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7 毫秒
1.
患,38岁,农民,住院号:324107。病人48d前曾因停经70d后阴道流血并流出血性块状物就医,当地医生诊为早孕、不全流产,并予以刮宫治疗;术中刮出蜕膜样组织约30g,出血不多,未见胎盘膜等组织;术后诊为完全流产,流产后阴道无流血。但白带增多,清涕样。1月前,病人在当地计划生育查体时发现尿妊娠试验阳性,到我院行B超检查示:子宫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缝合与不缝合腹膜对新式剖宫产术后粘连情况的影响,以探索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减少和减轻手术并发症。方法对我院1998~2003年间(不缝合腹膜)和2003~2006年间(缝合腹膜)的剖宫产术的术后粘连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两者粘连情况进行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新式剖宫产也应该缝合腹膜。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新式剖宫产的优缺点,探索新式剖宫产术的改进方法 ,弥补其不足之处,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产妇术后康复.方法 选取2000年产妇行新式剖宫产术者200例为对照组,2007年产妇行新式割宫产改进术200例为观察组.分别观察2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坐起喂奶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和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产妇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坐起喂奶时间、肛门排气时间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改进后的新式剖宫产术弥补了原新式剖宫产术的不足,手术易掌握,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先天性心脏病以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动脉导管未闭(PDA)最常见。随着介入治疗的进展,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已发展成为一种较为成熟的心脏介入治疗技术,它具有疗效显著、并发症少、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临床应用日益广泛。我院自2003年3月-2004年10月完成了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18例,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先将其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25岁,农民,住院号323157。因停经5个月,行利凡诺宫腔注射。2d后腹痛剧烈,难以忍受,出现昏迷,在当地卫生院经阴道自然分娩一死婴(大小符合停经月份),并因产后阴道流血过多、胎盘胎膜剥离不全、阴道复杂裂伤而急诊来院,途中予以补液、止血。入院查体:T:36.9℃、P:80次/分、R:19次/分、BP:12/8kPa,神志清,精神可,心肺无异常,  相似文献   
6.
2007年2月~2008年6月,我们对58例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联合应用欣维宁,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接受欣维宁治疗PCI术患者58例,男42例,女16例;年龄38~74岁,平均59.6岁.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17例,急性心肌梗死41例,58例患者均经股动脉行PCI治疗.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死反复室颤一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年7月,我院成功抢救1例急性心肌梗死反复室颤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产后出血并发DIC患者的抢救方法。方法 分析我院2001年1月~2005年7月间出现产后出血并发DIC患者的抢救方法,并与1998年1月~2001年1月问出现产后出血并发DIC患者的抢救方法相比较。结果 应用凝血酶原复合物组(应用组)抢救成功率为93.3%,未应用凝血酶原复合物组(对照组)抢救成功率为38.3%,两组结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O.05)。结论 对于产后出血患者。确诊后应进行凝血机制的检查,一旦确诊DIC,及早应用凝血酶原复合物等药物以及时补充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mifepristone,RU-486)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的疗效、副作用及不良反应和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30例确诊为EMS的患者,以RU-486,10 mg/d,口服,3个月后,比较试验前后临床疗效(疼痛评分、子宫活动度评分、后陷凹结节大小、附件包块大小);于服药前月经第3天、停药时、停药后第1次月经恢复第3天,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雌二醇(E2)、孕激素(P)、睾酮(T)、卵泡刺激素(LH)、黄体生成激素(FSH)变化;观察用药期间的副作用及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在治疗后月经期与非月经期疼痛评分、子宫活动度评分、后陷凹结节大小、附件包块大小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时E2明显高于治疗前、停药后第1次月经恢复第3天及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LH、FSH与治疗前、停药时、停药后第1次月经恢复第3天及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第1次月经恢复第3天E2、P、LH、FSH,与治疗前、停药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副作用及不良反应包括:胃部不适2例,便秘3例,乳痛1例,头痛2例,潮热2例,轻度肝脏转氨酶(ALT、AST)异常2例。结论连续3个月每天口服米非司酮10 mg治疗EMS有效,短期服用对EMS患者的卵巢储备功能无影响。  相似文献   
10.
2005年1月~2006年8月,我们对住院的14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护理干预,预防其便秘发生,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