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2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1.
目的探讨红外线同位素能谱分析仪(IRIS)^13C—Methacetin呼气试验(^13C—MBT)在国人肝功能分级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肝硬化患者55例作为研究对象,健康志愿者8例作为正常对照,进行^13C-MBT肝功能检测,并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进行比较。结果①^13C—MBT 40min前代谢速率峰值(MVmax40)、40min CO2累积呼出丰度(CUM40)、120min CO2累积呼出丰度(CUM120)在对照组及肝功能A、B、C级组间依次降低,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且与肝功能分级具有显著负相关性(r值分别为-0.562、-0.613和-0.729,P〈0.001)。②^13C—MBT检测肝功能与肝功能分级两种方法评估肝功能状况具有一致性(Kappa=0.68,P〈0.05)。结论IRIS ^13C—MBT检测肝功能是适合评估中国人肝功能状况灵敏、定量、准确的优秀方法。  相似文献   
2.
3.
随着我国目前经济及医疗水平的提高,人口平均寿命明显升高,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上升,近年来研究显示老年女性骨质疏松发病率及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明显增加,严重影响了老年女性的生活质量。骨密度可能因种族、区域、性别、年龄、生活方式等不同而有差异。本研究旨在探讨老年女性骨密度与体重指数的关系,以了解体重指数对老年女性骨密度的影响,对本地区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的预防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世界卫生组织骨折风险因子评估工具(FRAX)识别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方法在秦皇岛市第一医院进行骨密度测量的绝经后女性103名为研究对象,平均年龄(64.1±9.8)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计算骨折风险(不应用骨密度)和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OSTA)指数。结果共检出骨质疏松症患者43例,骨质疏松组年龄明显高于非骨质疏松组(P〈0.01)。骨质疏松组OSTA指数明显低于非骨质疏松组,10年髋部骨折风险和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明显高于非骨质疏松组(P〈0.01)。OSTA指数识别骨质疏松症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34(P=0.000),准确性中等。10年髋部骨折风险识别骨质疏松症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66(P=0.000),准确性中等。结论FRAX工具同样可用于识别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但并不优于OSTA指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秦皇岛市7~12岁学龄儿童血压状况及主要影响因素.[方法]测量654名7~12岁学龄儿童,身高、体重及血压,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本组儿童男女性别间收缩压(SBP)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 >0.05).男性舒张压(DBP)高于女性( P <0.01).汉族与少数民族SBP和DBP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 >0.05).超重组SBP高于对照组( P <0.05),肥胖组SBP和DBP高于对照组和超重组( P <0.01).SBP与年龄(r=0.188,P =0.000)和体重指数(BMI)(r=0.430,P =0.000)存在单变量相关.DBP与年龄(r=0.121,P =0.002)和BMI(r=0.262,P =0.000)存在单变量相关.多元线性回归显示,BMI是SBP(β=0.995,P =0.000)和DBP(β=0.458,P =0.000)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肥胖是儿童期血压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大学生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比值和代谢综合征(MS)之间的关系.方法 通过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秦皇岛市425名19 ~24岁大学生(男性216例,女性209例)作为研究对象,测量人体基本参数和空腹血糖(FPG)、血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ALT、AST及真胰岛素(TI)等代谢相关指标.按AST/ALT比值分为AST/ALT比值<1组和AST/ALT比值≥1组.MS诊断参考ATPⅢ标准.