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0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脑脓肿48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分析脑脓肿的感染来源、诊断及治疗方法的选择,应用非手术、穿刺轴脓和手术切除方法治疗脑脓肿48例。结果治愈率为81.25%,好转率12.5%,死亡率6.25%。脑脓肿感染来源以耳源性及隐源性多见,其诊断主要依赖于CT与MRI,非手术、穿刺术与切除术可视病情及其特点选择。  相似文献   
2.
陈丹  熊光仲 《中国全科医学》2007,10(17):1444-1445
随着我国急诊医学近30年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逐渐发现仅凭医院先进的仪器和急诊医护人员的操作技能已经不能完整地体现人性化的现代急救意识。医学心理学的进步更是让心理因素影响人体健康的事实得到广泛重视。本文就急诊患者和医护人员双方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探讨在急诊工作中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脑出血、脑梗塞与血小板、INR、APTT、FIB等凝血机制的改变的相互关系。方法 选自 2 0 0 2年 7月至 12月在我院急诊科首次就诊的 84例脑出血患者组、 70例脑梗塞患者组 ,同时随机抽取在我普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 75例患者作对照组组 ,分别测定其血小板、PT、INR、APTT、TIB值。结果 脑梗塞组血小板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而脑出血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脑出血与脑的PT、INR及FIB浓度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但APTT无明显差异。结论 脑梗塞与血小板增高有关 ,脑出血与脑梗塞与PT、INR、FIB增高互为相关。  相似文献   
4.
外伤性颅脑损伤CT影像环池改变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铁  熊光仲 《医学临床研究》2008,25(12):2191-2193
【目的】探讨外伤性颅脑损伤时CT影像环池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52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伤后12h以内,平均4.6h)的首次CT扫描影像于中脑水平准确测量环池前后径,精确到0.1mm,分为0mm、0~0.5mm、0.5~1mm、1~2mm、2~3mm及〉3mm6个组,随访3个月,按照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标准分别分为预后良好组(恢复良好、中残)及预后不良组(重残、植物生存、死亡)。观察环池改变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及预后的关系。【结果】环池形态与GCS评分有显著相关性(r=0.564,P〈0.01),环池形态改变越明显,GCS评分越低。环池完全闭塞、0~0.5mm及0.5~1mm时预后不良率显著增加(与环池〉3mm组比较,P〈0.01),而当环池池为1~3mm时尽管预后不良率较环池〉3mm组要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结论】环池宽度〉1mm者预后较好,环池影像形态可作为外伤性颅脑损伤患者伤情和预后判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归红注射液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志英  熊光仲  袁峰  朱付平 《当代医学》2009,15(12):147-149
目的探讨归红注射液对缺血一再灌注肢体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56只,随机分为正常组、缺血再灌注组及药物干预组,缺血再灌注组和药物干预组又按再灌注后不同的时间点各分为2h、4h、8h组。建立肢体缺血再灌注模型后,检测血清SOD、MPO及TNF-a浓度,取后肢腓肠肌观察干湿重比值检查。结果缺血再灌注组各时间点血清SOD浓度较正常组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药物干预组各时间点SOD较缺血再灌注组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再灌注后血清MPO、血清TNF-a都升高,较正常组比较都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干预组各时间点各观测指标数值较缺血再灌注组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药物干预组各时间点骨骼肌干湿重比值较缺血再灌注各组低,两者比较都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归红注射液能够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减少PMN的游出数量,降低血清中TNF-a的浓度及减轻组织水肿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胶质瘤中缺氧诱导园子-1α(HIF-1α)蛋白及HIF-1αmRNA的表达情况,探讨HIF-1α在胶质瘤中的表达特点,与胶质瘤分级的关系及意义。方法用SABC免疫组化法和原位杂交检测41例胶质瘤和8例正常脑组织标本中HIF-1α蛋白和HIF-1αmRNA的表达,并将胶质瘤分级,比较各级之间阳性表达率的差异。结果41例胶质瘤标本中HIF-1α蛋白阳性表达率为56.1%(23/41例),而8例正常恼组织中HIF-1α蛋白阳性表达率为0,二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HIF-1α蛋白在胶质瘤各病理分级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Ⅰ+Ⅱ级42.3%(11/26例),Ⅲ+Ⅳ级80.0%(12/15例),二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HIF-1αmRNA在胶质瘤中与正常脑组织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胶质瘤各病理分级中的表达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IF-1α在胶质瘤中的表达上调,且与胶质瘤病理分级相关,它有助于肿瘤细胞在缺氧状态下的存活,协助肿瘤的生长和侵袭。HIF-1α在胶质瘤中表达的调节是在转录后水平。  相似文献   
7.
对68例重型脑外伤患者的评分和预后评估进行分析,提出以重型脑外伤病人的血压、脉搏、呼吸、神智(GCS)、瞳孔5项指标作为评估指数进行评分(简称重型脑外伤评估指数),总分为25分,最低分5分。结果表明:评分在7分以下,持续2~4h者,抢救意义不大;8~13分,抢救4~6h无效者,其死亡、残废率很高;计分在14分以上者,有抢救意义,尤以18分以上者,抢救意义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8.
骨折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不同解剖部位的骨折和针对不同的患者其治疗方法不尽相同,治疗的难易程度和预后也相差甚远。有时会出现骨折的延迟愈合甚至不愈合,最终形成假关节,严重影响患肢的功能,导致患者生活质量的下降,在给病人带来极大痛苦的同时,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  相似文献   
9.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是肝胆系严重病症之一。本病发病急、来势猛,死亡率高,国内死亡率平均达17.2%~(1)。多年来,一些兄弟医院曾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本病,取得较好疗效,死亡率仅8.2%~(2),甚至全部治愈~(3)。我院1976年8月至1979年5月,以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32例,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背景:有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可促进内皮细胞增殖、分化和迁移,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诱导分化后细胞自身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及骨形态发生蛋白2如何表达,却鲜见报道。目的:观察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诱导分化过程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表达。方法:取第3代新西兰大白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1d后将细胞分为两组:对照组不更换培养基;诱导组加入成骨诱导培养基进行成骨诱导,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抗原。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细胞成骨分化过程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表达。结果与结论: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诱导后,细胞形态由长梭形逐渐变为短梭形,多角形,最后成集落层叠生长;在诱导过程中,碱性磷酸酶活性逐渐增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诱导7d时Ⅰ型胶原免疫细胞化学染色、14时骨钙素免疫细胞化学染色、21d时钙化结节染色阳性;RT-PCR和Western-Blot结果显示两组均有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诱导后第7,14,21天表达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第7天,两者表达最强。说明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提取操作简便易行,且有较强的生长增殖能力,可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其在成骨诱导过程中,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均先增强后减弱,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可能对血管生成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