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63篇
综合类   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应用Masquelet技术结合游离股前外侧分叶皮瓣修复手掌贯通伤伴复合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 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手掌贯通伤伴复合组织缺损15例,均为男性,年龄20 ~45岁,软组织缺损面积2.0 cm×2.0 cm^8.0 cm×10.0 cm,骨缺损长度1.0 ~4.6 cm,伴或不伴有肌腱、神经、血管缺损.2例存在指掌侧固有动脉缺损,急诊采用清创加骨折复位钢板或克氏针固定治疗,骨水泥充填骨缺损,并用游离股前外侧分叶皮瓣加前臂皮下静脉行血管移植;13例急诊采用清创加骨折复位钢板内固定加骨水泥充填骨缺损后,VSD敷料覆盖创面,择期用游离股前外侧分叶皮瓣覆盖创面,在皮瓣修复同时选择掌长肌腱、股前外侧皮神经移植修复肌腱、神经缺损.术后8~10周创面无感染,行Masquelet技术植骨重建掌骨缺损,并定期随访.结果 本组15例皮瓣术后均全部成活,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8个月,X线片示均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植骨后3.2个月,后续观察无骨吸收.手功能按手外科学会上肢功能评定标准进行评定:结果优13例,良2例.结论 手掌贯通伤伴复合组织缺损需采用综合治疗方法,Masquelet技术结合游离股前外侧分叶皮瓣对其修复重建是一种有效、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急诊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1—2016-01采用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的113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不同意急诊手术或入院时受伤已超过24 h的55例纳入常规手术组,伤后24 h内入院且同意急诊手术的58例纳入急诊手术组。结果与常规手术组比较,急诊手术组住院时间更短,住院期间肺部感染、褥疮、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更低,住院期间及术后1年内病死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急诊手术组与常规手术组术中显性失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Sande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并没有增加手术风险,可明显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并降低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而且不会影响骨折愈合及术后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游离髂骨瓣结合足底内侧皮瓣和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结合腓骨瓣重建前足胫侧列缺损的疗效。 方法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西安·兵器工业五二一医院手外二科共收治前足胫侧列缺损患者22例,其中11例采用游离髂骨瓣结合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设为观察组;另外11例采用股前外侧皮瓣结合腓骨瓣修复,设为对照组。一期手术2组均为清创后采用克氏针或钢板螺钉固定骨折及脱位,创面采用负压封闭引流装置覆盖。二期重建前足胫侧列缺损时,观察组采用游离髂骨瓣结合足底内侧皮瓣进行修复,对照组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结合腓骨瓣进行修复。观察皮瓣是否成活、是否有血管危象和感染发生;通过定期门诊复查、微信、电话等方式对患者进行随访,术后24个月根据美国矫形足踝协会评分标准对2组患者足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分比较,其中优:90~100分;良:75~89分;可:50~74分;差:50分以下,计算患者足功能恢复优良率;根据英国医学研究会提出的感觉功能恢复分级标准,分别在术后6、12、24个月对2组皮瓣感觉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分比较。数据比较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 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1个月。术后所有皮瓣均成活。对照组1例分别于术后1、2 d出现静脉危象,经手术探查后缓解。观察组1例出现皮瓣伤口浅表感染,经换药、静脉滴注抗生素后缓解。术后24个月足功能恢复情况,观察组:优3例,良7例,可1例,优良率90.9%;对照组:优1例,良3例,可7例,优良率36.4%。观察组足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98,P=0.024)。术后6、12、24个月,观察组皮瓣感觉功能恢复评分分别为8.0(4.0, 8.0)、12.0(12.0, 16.0)和16.0(16.0, 16.0)分;对照组皮瓣感觉功能恢复评分分别为4.0(4.0, 4.0)、12.0(8.0, 12.0)和12.0(12.0, 12.0)分。相同时间点比较,观察组皮瓣感觉功能恢复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165、-2.280、-3.031,P=0.030、0.023、0.002)。 结论带血管的髂骨瓣及腓骨瓣为足部骨质缺损提供理想供骨;足底内侧皮瓣为修复前足足底皮肤软组织缺损提供良好的供区,修复后足部负重及行走功能恢复良好、外观满意、皮瓣感觉功能恢复良好,足底皮肤耐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虽能覆盖创面,但术后外观差,感觉恢复较差,易滑移及破溃。  相似文献   
4.
我们自1988年12月~1998年12月利用各种皮瓣移位或移植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74例,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74例,男46例,女28例。年龄最小5岁,最大62岁,平均34岁。致伤原因:交通工具伤34例,重物砸伤17例,机器损伤7例,烧伤5例,慢性骨髓炎4例,枪伤3例。修复时间:急诊38例,亚急诊18例,晚期18例。皮瓣移植方法:带血管蒂移位58例,吻合血管游离移植16例。创面种类:感染创面23例,非感染创面51例。  相似文献   
5.
2004年1月-2007年1月,我院对伤后12~20 h离断手指进行再植术,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手掌骨、指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损伤.由于掌骨、指骨短小并呈管状,其骨折复位后传统的石膏及小夹板固定较难维持理想的复位效果,经常造成畸形愈合,关节僵硬,影响手指的功能.内固定手术也难以对此类骨折起到良好的固定作用,经常需跨关节固定(如克氏针),尤其复杂的粉碎性骨折,常可导致骨折畸形愈合及关节僵硬.2005年10月~2007年6月,笔者应用骨水泥结合自制外固定架治疗手的掌骨、指骨骨折28例,获得理想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结合文献分析半月板周缘性脱位的MRI诊断价值。方法2007年9月至2010年3月膝部疼痛、功能障碍患者23例经MRI诊断为膝关节半月板周缘性脱位,MRI诊断标准采用Kenny、陈坚等设计的方法。手术证实14例,关节镜证实9例。结果内侧半月板周缘性脱位20例(87.O%),外侧半月板周缘性脱位3例(13.0%),内侧发生率明显高于外侧(P〈O.05)。50岁以上患者占78.3%。MRI冠状面图像表现为低信号的半月板组织向股骨髁及胫骨平台关节面周缘脱位并超出规定的测量基线。结论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注意除外股骨髁、胫骨平台边缘骨赘的影响,MRI可准确诊断半月板周缘性脱位。  相似文献   
8.
皮瓣移植在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1年6月至2003年6月,我院选用8种不同部位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前臂及手部软组织缺损87例(119块),存活117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颈椎骨折脱位是脊柱外科常见的一种创伤类型,除了损伤本身造成的肢体瘫痪甚至呼吸抑制死亡外,相关并发症包括尿路感染、肺炎、褥疮等也给治疗带来了极大的困难.2002年6月-2006年12月,笔者采用前路手术切开复位词压、自体髂骨植骨加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38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轴型皮瓣,肌皮瓣修复四肢复杂性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报告轴型皮瓣、肌皮瓣修复四肢复杂性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24种皮瓣、肌皮瓣及骨皮瓣,其中躯干部5种45块,下肢10种70块,上肢9种43块,通过游离移植或带蒂转位的方法,修复四肢因严重创伤所致的软组织缺损、肌腱及骨质缺损或外露。结果:移植的组织共158块,其中成活152块,坏死6块,成活率96.2%。经3个月~4年(平均20个月)的随访,皮瓣成活良好,所有修复的肢体均保留和恢复了功能。结论:利用轴型皮瓣、肌皮瓣修复四肢复杂性软组织缺损疗程短、疗效好,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