结果 检测出AST/ALT比值<1者146例(34.4%),调整年龄和性别后,AST/ALT比值与HDL-C呈正相关(r=0.125),与体重指数(BMI)(r=-0.281),腰围(WC)(r=-0.264),TG(r=-0.134),TI(r=-0.118)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r=-0.121)呈负相关(P<0.05).MS患病率为2.1%,男性和女性相似(2.3%和1.9%,x2=0.082,P=0.774).AST/ALT比值<1组MS检出率明显高于AST/ALT比值≥1组(4.8% vs.0.7%,P=0.016).调整年龄,性别和BMI后,大学生AST/ALT比值<1组MS检出率为AST/ALT比值≥1组的6.975倍(95% CI:1.430 ~ 34.019,P=0.016).结论 大学生AST/ALT比值与代谢综合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成年肥胖男性体成分与骨密度(BMD)的关系。方法选取89名20~50岁男性为研究对象,根据体重指数分为体重正常组(25名)、超重组(31名)和肥胖组(33名)。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进行BMD及体成分测定。结果肥胖组受试者总体脂肪质量、总体肌肉质量和BMD均高于对照绀(P〈0.05)。BMD与总体脂肪质量(r=0.296)、总体肌肉质量(r=0.392)、上肢脂肪质节(r=0.355)、人腿脂肪质量(r=0.334)和躯干脂肪质量(r=0.256)均呈正相关(P〈0.05)。BMD与躯干/总体脂肪(r=-0.197,P=0.068)呈负相关趋势。以BMD为因变量,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爪,总体肌肉质量(B=0.005,P=0.000)和躯干/总体脂肪(β=-0.399,P=0.010)被引入办程。结论成年肥胖男性BMD高于非肥胖男性。肥胖者BMD增加与肌肉质量关系更为密切。建议成年肥胖男性加强体育锻炼,减少脂肪禽硅,增加肌肉含量,以预防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男性人体测量指标与体脂含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 20~50岁男性 89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体重指数分为 3组.应用双能X线进行体脂含量测定.[结果]超重组和肥胖组体脂含量,总体脂肪质量和躯干脂肪质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体脂含量与体重指数(r =0.765),腰围(r =0.798),腰围身高比(r =0.809)和腰臀比(r =0.665)均呈正相关(P〈0.01).以体脂含量为因变量,行多元线性回归显示,腰围身高比(β=93.983,P=0.000,R2=0.654)被引入方程.[结论]男性人体测量指标与体脂含量密切相关,利用简单的人体测量指标推算体脂含量是可行的,但有待流行病学研究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秦皇岛市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危险因素.[方法]选取64例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为骨折组,141例体检人员为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及骨密度测量.[结果]骨折组年龄高于对照组,女性比例高于对照组(P〈0.01).骨折组近12个月摔倒次数、有既往骨折史比例、骨质疏松症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近12个月摔倒次数(OR=2.046,P=0.015)、既往骨折史(OR=2.863,P=0.029)和骨质疏松症(OR=7.128,P=0.015)为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有骨质疏松、摔倒及既往骨折史人群为骨质疏松性骨折高风险人群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秦皇岛市第一医院就诊的老年人骨密度及其与体质量指数的关系。方法应用双能 X 线骨密度仪对入选的898例(男415例,女483例)60~94岁人群进行左侧股骨颈、ward’s 三角、大粗隆及腰椎的骨密度测定,按5岁为1年龄组,统计其骨质疏松发生率,记录年龄、身高、体质量,计算体质量指数。结果60~64.9岁年龄组及90岁以上年龄组男女骨质疏松发生率分别为8.2%(4/49)、18.5%(15/81)和80.0%(4/5)、100%(6/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65~69.9岁年龄组男女骨质疏松发生率11.3%(7/62)、27.1%(16/59),70~74.9岁25.3%(20/83)、42.6%(46/108),75~79.9岁22.8%(21/92)、67.3%(68/101),80~84.9岁33.7%(29/86)、79.5%(62/78),85~89.9岁60.5%(23/38)、88.0%(44/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体质量及体质量指数与左侧股骨颈、ward’s 三角、大粗隆及腰椎1~4骨密度呈正相关(P <0.01),而年龄与左侧股骨颈、ward’s 三角、大粗隆骨密度呈负相关(P <0.01)。结论随着年龄增加男女性骨质疏松发生率逐渐增加,65~89.9岁女性骨质疏松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体质量及体质量指数是骨质疏松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