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0 毫秒
1.
慢性盆腔炎是一种较常见的妇科疾病,它是指女性内生殖器官及其周围的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的炎症,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卵巢炎,附件炎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激励式护理干预对中青年癌症过渡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内科的84例中青年癌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每组42例.在治疗过渡期间,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后护理,干预组实施激励式护理.采用中文版压力知觉量表(CPSS)、癌症疲乏量表(CFS)、自护能力测量量表(ESCA)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评定中青年癌症过渡期患者干预前后压力知觉、癌症疲乏、自护能力和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患者CPSS、CFS得分分别为(26.41±4.35)和(23.81±8.23)分,均低于对照组;ESCA、生活质量各维度(心理、躯体、社会、物质)得分分别为(126.13±11.43)、(52.42±5.34)、(49.63±5.64)、(50.31±5.34)和(47.85±5.81)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干预组患者压力知觉、癌性疲乏、自护能力、生活质量各维度(心理、躯体、社会、物质)得分的差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激励式护理能改善中青年癌症过渡期患者压力知觉和癌症疲乏,提高自护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2%葡萄糖氯已定擦浴对ICU防治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防治作用。方法 将2013年1~8月在ICU住院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4年1~8月在ICU住院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60例患者作为试验组。对照组住院期间每天2次给予常规温水擦浴,试验组住院期间除每天2次给予常规温水擦浴,再给予2%葡萄糖氯已定擦浴。两组患者均采取口腔护理、会阴擦洗等护理措施。结果 试验组VAP发生率为3.33%,对照组VAP发生率为14.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31,P=0.042)。试验组与对照组均未发生接触性皮炎、过敏性休克等不良反应。结论 应用2%葡萄糖氯已定全身擦浴可安全有效的预防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分析婴儿在产后第1周、4个月、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情况及影响因素,探讨分时段护理干预对提高产妇母乳喂养率和依从性的作用及意义。 方法 将2015年1—10月在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住院分娩的产妇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97例)和干预组(10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入院宣教及护理,干预组在常规入院宣教及护理的基础上,及时健康宣教、哺乳姿势指导、按需哺乳鼓励、凹陷乳头纠正、乳腺管及时疏通等。记录2组产妇在产后第1周、4个月、6个月时的纯母乳喂养率。 结果 干预组产妇第1周纯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79.629,P<0.01),纯母乳喂养率干预组达到94.17%,而对照组仅为34.02%,对照组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比例达到60.82%和5.16%,明显高于干预组;第4个月时,干预组产妇纯母乳喂养率保持在96.12%,对照组略有回升,为67.01%,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8.768,P<0.01),对照组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比例分别为20.62%和12.37%,明显高于干预组;第6个月时,干预组产妇纯母乳喂养率仍保持在93.20%,而对照组纯母乳喂养率下降至30.93%,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333,P<0.01),对照组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比例分别为49.48%和19.59%,明显高于干预组。 结论 分时段护理干预可以提高产妇对纯母乳喂养的认识和依从性,是值得推广的有前途的有助于提高孕妇和婴幼儿身心健康的医疗措施。   相似文献   
5.
间隔一周两次的清宫是治疗葡萄胎患者的主要手段。目的是完全清除宫内葡萄胎组织,避免残留和穿孔等并发症。一次性清宫能否达到以上目的?再次清宫有何弊端?回顾性分析68例葡萄胎患者,复习病理报告,探讨一次性清宫的可能性。1 资料1.1 资料来源 我院1970~1995年间收治的葡萄胎患者共98例。整理资料完整病例68例列入研究范围。年龄17~32岁;职业农民、工人、学生。妊产次G0P0~G3P3。停经周数7~26周孕。主要症状:停经(68/68)、阴道流血(38/68)、子宫增大(68/68)。子宫增大…  相似文献   
6.
7.
妇女的痛经证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祖国散乱学对痛经症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认为在经行前后,或在经期小腹及腰骶部疼痛,甚则剧疼难忍,并伴有面色苍白、出冷汗、手足厥冷,恶心呕吐等,随着月经的来临而发作称为“痛经”亦称“经行腹痛”。西医则认为痛经的发生与子宫发育不全、子宫前屈、后倾、子宫颈狭窄、子宫内膜异位、盆腔炎及肿瘤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多中心横断面调查,分析老年住院患者压力性损伤(pressure injury,PI)、失禁相关性皮炎(incontinence-associated dermatitis,IAD)和皮肤撕裂伤(skin tear,ST) 3类皮肤损伤的现患率及危险因素,为预防皮肤损伤提供依据。 方法 2021年3月31日,来自20个省(区、市)50所医院的1 067名护士对所在医院年龄≥60岁的患者进行全身皮肤检查,以判断皮肤损伤发生情况及类型,并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病情资料和有无PI发生危险等资料。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3类皮肤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 共调查14 470例老年住院患者,年龄为(73.35±8.90)岁,皮肤损伤总现患率为6.69%,PI、IAD、ST的现患率分别为3.91%、1.89%和0.89%。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PI发生危险、协助自理、低蛋白血症、汉族、贫血、慢性病数量≥2种和年龄≥71岁为老年住院患者发生PI的独立危险因素;有PI发生危险、协助自理、低蛋白血症、慢性病数量≥2种、住院时间≥8 d和年龄>80岁为IAD的独立危险因素;有PI发生危险、低蛋白血症为ST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 结论 老年住院患者3类皮肤损伤均为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不同类型皮肤损伤的危险因素不尽相同。制订预防策略时既要关注危险因素的独立作用,也要考虑其联合作用,采取综合预防措施,以提高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乳酸依沙吖啶湿性愈合疗法在预防气管切开患者早期切口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本院ICU行气管切开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在气管切开后前6天采用湿性乳酸依沙吖啶纱布联合3M透明敷料进行切口换药,换药频率2次/日。对照组采用常规气管切开术后护理方法。观察2组在术后96 h和120 h患者切口感染情况。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在气管切开术后96 h和120 h时,切口皮肤感染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气管切开术后早期采用乳酸依沙吖啶湿性纱布换药,切口皮肤发红少,感染率低。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其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巨大儿经阴道分娩的可能性 ,在保证母婴安全的前提下降低剖宫产率。方法 :对 2 3 8例巨大儿的分娩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①初产妇剖宫产率高于经产妇 (P <0 . 0 5 ) ;②产后出血剖宫产产妇高于阴道分娩(P <0 . 0 5 ) ,两种分娩方式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 (P >0 . 0 5 ) ;③初产妇新生儿体重 >42 5 0g ,经产妇新生儿体重 >45 0 0g者 ,剖宫产率增高 (P <0 . 0 5 )。结论 :对无产前合并症、并发症及其它剖宫产指征 ,胎方位正常 ,且初产妇估计胎儿体重 <42 5 0g、经产妇胎儿体重 <45 0 0g者 ,可以选择阴道分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