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3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9年5月,我院收治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急性肾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及带状疱疹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19岁,患系统性红斑狼疮3年。2009年4月11日,孕16周,在基层医院行药物流产,发现尖锐湿疣。4月21日,行肛周、会阴部尖锐湿疣切除术,术后出现排尿困难、腹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了解院外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笔一次性针头更换现状.方法 采用自行设汁的表格对108例院外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笔一次性针头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患者不能执行注射针头一次性使用的原因.结果 院外糖尿病患者每次更换针头占调查总人数6.5%,院外糖尿病患者一次性针头更换现状值得担忧.结论 院外胰岛素笔一次性针头使用依从性较差的诸多因素中,经济原因和支付方式与依从性相关因素较多.因此,我们在加强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同时,呼吁全社会关心糖尿病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强化教育后对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强化教育组,每组50例,采用ADL和SF-36比较两组患者,随访2 a ADL评分情况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强化教育组患者2 a后生活质量中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维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强化教育可明显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掌握重庆市室内蜚蠊的侵害情况,有效控制其密度,为今后大面积灭蜚蠊积累经验。方法统一时间、统一药物,采用滞留喷洒法和毒饵法集中杀灭,并用药激法和目测法考核灭蜚蠊效果。结果灭前蜚蠊平均侵害率达27.75%,6种不同类型场所蜚蠊的侵害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272,P〈O.叭);灭后蜚蠊的侵害率降至6.46%,杀灭率为76.72%。其中学校的灭蜚蠊效果最好,杀灭率为91.95%;其次是农贸市场,为86.19%;“五小店”相对最差,杀灭率仅为60.79%。6种不同类型场所的灭蜚蠊效果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χ^2=55.235,P〈O.01)。结论本次全市统一灭蜚蠊取得了明显效果,有效降低了蜚蠊密度。同时体会到不同类型场所的灭效高低,与其环境条件因素的影响以及灭蜚蠊工作力度和重视程度有很大关系。环境条件较好,灭蜚蠊相对较易;工作力度越大,重视程度越高,灭效就越显著。  相似文献   
6.
邱北县一次特别行动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麻风特别行动计划是 WHO 全球消灭麻风规划的一部分,其目的是在一些情况特别的流行区,由政府负责,多部门参与,通过宣传、培训,因地制宜地利用当地卫生设施,快速找出病人,并及时用 MDT。文山州邱北县从1997年11月至1998年元月10日组织实施了一次特别行动计  相似文献   
7.
血液透析室是医院感染发生的高危科室,是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重点部门。医务人员手卫生是预防感染,尤其是预防经接触传播疾病最重要、简便、经济和有效的方法,这已成为全球患者安全联盟2007~2008患者安全目标。为加强本院血液透析室医务人员手卫生措施,提高手卫生执行率,在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控制措施,降低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率。方法通过回顾性调查,对2007-01-2009-12新生儿病室采取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前后,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率的分析评价,总结相关因素。结果对新生儿病室采取综合控制措施后,医院感染率由2007年的9.3%下降到2009年的5.4%。结论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率除其自身抵抗力差,易受病原菌侵袭等因素外,提高空气消毒质量,调整病室布局,优化工作流程,加强手卫生和诊疗器械物品消毒管理等,能有效降低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影响血糖仪的准确因素分析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糖仪具有体积小,携带方便,操作简便,获取结果快捷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临床床边血糖测定和糖尿病患者的家庭自我测定,血糖测定的影响因素如取血方法,环境温度,仪器性能等干扰,而导致准确性偏差。我科2008-01/2008-09每月对10例确诊的糖尿病患者进行静脉血和末梢血的血糖仪测定,比较后发现采血方法、环境温度、试纸等原因均可导致准确性偏差,现总结如下。1影响因素1.1采血方法及血量采血方法不正确,如在末节手指中央、疼痛较敏感的部位采血,未等乙醇消毒的手指干燥,所采集的血标本混有乙醇,采血针刺得较浅,致采血量不足,血量过少或加力挤压,致使标本里混有组织液,血量过多溢出试纸指示区。1.2试纸的影响试纸过期,手指拿在试纸检测试区间,试纸条在空气中放的时间过久,将试纸条放在冰箱里致温度太低或受潮,试纸条代码和血糖仪代码的配置或卡号错误。1.3血糖仪的因素血糖仪检测区有灰尘,纤维、杂物等,检测时不小心涂在测试区上的血迹,用有机溶剂清洗血糖仪测试区致使血糖仪性能受到影响,血糖仪放在手机或微波炉等磁场附近。1.4错误的操作程序试纸滴血时间过长放进血糖仪测试区,检测时挪动试纸、试纸发生移动或倾斜,试纸条没有完全插进测试孔底部,...  相似文献   
10.
贲曙萍  熊德华  薛美玲 《护理研究》2013,(25):2773-2774
[目的]探讨PDCA模式结合ABC管理方法在老年糖尿病病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老年糖尿病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采取PDCA模式结合ABC管理方法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采取常规的健康教育方法。[结果]两组病人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治疗的依从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在老年糖尿病病人健康教育中应用PDCA模式结合ABC管理方法可使病人的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提高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