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ISAN评分和A2DS2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ISAN评分、A2DS2评分和AIS-APS评分均能有效预测急诊病房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SAP的发生。但由于AIS-APS评分计算相对复杂,建议急诊工作者采用ISAN评分和A2DS2评分预测脑卒中患者S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