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7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消化道异物77例内镜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ETMPVG28电子胃镜、OLYMPUS XQ20(XQ40)纤维胃镜及其取异物配件治疗上消化道异物77例。结果:异物位于食管53例,(其中7例存在食管基础疾病),胃23例,十二指肠1例。异物种类主要为鱼骨、硬币、骨、假牙等。2例胃内假牙内镜治疗失败,后经消化道自然排出;1例食管异物内镜治疗失败,改手术治疗:其余患者内镜治疗均获成功。认为上消化道异物为常见内镜急诊,内镜治疗对大多数患者均能成功,无明显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针刺长强穴治疗肛门神经症4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耀明 《四川中医》1996,14(5):51-51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糖尿病创面愈合与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关系.方法 70只C57BL/6小鼠分为野生小鼠组(对照组,n=35)和糖尿病模型组(DM组,n=35).腹腔麻醉后在背部中线两侧各制作0.8cm×0.8cm创面.创面动态摄像并于相应时间段取标本,观察创面组织愈合情况,同时计算创面愈合率;ELISA法测定创面GM-CSF表达,显微镜下观察各组创面免疫细胞数目.结果 创面形成后第3天起,DM组小鼠创面愈合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以创面形成后7d内变化最为明湿;创面形成后第1天,两组小鼠创面GM-CSF表达均明显增高;创面形成后第1天和第3天,对照组小鼠创面GM-CSF表达显著高于DM组.2组动物在伤后第5天,T淋巴细胞均达到峰值,DM组显著低于对照组,7~14天DM组稍高于对照组.结论 GM-CSF的低表达则可能与创面愈合早期炎症细胞浸润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46岁.因右手疼痛收入笔者单位.自诉90 min前右手戴棉线手套在充满六氟化硫的容器中工作,约10 min后有灼痛感并进行性加重,当时用自来水冲洗右手约2 min.  相似文献   
5.
对深Ⅱ度烧伤创面进行保守削痂自体刃厚皮移植术,能尽量保留真皮厚度,减轻瘢痕挛缩程度,改善创面外观及功能.2007年11月-2009年1月,笔者单位采用保守削痂+自体皮移植术修复Ⅱ~Ⅲ度创面,收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糖尿病创面愈合与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的关系。方法70只C 57B L/6小鼠分为野生小鼠组(对照组,n=35)和糖尿病模型组(DM组,n=35)。腹腔麻醉后在背部中线两侧各制作0.8cm×0.8cm创面。创面动态摄像并于相应时间段取标本,观察创面组织愈合情况,同时计算创面愈合率;EL ISA法测定创面GM-CSF表达。结果创面形成后第3天起,DM组小鼠创面愈合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以创面形成后7 d内变化最为明显;创面形成后第1天,两组小鼠创面GM-CSF表达均明显增高;创面形成后第1天和第3天,对照组小鼠创面GM-CSF表达显著高于DM组。结论GM-CSF的低表达可能与创面愈合早期炎症细胞浸润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头皮撕脱伤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将撕脱头皮制备成中厚皮片原位回植覆盖头部创面,颅骨外露者予颅骨皮质密集钻孔至板障渗血,在移植皮片上放置VSD敷料并持续负压封闭引流,10~12d后去除VSD敷料,以后每隔2d换药至创面痊愈。结果5例移植中厚皮片全部成活,3例成活90%左右,后期植刃厚皮片后愈合。住院周期20~60d,随诊8—14个月均无头发再生,佩戴假发,外观自然。结论头皮撕脱伤患者在确认无吻合血管头皮再植条件时,将撕脱头皮制备成中厚皮片,配合VSD是治疗头皮撕脱伤可供选择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自体皮源奇缺的条件下进行瘢痕挛缩畸形修复的方法。方法:以深度烧伤自愈0.5 a后或中厚皮供皮区为受试部位,皮鼓取皮24鼓,将每鼓创面一分为二,随机选取1组为观察区(F组),对照组用凡士林油纱覆盖(L组),术后1 a对供皮区是否适宜再次供皮进行综合评估。结果:观察区温哥华瘢痕评分和瘙痒评分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体内构筑复合皮”进行皮源奇缺患者后期功能重建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儿手部深度烧伤后功能康复的新方法。方法:创面愈合后早期被动锻炼时主要由家长对患指各关节囊实施牵拉、捻转、背伸屈曲运动,间歇期佩戴个性化的弹性支具。结果:伤后6个月~1年随访14例23只手功能良好,3例6只手外观基本正常,功能较好,指关节无明显功能限制;2例3只手外观及功能欠佳,功能障碍者4例5只手。结论:尽早进行手部功能锻炼,间歇期应用手部弹性支具配合抗瘢痕药物等措施,可减轻瘢痕挛缩畸形,使小儿手部深度烧伤后手部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中药外敷治疗小儿习惯性便秘8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外敷治疗小儿习惯性便秘86例江苏省大丰县中医院(224100)沈耀明主题词便秘/中医药疗法,中药外敷疗法,神阙穴,儿童习惯性便秘是儿科常见的病症,由于大便干结难解,常损伤肛管而大便带血,甚则须灌肠通便。笔者用中药外敷神阙穴治疗小儿习惯性便秘86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