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牛妞 《南京护理》2019,8(6):66-70
细菌生物膜感染已被证实与慢性伤口的迁延不愈密切相关,此类伤口若治疗控制不佳,伤口极易恶化甚至引发全身感染导致患者死亡。因此,如何有效预防及治疗慢性伤口细菌生物膜感染已成为全球伤口管理专家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就慢性伤口细菌生物膜感染的定义、流行病学、常见致病菌及其产生生物膜的能力、形成机制、影响因素、识别诊断、治疗策略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更好的认识、管理慢性伤口细菌生物膜感染,以期提高此类伤口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胆石症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因此深入探讨胆结石的成因,以获得更为有效的防治措施有其重要性和必要性.胆结石一般分为以胆固醇为主和以胆色素为主的两大类型.据Soloway1977年的统计前者约占70%.后者约占27%左右.胆固醇结石的成因许多作者认为胆固醇结石的成因主要涉及胆汁中胆固醇过饱和、胆汁蛋白质异常,胆囊郁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淋巴水肿护理现状及发展趋势,梳理研究的热点问题,为进一步开展淋巴水肿护理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以"淋巴水肿"+"护理"为主题词对收录在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全文数据库中从建库至2017年10月1日与淋巴水肿护理相关的文献进行检索并分析。结果共检索到210篇相关文献,其中4篇文献为硕士学位论文,其余206篇文献发表在109种期刊上;第一作者单位分布于我国28个省、直辖市或自治区;论文作者合作度为2.22;基金论文比例为5.71%;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的护理研究,占比为87.1%。结论我国淋巴水肿护理的相关研究总体呈上升趋势,但重视程度有待加强,论文质量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4.
对1例手术切口细菌生物膜感染并迁延不愈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及文献回顾,探讨术后切口细菌生物膜感染的临床特点、识别及处理方法。研究结果提示,细菌生物膜感染的术后切口易对抗生素产生耐药,迁延不愈,治疗难度大。个体化身心整体干预结合局部伤口处理有助于治疗此类感染伤口。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 探讨新冠肺炎疫情下“互联网+”伤口造口患者应急管理方案构建及实践效果。 方法 结合新冠肺炎疫情特点,构建基于“互联网+”的伤口造口患者应急管理方案,将其应用于97例患者,并评价应用效果。 结果 方案应用后,51.5%的患者在专科护士指导下掌握相关自我护理方法,无需再到医院就诊。95.9%的患者症状得到好转。线上接诊患者满意度98.7%。无一例患者及护理人员发生感染。结论 疫情下“互联网+”伤口造口患者应急管理方案有助于缓解医疗机构疫情防控负担,降低交叉感染风险。同时,有效地缓解了患者的疾病症状,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6.
抬高腿部常被应用于治疗初期低血容量性休克,有时被心脏学家用来增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的心脏杂音。尽管被广泛运用于临床,但至今很少报道其产生较大和持久血液动力学变化的证据。作者通过测定健康成年受试者卧倒后立刻腿部拾高60°时的心率、血压和心输出量的变化,并结合血液动力学的研究,旨在阐明此法是否与穿抗休克裤一样,能产生明显或持续的“自体输血”作用。资料与方法10名健康志愿受试者,年龄25~35岁,使用乙炔再吸技术测得心输出量,经指示剂稀释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Meta分析明确危重病人失禁相关性皮炎(IAD)的危险因素。[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INAHL、Medline、Springer、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期刊数据库以及万方数据库中关于危重病人IAD危险因素的文献。由2名研究者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并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对符合标准的文献采用RevMan5. 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14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合计样本量1 618例,IAD组522例,非IAD组1 096例,共纳入23个因素进行分析。Meta结果显示,年龄、糖尿病、冠心病、发热、昏迷、尿粪双失禁、稀水样便、粪失禁次数≥3次/日、抗生素、肠内营养与低蛋白血症与危重病人IAD的发生有关。[结论]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应充分了解病人的个体情况,整体预测和识别高危病人,制定针对性措施预防IAD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背景 负压伤口治疗是全球公认的有效技术,国外广泛应用于医院、社区和家庭。国内主要在医院环境中实施,研究能否在家庭环境中安全、有效开展此技术,对提高我国慢性伤口患者的家庭治疗水平和效果有积极意义。目的 评价家庭模式负压治疗处理慢性伤口的安全性与效果,为在家庭中开展此技术提供依据。方法 2015年1月-2018年12月共纳入128例慢性伤口患者,非随机分为对照组62例和干预组66例,对照组在伤口护理门诊接受负压伤口治疗(门诊模式),干预组在家庭环境中接受负压伤口治疗(家庭模式),均连续治疗14 d,然后采用标准湿性疗法随访治疗3个月。安全性指标:负压治疗过程中观察伤口出血、皮肤浸渍、漏气报警、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发生率。效果指标:观察负压治疗前和治疗后14 d细菌阳性率、面积缩小率、深度缩小率及随访治疗3个月的伤口治愈率、愈合时间。结果 对照组脱落率为8.1%(5/62)、干预组脱落率为1.5%(1/6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57例、干预组65例完成了3个月的负压治疗和随访,两组负压治疗时间接近〔(17.5±7.6) d比(18.4±7.9) d,P>0.05〕。两组皮肤浸渍、漏气报警次数及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一例发生伤口出血。干预组治疗14 d的面积缩小率〔(49.4±22.1)%〕高于对照组〔(33.4±2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和对照组的伤口治愈率比较〔(81.5%(53/65)比54.4%(31/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者愈合时间短于后者〔(51.7±16.9) d比(61.9±17.1)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家庭模式负压伤口治疗能够安全、有效地用于各类慢性伤口,改善伤口治疗效果,可用于慢性伤口的家庭护理。  相似文献   
9.
We made a new solvent HUC, and compared it with CE on dissolution of pigment stone; we compared also purified MTBE with GMOC compound on dissolution of cholesterol stone. Having undergone tests both in vitro and in vivo. we found that HUC was more effective for dissolution of pigment stone than CE and MTBE dissolved cholesterol stone much faster than GMOC. HUC showed no toxicity in vivo, while MTBE needs improvement to reduce its local side effects. In addition, measuring biochemical compositions of HUC and GMOC solution during the dissolution of stone, we found in both groups there is a linear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daily dissolved amount of protein and that of the whole stone (pigment or cholesterol), it suggests: to promote the dissolution of protein can improve dissolution of pigment and cholesterol stones.  相似文献   
10.
胰腺癌的早期诊断与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胰腺癌的发病率明显上升,有超过胃癌的趋势,据不完全统计,美国和日本10年间分別增长2~3倍。此病症状隐匿,缺乏特异性,一旦确诊,往往已属晚期,难以手术切除。因而如何提高胰腺癌的早期诊断,增加手术切除率,改进疗效,已为当务之急。现就其早期诊断与治疗进展作一综述。诊断一、早期症状近年来,有些学者认为:若对本病的各种可疑症状提高警惕,在内外科医师密切配合下,及时进行系统的综合检查,早期识別胰腺癌是有可能的。如果能在2个月内明确诊断,手术切除率一般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